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中“问题导学”支架对自主阅读规划能力的支撑策略
屈丽军
山西省永济市南街小学 044500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清晰表明,语文课程需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籍,提升整体阅读能力。整本书阅读能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增强文化底蕴。“问题导学”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指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并规划阅读进程。以《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作为教学实例,探究“问题导学”支架对自主阅读规划能力的支撑策略,具备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导读:设计科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整本书阅读教学时,“问题导学”支架成为培育学生自主阅读规划能力的重要途径。就以《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来说,教师于导读阶段可凭借巧妙构思的问题,搭建起沟通学生生活实际与文本世界的桥梁,在唤起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助力其初步规划阅读方向。教师切入的角度可是生活情境以及文本核心冲突,提出像“如果有一天你独自流落荒岛,你首先会做什么?”这类贴合学生认知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展开想象与思考,使其快速置身于故事的生存困境里。教师结合文本核心情节设计“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解决的?”等问题,把阅读重点清晰点明,还为学生埋下探索的伏笔。教师也可从人物成长层面设置“鲁滨逊从绝望到坚韧的转变经历了哪些关键事件?”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叙事逻辑以及主题升华予以关注。教师所构建的层层递进问题链,能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发展的好奇心理,也能推动学生于阅读之前主动思索文本分析的多个维度,诸如人物形象塑造以及生存智慧呈现等方面,使学生可自行梳理阅读线索,拟定初步阅读计划 [1]。采用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正式开展阅读活动时,便会持有清晰的探索目标和思维导向,其阅读主动性与规划性也因此得到切实提升。
二、范读:示范科学提问,开拓学生思路
“问题导学”支架通过范读示范科学提问,能有效开拓学生思路,提升自主阅读规划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1)以基础认知为起点提问。在范读鲁滨逊初到荒岛搭建住所情节时,教师提问“鲁滨逊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搭建住所?”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初步理解情节发展逻辑。(2)以深入分析为目标递进提问。当读到鲁滨逊尝试种植大麦情节,教师追问“反复失败后他为什么仍不放弃?这对他在荒岛生存有何意义?”推动学生思考人物行为动机与情节的内在联系。(3)以思维升华收尾提问。在范读鲁滨逊解救“星期五”情节时,教师抛出“从解救行为中能看出鲁滨逊怎样的性格?这种性格对他荒岛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多角度剖析人物形象。通过这一循序渐进的问题链,教师为学生搭建了阅读思考的阶梯。学生在模仿学习中,逐渐掌握自主提问的方法,在后续自主阅读时,便能主动运用问题链规划阅读路径,深度挖掘文本内涵。
三、助读:整理归纳问题,聚合学习内容
教师需发挥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加以整理归纳,把零散的问题汇聚成具有逻辑性、层次感的学习内容,构建出清晰的阅读框架。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学生或许会提出关于鲁滨逊和星期五的关系、荒岛生存技能、故事时间线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可指导学生依照人物、情节、主题来分类,其一,在人物方面,探究鲁滨逊与星期五从主仆关系转变为朋友关系的情感变化。其二,在情节上,梳理鲁滨逊造船以及圈养山羊等关键事件。其三,在主题上,聚焦于生存与成长、人性与文明 [2]。阅读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解答。鲁滨逊与星期五的关系,被用来体现文明跟原始的碰撞以及人类的共情与包容,荒岛生存技能将人类的智慧与坚韧展现出来,故事时间线可让学生清楚鲁滨逊的成长历程。教师借由引导学生完成这样的整理归纳和问题解答,能使学生系统地把握书籍内容结构,帮助学生明确阅读重点,让学生的自主阅读规划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图1 问题整理归纳思维导图

四:精读:解决反馈问题,掌握学习方法
教师需针对学生阅读期间反馈的各类问题,搭建起系统化的引导体系。譬如当学生提出“鲁滨逊能够在荒岛上生存下来的关键因素有哪些”这样的疑问,教师可率先引导学生搭建阅读规划架构:其一从人物性格特点、生存技能以及心理状态等角度切入明确分析维度,其二制定阅读计划,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次研读文本,借由标记重点段落与梳理时间线等方式来收集有效信息,组织小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以书中具体情节为依据来论证观点。在此环节中,教师应适时介入,采用把问题抛给学生并引导其运用比较阅读、因果分析等方法的方式,助力学生深度剖析疑难,使学生掌握“提出问题—拆解问题—检索信息—归纳总结”的阅读策略。学生借由反复实践,能透彻理解文本内涵,而且可以在解决问题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随着时间推移,学生将逐步形成完整的自主阅读体系,这个体系涵盖阅读路径规划、阅读进度监控以及阅读效果评估等方面,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实质性提升[3]。
五、结语
自主阅读是一种由阅读者自行选择阅读材料的方式,与持续默读、广泛阅读并列为常见阅读形式。同时,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当中,“问题导学”支架对于学生自主阅读规划能力的培养有着明显的支撑作用。教师在导读、范读、助读、精读等环节里,可采用设计科学的问题,示范提问的方法,整理归纳问题并且进行解决反馈,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理规划阅读的过程,逐步提升自主阅读规划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宏兵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5,(09):54-56.
[2] 丁艳玲 .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深度探索 [J]. 河南教育( 教师教育 ),2025,(05):52-53.
[3] 侯春雪 . 浅议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J]. 天津教育 ,2025,(13):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