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策略探究
叶小清
湛江市技师学院 现代服务产业系 广东省湛江市 524094
一、引言
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作为培育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其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直接关系到“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然而,当前课程思政建设面临多重难题,折射出职业教育实用导向与思政教育价值浸润之间的深层矛盾。破解困境,推动课程思政从形式融合向本质融合深化,将为技工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可操作的实践范式。
二、技工院校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难点
技工院校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内容融合、师资能力、课堂教学难度、评价机制等方面。
(一)内容不彰显专业特色
技工院校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作为公共基础类课程,大多数专业都开设此类课程。课程内容多局限于理论灌输,未紧密联系技校生关注的就业、职业发展等现实问题,未能有效对接专业技能培养。思政元素挖掘未能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特点。
(二)师资能力与结构存在短板
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思政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难以将抽象思政理论与职业场景结合;专业教师则因缺乏思政教学培训,在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时流于表面。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未能有效对接专业技能培养。如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未融入智能制造类专业的设备操作标准,形成“两张皮”现象。
(三)教学实践难度高
1. 教学时长对材料选择要求高
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在各专业整体教学安排中,课时都是较少的。在有限的时长中,如何提供知识点精确而又富有思政教育意义的素材供学生进行学习,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对比和明确使用方法。
2. 较难把握触发思政领悟的时机,需要教师有高敏感度
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思政点的领悟在情感认同度高时更容易获得,而情感的引发应是自然的过程,而非生硬的套用材料就可获得,需要精心选择材料和设计流程,教师也要有随时发现进行思政教育的时机的能力,适时适度进行思政教育而非单纯说教。
3. 教学资源和案例相对缺乏,需要不断发现、丰富与完善。
好的案例在教学中能辅助教学达到良好的引导效果,丰富的案例既能拓展学生学习范围,同时也能给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增加更多的资源和可能性。需要教师在平时留心身边的相关信息,积累案例文本、视频,编写、分类、整理案例,形成案例资源库。同时,拓展其他资源,如习题、微课、课前探究、训练任务单设计等。
( 四) 评价机制滞后,育人导向模糊
评价以考试分数或报告为主,忽视学生在实践中的团队协作、创新思维、职业道德等隐性素养。企业导师、行业专家较少参与评价,导致思政教育与企业用人标准脱节。学生自评、互评机制亦不完善,难以反映真实成长。
(五)学生认同缺失,学习动力不足
技校生普遍认为思政内容与就业无关,对思政内容学习动机弱化。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也削弱了思政教育的权威性,学生易受功利主义等思潮影响,对“工匠精神”“奉献社会”等价值观认同感降低。
三、技工院校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策略
技工院校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思政教育的根本矛盾在于职业教育的实用导向与思政教育的价值浸润之间的矛盾。将思政元素“基因式”融入职业场景,强化实践教学活动,方能实现德技双修目标。
1. 巧设训练任务背景,采用真实背景资料,增强现实感。
例如在《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课程》其中一个课题中,以学生家乡经济人文发展现状为背景,各组选择市内不同区域作为调查范围,丰富而真实的家乡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而有差异性的训练材料,更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家乡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自然迁移到当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的探讨上,教师的引导更自然,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将通用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思政素养培养的一体化自然水到渠成。
2. 通过翻转课堂,实现课前知识学习与探究,课中任务训练,在任务执行中渗透思政。
通用职业素质课程课时有限,通过翻转课堂,课前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微课学习、课前探究任务,课堂主要进行训练与答疑,课后拓展学习也主要到网络平台上完成,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在案例学习和训练过程中,教师结合案例和学生完成任务的内容与进度适时进行思政引导,思政元素渗透到任务执行中,如盐入水,自然融合。
3. 巧选案例文本和视频,蕴含相应的知识点和思政元素。
针对重要知识点,精心选取现实案例,在案例呈现时使用文本 + 图 + 视频的多种形式,不同的形式丰富了材料,文本和图精准对接知识点,而文本和视频则让学生更立体感受到工匠精神,此时关于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的思政引导则变得自然,学生接受度高。
4. 教学评价针对性设计思政素养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思政素养也应纳入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针对课题的教学目标,设计针对思政素养的评价内容,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隐性,可采用行为观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
四、结语
通过“基因式”融合路径,思政元素与职业场景的深度契合等策略系统化解技工院校课程思政教育中的内容割裂、实践脱节与评价失准等难题。未来需深化产教协同机制,持续优化动态案例库与评价工具,为技工教育“立德树人”提供可持续范式。
参考文献
[1] 施真菊 , 冯政 . 技工院校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综述 [J]. 中国培训, 2022 (09): 40-42.
[2] 赵硕 . 推行通用职业素质课程 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J]. 中国培训,2022 (05): 57-59.
[3] 周楠 . 技工院校财经商贸类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J]. 成功 ,2025,(04): 77-79
[4] 朱一妃. 技工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探析[J]. 科学咨询.2024 (24): 161-164
作者简介:叶小清(1987-),女(汉族),广东湛江人,硕士,任职于, 讲师,研究方向:技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