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道路桥隧的城市交通拥堵缓解对策研究

作者

姜欣

211422198810066447

摘要:本文首先剖析道路桥隧布局在宏观引导交通流量均衡、微观避免节点拥堵方面的影响,阐述通行能力由道路、桥梁、隧道自身条件决定并左右交通状况,指出维护管理作业及突发应对影响交通流畅度。进而分析交通拥堵成因,包括布局不合理致使区域交通失衡、通行能力不足无法匹配需求、维护管理不善加剧交通干扰。基于此,提出缓解对策,涵盖基于交通需求预测优化布局、通过改造升级与智能系统应用提升通行能力、依据交通流量规律完善维护管理机制。

关键词:道路桥隧;城市交通;交通拥堵;对策

引言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当下,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顽疾。道路桥隧作为城市交通网络的核心构成,其布局、通行能力以及维护管理状况,对城市交通流畅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深入剖析道路桥隧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精准探寻交通拥堵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缓解对策,对提升城市交通效率、改善居民出行体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当下城市交通领域亟待攻克的关键课题。

一、道路桥隧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剖析

1.1道路桥隧布局对交通的影响

城市道路桥梁隧道规划作为整个城市交通网络的骨架设计,在影响整个城市的交通流量上能够起到主导作用。在大宏观规划下,城市桥梁隧道布局能够控制整个交通流量的流向分配,在城市新规划区域中,设计城市纵横交错的平面立交,配合各种立交桥或者隧道连接不同功能城市地块,可防止城市内交通流集中过于集中的流向,交通过多。若规划不当,例如一座城市的城市建设过度集中,在某一侧架设过多道路桥梁隧道,该城市的交通流量就会聚集在一起,在交通流量极高的城市路段上,便难以通行另一侧,结果造成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严重。城市桥梁隧道的节点在规划设计上也需要进行设计,当桥梁或者隧道从某一端出来与道路衔接时出现障碍,例如匝道太窄,或者桥梁或者隧道出入口弯道的半径太小,在该路段上所有车辆都会减速汇入快速车道或者驶入慢车道,因此会造成这一路段交通瓶颈,导致后方排队的车辆无法通过,交通流量被限制到特定范围内。

1.2道路桥隧通行能力对交通的影响

交通流量的限制因素为道路桥梁的通行量。道路通行量中与道路通行量影响密切相关的是车道数和道路宽度。多条车道、道路宽度指标满足需求的道路通行能力相应较大,路面上能够容纳更多的车辆通过,从而增加道路的交通流量。就道路拓宽而言,城市主要道路拓宽时,增加的道路车道数量能够提升道路的交通流量单位时间段通过的车辆数量。桥梁通行量和隧道通行量与之相同,都是桥梁隧道结构形式、桥梁隧道宽度、隧道断面尺寸净空高度等参数。大跨度桥梁、大断面宽度的隧道在桥隧上行驶速度较快、隧道通行速度较高,从而增加隧道的交通流量。

1.3道路桥隧维护管理对交通的影响

公路桥梁隧道养护管理状态对交通流量影响较大。一般的公路桥梁养护维修,公路补洞、公路桥梁巡查,经常会占用公路部分车道,使得道路通行宽度变小,路面通行效率降低,交通流量将有所减少。公路沥青路面进行铣刨工程施工时,该路段的通行效率明显变差,交通拥堵现象严重,车辆排队等候长度显著增长。突发情况下如公路桥梁出现塌陷、公路桥梁结构损坏,养护管理部门需要立即封闭该路段部分的公路桥隧道进行抢险施工,周边路段的交通流量会瞬间成倍增长,交通压力增大。

