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与教学建议

作者

高巍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春区育林小学 邮编:153000

摘要: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宛如璀璨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小学语文教材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元素承载着古人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和教学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如何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并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让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了小学语文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聚焦于此,为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元素;挖掘;教学建议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挖掘的维度与方法

(一)历史维度

古诗词方面,从《咏鹅》等初唐作品到《示儿》等南宋诗篇,展现出不同朝代的诗歌风貌与社会变迁。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地》,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远古先民对世界起源的探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维方式。文言文《司马光》等故事,体现了古代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教材中的传统节日内容,如春节、端午,背后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沿着历史轨迹挖掘,能让学生知晓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在漫长岁月中的演变,感受传统文化与历史紧密交织的魅力,理解其发展的连贯性和时代性。

(二)文化内涵维度

从文化内涵维度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内涵丰富。古诗词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蕴含着积极向上、追求高远目标的进取精神。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彰显了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民族精神。民间故事《牛郎织女》除了爱情主题,更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封建压迫的反抗意识。教材里介绍的传统技艺如剪纸,体现了民间艺术的精巧和民众对美的追求,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些文化内涵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情感,通过挖掘可使学生深入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教育价值维度

在知识层面,古诗词、文言文能丰富学生语言知识。像诗词的韵律和对仗规则,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感知和运用能力。品德教育方面,“孔融让梨” 的故事传递了谦让美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传统节日内容的学习,能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审美教育上,教材中描绘的传统建筑、绘画艺术等元素,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清明上河图》相关介绍能让学生领略古代绘画之美,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养。

(四)挖掘方法

挖掘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有多种方法。一是深度文本解读,如解读古诗时,除了理解字面意思,还要分析其中的意象、用典等。对于《望庐山瀑布》,分析 “银河” 意象背后的文化意义。二是情境还原,将传统文化元素置于其产生的情境中理解。如学习古代民俗,还原古代节日场景,感受氛围。三是拓展延伸,联系相关的课外资料。学《草船借箭》可拓展三国历史知识。四是对比分析,对比不同年级教材中相似传统文化元素的处理,更全面地挖掘,提升挖掘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建议

(一)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是保障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学校应组织系统培训,内容涵盖古代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如解读《论语》,教师能明晰儒家仁爱、礼义思想,用于指导教学。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和讲座,像参加诗词研究讲座,可了解最新学术观点和教学思路。在交流中,教师能获取同行经验,如在传统文化活动设计上的创新方法。教师自身要养成研读古籍习惯。阅读古籍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理解,如读《史记》,可从历史故事中汲取智慧。在诗词学习中,掌握赏析技巧,如从意象、意境角度解读。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领略教材中传统文化魅力,使教师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关键桥梁,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1]。

(二)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是让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焕发生机的关键。情境教学法可通过多媒体、角色扮演等营造氛围。教《望庐山瀑布》时,播放瀑布视频,让学生扮诗人,感受李白的豪迈,理解诗句意境。活动教学法可激发兴趣。举办诗词大会,分组竞赛,能增强学生对诗词的记忆和理解。传统节日活动,如中秋做月饼,能让学生体验文化内涵。小组合作学习法利于深入探究。在学习《司马光》时,小组讨论救人办法,对比司马光做法,理解古代智慧和品德。角色扮演法在民间故事教学效果显著。演《孟姜女哭长城》,学生体会人物情感和故事意义。多种方法结合,让传统文化教学更生动,使学生爱上传统文化学习。

(三)整合教学资源

整合教学资源能为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注入强大动力。校内资源方面,学校图书馆古籍和文化典籍是宝库。如学古诗词,引导学生借阅《全唐诗》,加深理解。学校文化长廊和宣传栏可展示传统文化,张贴《二十四孝图》介绍,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

校外资源整合也极为关键。与博物馆、文化馆合作,组织参观。在博物馆,学生通过文物了解古代历史文化,如看陶瓷展,知晓古代工艺。民俗文化展能让学生熟悉传统节日习俗。邀请民间艺人、文化学者进校园。剪纸艺人教剪纸,学生感受民间艺术魅力。文化学者解读《红楼梦》,拓宽学生文化视野,让传统文化更贴近学生生活,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四)评价与反馈

评价与反馈是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要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在讨论《大禹治水》时,观察学生发言质量,看是否理解大禹精神。小组活动中,留意学生协作和对文化元素的运用。作业完成情况,如传统故事改写,能体现学生理解程度。终结性评价可多样化考试。除诗词背诵,可设理解分析题,如分析《枫桥夜泊》意境。根据评价结果反馈调整教学。若多数学生对传统建筑知识薄弱,可增加相关内容讲解。针对个体差异辅导,让每个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都能获得提升,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与教学意义重大。通过合理挖掘,我们能让传统文化的精华重见天日;运用科学的教学建议,可使传统文化在学生心间绽放光彩。这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更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希望教师们重视并积极实践,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学生开启一扇通往传统文化宝库的大门。

参考文献

[1]居广兰.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现状与改善措施[J].新课程学习:下, 2013(8):1.DOI:10.3969/j.issn.1674-697X.2013.0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