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法及管理措施
郭有霞
152632199008060905
摘要:本文围绕住宅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展开。在工程概述方面,阐述地基基础对建筑稳定性、抗震性的关键支撑作用,介绍桩基础、筏板基础等常见类型及其适用条件,分析施工的隐蔽性、复杂性等特点。施工方法上,涵盖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等地基处理手段,以及桩基础、筏板基础等基础施工工艺。管理措施包含施工前期的地质勘察、方案设计管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理,以及施工后期的验收与维护管理。
关键词:住宅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法;管理措施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推进,住宅建设规模持续扩张。地基基础工程作为住宅建筑的根基,其施工质量与管理水平直接关乎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及耐久性。深入探究住宅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与管理措施,对保障住宅品质、维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亟待展开系统研究。
一、住宅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概述
1.1地基基础工程的重要性
住宅建筑工程的基础工程是最基本的,会起到支撑住宅上部工程的作用,也是承载上部结构全部重量的基础。住宅建筑的地基基础牢靠坚固,则在住宅使用的时候,长期间房屋也不会发生地基与上部结构共同变形,不容易受到诸如风力、地震力的影响。在地震高发区,住宅建筑工程中地基和基础比较坚固,可以极大地提高住宅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使房屋建筑物不会因为地震力的袭击而引起损坏,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基础施工符合要求不会导致建筑物出现不均匀下沉,不会导致窗户玻璃与房屋墙体变形等现象的出现,保障住宅建筑自身的使用功能和美观程度,房屋自身寿命也会提升,后期维修费用降低,对住宅产品质量有较大影响。
1.2常见地基基础类型及适用条件
地基基础类型有很多种,常见住宅建筑的基础形式有桩基础、预制桩、灌注桩、筏板基础、条形基础等。其中桩基础适用于软弱地基或对建筑物沉降要求严格的住宅建筑,通过锤击沉桩、静力压桩等方法将其送入地基土层中,有时也利用钻机钻成柱形孔,下入钢筋笼并灌注混凝土,将房屋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直接或者通过桩尖传至深厚的坚硬土层之中;筏板基础一般适用地基土层承载力较低、建筑物总荷载较大时,由板、柱、基础墙和屋架以及楼层梁等构成的承受上部结构荷载的结构体系,由于其是一个大面积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块,因此该类型的地基基础承受来自住宅结构的荷载时能够平均分布;条形基础一般是指用于多层砌体结构的条形基础,在沿砖墙方向布设而成,适用于多层或以下结构住宅建筑,能够承受来自外墙传来的竖向荷载,适用的地基土质一般土质较为稳定、均匀。
1.3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具有隐蔽性强,大部分施工完成后基础均埋置于地下,如果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后期抽检和修复非常困难;复杂的特点,涉及到地质环境、建筑结构形式、相邻建筑物等多种因素。不同的地基地质条件,例如地基为软土、砂土或者岩石条件,施工所需的工艺和技术也不同。施工受地质的影响也大,地质的不均匀性和地下水状态等都给施工造成难题,例如在地下水较多的地区施工基础时,要做好降排水工作,否则会出现流砂、管涌的施工事故影响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二、住宅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法
2.1地基处理施工方法
常见采用的换填垫层法。具体实施过程中,先将基础底面一下的软弱土体挖掉,再用强度较大、压缩性较弱的物质进行回填,比如可以是砂石、灰土等。在进行施工时,需要将换填材料层层铺设并分层压实,厚度以及压实的次数等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强化、沉降量降低。强夯法是指使用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以及砂土和黏性土、砂土等各类地基土,通过超重锤从高空自由落下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对地基土进行夯实,可使土体土体达到更紧凑的状态,强夯法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在施工前必须要对夯击能量、夯击点的间距、夯击的遍数等各个参数进行详细的确定,以此来确保进行地基加固时达到最优的效果。深层搅拌法是应用深层搅拌机将水泥、石灰等固化剂与软基土强制搅拌在一起,从而使其整体变得坚硬,具备一定强度的桩体或者成为复合地基。
2.2基础施工方法
桩基础施工,预制桩施工,在预制桩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桩的吊装、锤击或者静压过程平稳,防止桩的倾斜、折断。灌注桩,首先要做好成孔这一步骤,不同的地质条件要选取不同的成孔方式,例如泥浆护壁成孔、干作业成孔等,及时对成孔后孔底沉渣进行清理,确保桩的成质量。筏板基础施工,需要先行绑扎钢筋,确保钢筋位置正确、连接紧密。
三、住宅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管理措施
3.1施工前期管理
有关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前阶段的管理十分重要。首先做好相关的地质勘察管理工作。有必要做好相关的勘察设计方案。保证勘察面积足够广泛,覆盖整个建筑物施工场地。专业化的勘察人员利用一些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地取样。保证在勘察过程中取得诸如土质分布、岩土的力学指标、地下水位置等相关的数据资料。并且确保勘察数据资料没有错误,以免影响到下面的施工方案设计管理工作。对施工设计管理方案进行审查、判断。做好相关的审核和分析工作。保证收集的勘察数据资料是充分可靠的,为施工方案设计提供充分的支持。
3.2施工过程管理
建设施工工序管理应制订规范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健全建设施工工序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管理目标体系及职责明确的质量检查保证体系,确定工序质量检查点及质量验收程序。做好地基处理换填垫层厚度、压实度,桩基础的桩身垂直度、混凝土强度等重点检查和控制指标;设立专职质量检查员,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工作,严格执行质量验收手续,每道工序验收通过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做好纠正措施,直至通过质量检查。对建设工程的现场管理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编制建设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生产措施,在现场采取安全警示标识,为施工人员配备齐全的安全防护用具,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制订应急方案及组织演练,并且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通知所有安全控制人员。采用网络计划,依据项目管理中网络计划工作的理论编制出科学、合理的工期进度计划,明确工程施工中各工序开工、完工的时间以及施工工序之间的逻辑联系。
3.3施工后期管理
施工后期管理影响到竣工交付以及后期使用。工程验收管理是根据相应的工程验收标准对工程的地基基础进行检查,如对地基承载力测试、基础外观质量检验、对隐蔽工程验收资料检查等。严格执行验收的流程,保证地基基础的质量符合设计以及相应的标准。验收结束,完善验收资料并存档。工程的维护管理在工程竣工使用后要落实长期监测机制,对地基基础的沉降、位移等进行监控,对地基基础的使用有周期性地安排维护工作计划,对基础的表面的清洁与防护,减少地基被外部侵蚀的程度。
结语
住宅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举足轻重。其涵盖多样类型,施工方法与管理措施复杂多元。从前期精准勘察、科学规划,到施工时严控质量、保障安全,再到后期严格验收、悉心维护,每一环节紧密相扣。未来应持续优化施工技术与管理手段,提升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为住宅建筑安全稳固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来永瑾.住宅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法及管理措施[J].居舍,2025,(07):149-152+176.
[2]朱向科.住宅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法分析[J].居舍,2024,(08):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