二、基于道路桥隧的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分析

2.1道路桥隧布局不合理

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城市道路桥隧规划及布设没有全面考虑城市功能区、道路交通流量负荷的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在衔接新老城区的道路、桥梁规划建设不足,致使原有老城区的道路小、桥梁旧,不能合理分散由新城区带来的车流量。以某城市老城区为例,该区域周边新增大规模小区建设,住宅区的车主出行成为早晚高峰的新增长点,仅有一座在上世纪建造并仅有两个车道的桥梁连接新旧城区,在桥梁周边的交通道路未扩建时,早晚高峰期,大量车流在此点集中滞留,交通拥堵问题非常突出,道路平均车速仅为10km/h以下。

2.2道路桥隧通行能力不足

影响道路桥隧通行速度的原因很多,因为道路最初的建设标准不高,道路的宽度、转弯半径等均满足不了现有的机动车数量过多的问题。很多城市道路在施工时为次干道,而当时建设道路的车道路面宽度普遍不足3米,多辆汽车难以会车,通行速度慢。隧道路面建设问题,很多隧道的净空尺寸较小,部分隧道的通风、照明设施陈旧,通行车辆需降低速度行驶。

2.3道路桥隧维护管理不善

日常维修保养计划不合理,在早晚交通高峰期进行施工。道路病害维修,施工时间与路段行车先后顺序不合理,占据时间较长的道路空间,降低了道路使用能力。应急反应组织不完善,在路面桥隧出现事故或道路塌陷时,管理部门不能迅速作出反应,封闭车道,疏导交通。

三、基于道路桥的城市交通拥堵缓解对策

3.1优化道路桥隧布局

在新建道路桥梁的时候,可以利用大数据的挖掘以及交通模型仿真来准确预判城市不同区域交通流量的变化规律和城市未来发展的交通需要。在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在考虑新产业园区建设前的从业人员居住和通勤方向、通勤和货运流量等情况下,按照路网的需要规划桥位和隧道位置及走向,交通流量能够在该路段顺畅疏散。将加强区域之间的连接,建设环放射型的路网,桥、隧跨越河流或者沟谷、山体等障碍将城市不同功能区紧密衔接,在整个城市中没有断头路和孤岛,避免局部路段严重堵车现象的发生。

3.2提升道路桥隧通行能力

对于既有道路而言,可以通过拓宽路幅、改进交叉口形式等方法增加道路容量。对于道路交通流量大的路段,对现有路幅宽度适当地增加,或者增加道路的潮汐车道,依据早晚道路交通流量变化的特点,来改变车道的运用方向,以充分利用道路的空间。对隧道净空尺寸过小,通过扩挖的方式改造隧道,提高隧道内的行车环境,即通风好,照明度高,保证车辆安全快速行驶。通过智能交通手段,对于道路、桥梁,在道路的桥隧上安装智能信号灯、交通量计数器等装置,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控制,根据实时的交通流量调整交通信号灯配时,引导车辆有序通过道路、桥梁,道路的桥隧通行能力也可以进一步提升。

3.3完善道路桥隧维护管理机制

制订合理可行的养护计划。结合交通流量的时序分布特点,尽可能在车流量较少的夜间或节假日进行道路养护、桥梁检查等养护工作。使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快速养护,比如道路病害的热再生养护,缩减养护工期,减少交通影响。建立应急反应体系。针对道路桥隧突发坍塌、事故等情况,提前制订详细的应急预案,设立应急抢修专业队伍并储备充足的设备及物资,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封闭损坏的路段,通过交通电台、电子屏等手段及时向社会发布交通信息,疏导绕行,快速实施抢修工作,并尽快恢复道路桥隧的正常运行,将道路桥隧养护对交通量的冲击降到最低。

结语

道路桥隧在城市交通体系中举足轻重,布局、通行能力及维护管理状况深刻影响交通运行。不合理布局、通行能力不足与维护管理不善引发交通拥堵,而优化布局、提升通行能力、完善维护机制能有效缓解。本研究为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提供关键参考,未来应持续探索创新,充分发挥道路桥隧作用,助力城市交通高效、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海龙.新时期下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对策建议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08):107-109.

[2]袁梦洋.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对策建议研究[J].时代汽车,2022,(01):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