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教下职业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融合机制探究
胡洁 胡运丽 汪洁
池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引言
职业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基于“以赛促教”理念,二者通过目标协同、资源转化与评价互嵌形成深度耦合机制:技能大赛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将企业真实任务转化为教学资源,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标准对接;专业教学通过赛题解构、设备转化及赛训互嵌,构建“基础—综合—创新”能力递进路径。这一机制打破传统教学封闭性,强化产教协同育人,为职业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技术技能人才适应性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
一、职业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融合的内在逻辑
职业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在目标、内容、路径上具有天然耦合性,二者的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目标维度看,技能大赛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强调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实战化考核,这与专业教学“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核心目标高度一致 。例如,世界技能大赛(世赛)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项设计均围绕行业最新技术标准,通过仿真企业生产环境检验学生的岗位胜任力,而专业教学同样需对接产业需求,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
从内容维度看,大赛规程与课程标准存在双向转化空间。技能大赛的赛题多来源于企业真实项目,经教学化改造后可作为典型教学案例融入课堂。例如,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大赛任务分解为“课程项目”“学期项目”,形成“基础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块 。反之,专业教学通过引入大赛评价标准(如职业素养、操作规范),可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
从路径维度看,二者均遵循“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逻辑。技能大赛以任务驱动模式强化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而专业教学通过项目化、模块化课程设计,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赛教互嵌”机制既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封闭性,又为教学改革注入了动态活力 。
二、职业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融合的实践路径
(一)以岗课赛证融通重构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需打破学科本位桎梏,构建“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例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将技能大赛项目进行教学化改造,开发“课程 + 学期”项目化拓展课程,并引入 1+X 证书标准,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行业认证标准深度衔接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则通过“开发技能赛项与教学资源”项目,将赛项设备转化为教学设备、赛项任务转化为实训项目,形成“教学—竞赛—就业”闭环 。
(二)以大赛资源转化驱动教学创新
技能大赛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是融合机制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一是内容转化:将赛题任务拆解为教学案例。例如,汽车检测专业将“发动机拆装”“电路故障排查”等赛题融入《汽车故障诊断》课程,通过模拟大赛场景提升学生的规范操作意识 。二是标准转化:将大赛评分规则纳入课程评价体系。如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将职业道德、安全规范等指标融入实践考核,减少主观评分比例 。三是技术转化:引入大赛设备与工艺。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投入 5000 万元购置大赛设备,用于日常教学和实训,使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掌握前沿技术 。
(三)以双师协同提升师资能力
教师是融合机制落地的核心执行者。职业院校需通过“引企入教”与“送教入企”双向机制,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的“双师型”
教师队伍。例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提出“赛、岗、证”结合的专业能力发展模式,鼓励教师参与大赛执裁、企业顶岗,反哺教学实践 。宁波市教育局通过“学—赛—训互促”机制,推动教师将行业标准融入教学设计,实现从“教得浅”到“教得专”的跨越 。
三、融合机制的保障与优化
职业院校需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形成“大赛共办、课程共研、人才共育”的长效机制。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大疆等企业合作开发赛项,将企业认证内容嵌入课程,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 。此外,建立“产业学院”“订单班”等载体,可促进教学资源与企业资源的双向流动。
传统教学评价偏重结果性考核,而融合机制要求将过程性评价与大赛标准结合。例如,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课堂中嵌入竞赛机制,通过“自评—互评—师评—企业评”多元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 。同时,需定期更新评价指标,反映行业技术迭代趋势。
四、典型案例与成效分析
案例 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赛教融合”模式。该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通过“大赛项目进方案、赛题内容进课程、赛项评价进考核”三阶段改革,将技能大赛资源全面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后,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奖 187 项,位居全国首位,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
案例 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赛课一体化”实践。该校机电类专业以世界技能大赛为标杆,开发“技能赛项与综合实训”课程模块,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任务。这一改革荣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并带动区域产业升级 。
“以赛促教”理念下,职业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目标协同、资源转化与评价互嵌实现深度耦合。其内在逻辑体现为:大赛标准与职业能力要求对接,推动教学内容重构 ;赛题任务经教学化改造后嵌入课程体系,形成“基础—核心—综合”能力递进路径 ;校企协同共建实训平台,将竞赛设备、工艺标准转化为常态化教学资源 。
五、挑战与展望
当前融合机制仍面临三大挑战:其一,部分院校存在“重竞赛、轻教学”倾向,导致大赛资源转化流于形式;其二,校企合作深度不足,企业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有待激发;其三,区域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中西部地区院校的实训条件亟待改善。
未来,职业院校需进一步强化“以赛促教”的系统性设计,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将大赛成果转化为常态化教学资源。同时,政府、行业、企业需协同构建“产赛教”生态圈,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科巧 , 杨四娥 .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背景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在食品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以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为例 [J]. 食品界 ,2025(04):50-52.
[2] 李丽, 吕宏灵. 职业技能大赛如何将“以赛促教”落到实处—基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 [J]. 文教资料 ,2024(12):156-159.
2025 年安徽省技工教育教研课题:以赛促教视角下职业技能大赛对专业教学的反哺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