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分层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邓雄
剑阁县柘坝小学校 628315
引言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导向。小学体育作为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学科,承担着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重任。然而,传统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分层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分层教学内涵与意义
(一)分层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仅要掌握运动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积极的体育品德。分层教学则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每个学生都在自身基础上得到发展,更好地实现体育核心素养中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全面提升。例如,对于身体素质较好、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置更高难度的运动任务,培养他们的挑战精神和竞技能力;对于身体素质较弱、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度。
(二)分层教学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
传统小学体育教学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部分学生因跟不上教学进度而失去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则觉得教学内容缺乏挑战性。分层教学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它使教学更具针对性,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同时,分层教学还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分层教学实践策略
(一)科学合理的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基础。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育兴趣等因素,通过体能测试、技能考核、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例如,在短跑项目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起跑反应速度、途中跑速度和冲刺能力等指标,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同时,要向学生说明分层的目的和意义,消除学生的顾虑,避免分层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学生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表现进行动态调整,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二)分层目标的制定
根据学生分层情况,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对于低层次学生,目标侧重于基础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初步提升,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例如,在篮球教学中,低层次学生的目标可以是掌握正确的运球姿势和基本的传球方法。对于中层次学生,目标是在掌握基础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和运用能力,增强身体素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如中层次学生在篮球教学中要能够熟练地进行运球突破和准确传球。对于高层次学生,目标则是培养他们的竞技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比赛中灵活运用各种技能和战术,展现出较高的体育素养。例如,高层次学生在篮球比赛中要能够根据对手情况制定合理的战术,并具备出色的个人得分能力。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分层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低层次学生,采用直观演示、个别辅导等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动作要领,逐步掌握技能。例如,在教授立定跳远时,教师可以通过慢动作示范,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起跳、腾空和落地的动作过程,并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对于中层次学生,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相互交流和竞争中提高技能水平。如在足球教学中,将中层次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传球、接球练习,然后进行小组对抗赛。对于高层次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和挑战机会,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技能和战术。例如,教师可以引导高层次学生自主设计篮球训练方案,并在比赛中运用。
(四)分层评价的开展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分层评价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低层次学生,注重鼓励性评价,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例如,当低层次学生成功完成一次运球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对于中层次学生,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要评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也要评价他们的技能掌握程度和身体素质提升情况。对于高层次学生,强调竞技性评价,以比赛成绩和技能创新为主要评价标准,激励他们不断追求卓越。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分层教学效果分析
(一)提升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精准聚焦学生个体差异,依据学生实际状况量身定制教学目标与内容。如此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完成学习任务,收获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就感宛如星星之火,点燃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以低层次学生为例,他们原本可能因基础薄弱、能力不足而对体育兴致缺缺。但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为他们设计的基础技能学习任务难度适中,当他们经过努力掌握了基本的运动技能,如成功完成一次标准的跳绳动作或准确投进一个篮球时,内心会充满成就感。这种积极的体验促使他们逐渐喜欢上体育课堂,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类体育活动中,形成良性循环。
(二)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了针对性锻炼的阶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得到充分发展。低层次学生从基础的身体素质训练起步,像进行简单的慢跑、拉伸等运动,逐步提升身体机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中层次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增加了一些提升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的训练,如跳绳组合动作、篮球运球变向等,进一步挖掘身体潜力。高层次学生则接受高强度的训练和参与竞技比赛,如长跑、篮球全场对抗赛等,有效增强身体素质的耐力和爆发力。通过这种分层锻炼,不同层次学生的身体素质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提升,整体身体素质水平显著提高。
(三)培养学生体育品德
分层教学为学生创造了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有力地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与对抗赛中,学生们为了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相互配合。例如在小组接力赛中,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为了团队的胜利全力以赴,学会了互相支持、互相鼓励,深刻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比赛胜负,当面对失败时,鼓励学生不气馁、不放弃,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当取得胜利时,提醒学生不骄傲、不自满,保持勇于拼搏的精神。通过这些引导,学生们在体育活动中逐渐塑造出良好的体育品德,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分层教学实践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科学合理的学生分层、分层目标制定、分层教学实施和分层评价开展,提升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品德。然而,分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师工作量的增加、分层标准的把握等。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分层教学策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秋萍.以体树人理念引领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策略[J].体育视野,2025,(14):50-52.
[2]孙亚帅.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个性化教学策略探究[J].体育风尚, 2025,(10):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