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群体财富管理需求与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孙思羡 杨灵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沈阳 110870
一、引言
(一)理解中国快速老龄化社会:人口趋势与预测
中国正经历全球罕见的快速老龄化进程。2023 年,60 岁及以上人口达2.97 亿,占总人口 21.1% ;预计到 2040 年,该比例将升至 28% ,人口规模增至 4.02 亿。2023 年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2.17 亿,占比 15.4‰ 。到 2050 年,39% 的中国人口将超过退休年龄。预计本世纪中叶老年抚养比将接近 52% 。这一庞大且迅速增长的老年群体,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包括财富管理在内的多个行业创造重大机遇。总人口下降与老龄人口增加并存,预示经济重心将转向银发群体,“银发经济”成为至关重要的发展领域。
(二)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经济意义
中国银发经济正经历着显著的增长,60 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 2.6 亿。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目前贡献了全国总消费的 10% ,而且这一比例预计将迅速增长。中国近 25% 的储蓄掌握在 60 岁以上的人手中。预计到 2050 年,中国银发经济的规模将从 2010 年的 3.4 万亿元人民币飙升至 102.7 万亿元人民币。到 2035 年,预计将达到 30 万亿元人民币。老年群体所持有的巨额财富及其对国民消费日益增长的贡献,凸显了银发经济蕴藏的巨大市场潜力,尤其是在针对老年人需求的财富管理服务方面。
二、中国老年群体的财富管理需求
(一)退休收入保障和养老金充足性
中国养老金体系含三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覆盖 10.5 亿人,但因老龄化或于 2035 年面临枯竭,城乡月均养老金仅 179 元;第二支柱覆盖限于国企和公职人员;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仍处发展初期,2023 年账户超 6000万。多数老年人尤其农村群体保障不足,依赖储蓄或子女赡养,体系存在明显局限,需补充财富管理产品与服务。
(二)管理医疗保健和长期护理费用
约 75% 的 60 岁以上老年人患多种慢性病。老龄化加剧慢病问题,推高医疗支出。失能老人增多使护理需求与成本持续增加,现有“9064”护理体系仍不足。慢病与长护需求凸显对覆盖相关支出的财富管理及保险产品的迫切需求,需发展健康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等专项解决方案。
(三)财富保值增值以及防范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
老年人投资期限较短,更倾向财富保值而非高增长,且易受通胀侵蚀储蓄与固定收入。他们需规避市场波动等金融风险以保障财务安全。因此,财富管理应侧重低风险选项,兼顾资本保全、稳定收入及抗通胀能力,契合其保守策略与短期财务目标。
三、当前老年群体财富管理服务概况
(一)传统银行和储蓄产品
银行提供基本的储蓄账户和定期存款产品,因其低风险和熟悉度而在老年人中很受欢迎。一些银行,如中信银行,专门为老年客户提供低风险的储蓄和投资产品,具有灵活的存取款方式。
(二)保险产品
商业养老保险正被推广为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三支柱。保险公司正在提供养老金和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以抓住老龄化市场的机遇。中国平安人寿已开发超过 50 种涵盖整个就业生命周期直至退休的产品,为超过 1000 万老年客户提供服务。老年人对健康保险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费用。
(三)投资产品
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正在快速增长,预计到 2025 年将超过 100 万亿美元。平安基金已推出个人养老金产品,包括目标日期基金和目标风险基金。然而,许多传统的财富管理产品可能并不适合老年人的风险偏好和需求。
四、现有服务模式的差距与不足分析
(一)缺乏个性化和定制化的财务建议
当前大多数财富管理服务可能未能充分考虑个体老年客户独特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和医疗保健需求。需要更多针对老年人的个性化财务规划和咨询服务。
(二)产品创新不足以满足特定的老年人需求
商业银行提供的许多养老金融产品都是基于传统的信贷产品模式开发的,缺乏个性化。需要更多创新的金融产品,以满足老年人预防性和长期性的养老金和医疗保健需求。
(三)数字素养和在线服务访问方面的挑战
许多老年人,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缺乏数字素养和信任,难以使用数字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在设计和提供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时,需要同时考虑实体和数字渠道。
五、未来的创新服务模式与策略
(一)利用技术(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增强服务交付和可及性
金融科技可为老年人开发专用数字平台及财富管理工具。AI 健康监测与远程医疗可与金融服务整合,形成综合解决方案。银行正推出适老版手机银行应用。在关注老年人数字素养的同时,借助技术可大幅提升服务的可及性与效率,例如通过友好界面、远程访问和个性化功能。但仍需弥合数字鸿沟,确保所有老年群体都能受益于这些技术进步。
(二)开发整合金融和医疗健康解决方案
金融机构可与医疗保健提供方合作,推出捆绑服务,以满足老年人财务与健康双重需求。例如,提供带储蓄功能的健康险或专项老年医疗产品。平安综合养老生态已见效。整合服务可应对财务安全与健康保障双重关切,提升老年客户综合价值。
(三)加强监管框架以保护老年投资者
应制定法规防范老年护理及金融服务中的欺诈和管理不善。政府正加强监管,打击涉老欺诈。健全监管对建立信任、保障老年投资者权益至关重要。因老年人易受金融剥削,强监管对保障其利益、促进公平安全的金融环境尤为关键。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重申了主要研究发现,强调了在中国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财富管理领域存在的巨大机遇和挑战。研究强调,需要创新、合作以及关注老年群体的特定需求和脆弱性,以确保他们的财务福祉并促进银发经济的整体增长。
(二)政策建议
(1)金融机构
应加大产品创新,开发专为老年人设计的低风险投资、医疗附加年金及长期护理保险等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兼顾其财务状况、风险偏好与医疗需求。增强数字包容性,打造适老界面并提供数字素养培训,同时加强安全措施防范金融欺诈。可考虑设立专门服务老年人的分支部门。
(2)政府和政策制定者
加强社会保障,确保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所有人获得基本退休收入。普及老年人金融教育,重点面向农村。加强法规保护老年投资者。鼓励开发私人长期护理保险等老年金融产品。推动私营部门参与提供养老服务和金融创新。
(3)个人和家庭
积极进行退休和医疗保健费用的财务规划。寻求针对自身特定需求和情况的专业财务建议。提高对潜在金融风险的认识,并采取预防欺诈的措施。家庭应在协助老年家庭成员进行财务管理和提高数字素养方面发挥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春华,史晓丹.商业银行助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基于养老产业发展视角[J].西南金融,2024,(07):77-88.
[2]刘雅玉.S 银行老年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优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23.DOI:10.27283/d.cnki.gsxcc.2023.000512.
[3]郭粟.银发经济:进程仍在加速[J].现代商业银行,2019,(24):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