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桥梁养护与维修策略研究
汪科
广元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628000
摘要:市政道路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养护与维修工作对于保障城市交通顺畅、延长设施使用寿命、确保公众出行安全意义重大。本文深入剖析市政道路桥梁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类病害及损坏问题,系统阐述养护与维修工作中的检测技术、评估方法以及针对性的维修策略,并探讨当前工作中存在的资金短缺、技术人才匮乏、管理机制不完善等挑战,提出拓宽资金渠道、加强人才培养、优化管理机制等应对举措,旨在提升市政道路桥梁养护与维修水平,推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政道路桥梁的建设规模与数量不断增长,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然而,长期经受车辆荷载、自然环境侵蚀以及各类人为因素影响,道路桥梁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病害与损坏。有效的养护与维修能够及时修复这些问题,维持道路桥梁的良好性能,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降低交通拥堵,是城市交通高效运行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二、市政道路桥梁常见病害及损坏形式
1.道路病害:路面裂缝是常见病害之一,包括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其成因主要是温度变化、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以及路基不均匀沉降。温度的剧烈变化使路面材料热胀冷缩,长期积累导致裂缝产生;重载车辆频繁行驶,对路面施加过大压力,易引发结构性裂缝。路面坑槽通常是由于雨水渗入路面结构层,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使路面材料松散、脱落而形成。若排水不畅,积水长时间浸泡路面,会加速坑槽的发展。车辙则是在车辆反复碾压下,路面材料产生侧向位移,形成的沿行车方向的凹槽,尤其在交通量大、车速快的路段更为明显,主要与路面材料性能、车辆荷载以及施工质量有关。
2.桥梁病害:桥梁结构裂缝分为表面裂缝和深层裂缝。表面裂缝多由混凝土收缩、温度应力等引起;深层裂缝则可能危及桥梁结构安全,通常与设计不合理、施工缺陷或超载等因素相关。钢筋锈蚀是桥梁耐久性降低的重要原因,由于混凝土碳化、氯离子侵蚀等,钢筋表面的钝化膜被破坏,引发锈蚀,导致钢筋体积膨胀,进而使混凝土开裂、剥落,降低桥梁承载能力。支座损坏表现为支座移位、变形、老化等,影响桥梁的正常传力和变形协调,主要是由于长期承受荷载、环境侵蚀以及养护不及时造成的。
三、市政道路桥梁养护与维修工作要点
1.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在道路桥梁检测中应用广泛。如采用探地雷达检测道路路面结构层厚度、内部缺陷以及桥梁混凝土内部的空洞、裂缝等;超声波检测技术可用于检测桥梁桩基完整性、混凝土强度等。定期的外观检查也不可或缺,通过人工肉眼观察,记录道路路面的裂缝、坑槽、车辙等病害情况,以及桥梁结构的裂缝、混凝土剥落、钢筋锈蚀等外观缺陷,为后续的评估和维修提供基础数据。
2.评估方法:基于检测数据,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道路桥梁的技术状况进行评定。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路面状况指数(PCI)、行驶质量指数(RQI)、桥梁结构承载能力等。通过计算这些指标,结合相关规范标准,确定道路桥梁的病害严重程度和技术等级,为制定合理的养护与维修方案提供依据。
3.维修策略:对于道路裂缝,根据裂缝宽度和深度,可采用灌缝、贴缝等方法进行处理。对于较窄的裂缝,通常采用灌缝胶进行灌注;对于较宽的裂缝,在清理后可采用贴缝带进行粘贴修复。路面坑槽维修时,需先将坑槽内的松散材料清理干净,然后填入合适的修补材料,如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压实处理,确保修补后的路面平整、牢固。对于桥梁结构裂缝,当裂缝宽度较小时,可采用表面封闭法,如涂抹环氧树脂胶;当裂缝较深时,需采用压力灌浆法进行修复。对于钢筋锈蚀,应先对锈蚀部位进行除锈处理,然后采用防腐涂层进行防护,并对受损的混凝土进行修复。对于支座损坏,可根据损坏程度进行更换或维修,确保支座的正常功能。
四、市政道路桥梁养护与维修面临的挑战
1.资金短缺:市政道路桥梁养护与维修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但部分地区财政预算有限,对养护维修工作的资金支持不足。同时,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拨款,社会资本参与度较低,导致养护维修工作因资金短缺而难以全面、及时开展,一些病害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加速了道路桥梁的损坏。
2.技术人才匮乏:道路桥梁养护与维修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技术人才,包括道路桥梁工程、材料科学、检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然而,目前相关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现有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缺乏对新技术、新工艺的了解和应用能力,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护维修需求。
3.管理机制不完善:养护维修管理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交叉的现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协调成本高。同时,缺乏科学的养护维修计划和质量监督机制,养护维修工作的开展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难以保证养护维修质量。
五、应对市政道路桥梁养护与维修挑战的策略
1.拓宽资金渠道:政府应加大对市政道路桥梁养护维修的资金投入,合理安排财政预算,确保养护维修工作的基本资金需求。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如采用PPP模式,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开展道路桥梁养护维修工作,减轻财政压力,提高养护维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和培训项目,培养道路桥梁养护维修领域的专业人才。定期组织现有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业务交流,鼓励他们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提高技术人才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3.优化管理机制:明确各养护维修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体系,避免多头管理和职责交叉。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维修计划,根据道路桥梁的技术状况和病害发展趋势,合理安排养护维修工作的时间和内容。完善质量监督机制,加强对养护维修工作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检查,确保养护维修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六、结论
市政道路桥梁养护与维修工作是保障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通过深入了解常见病害及损坏形式,运用先进的检测技术、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合理的维修策略,能够有效维护道路桥梁的性能。面对资金短缺、技术人才匮乏、管理机制不完善等挑战,采取拓宽资金渠道、加强人才培养、优化管理机制等应对措施,有助于提升养护与维修工作水平,延长道路桥梁使用寿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推动城市交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得志.浅议市政桥梁维修质量与养护[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1):6101-6101.DOI:10.3969/j.issn.2095-2104.2016.11.101.
[2]汪体龙.研究市政桥梁维修质量与养护[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7):133-133.DOI:10.3969/j.issn.1008-3383.2014.07.111.
[3]吕亮霖.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及养护管理措施探析[J].建材与装饰,2023,19(35):148-150.DOI:10.3969/j.issn.1673-0038.2023.3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