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情感教育在初中师生沟通中的实施策略及其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促进作用

作者

李争芬

广东省连州市北山中学 513400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情感变得丰富且敏感。在这一阶段,良好的师生沟通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传统的师生沟通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传授与行为规范的教导,忽视了情感因素在沟通中的核心作用。这种缺乏情感关怀的沟通方式,难以深入学生内心,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甚至可能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阻碍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情感教育作为一种以情感为纽带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积极的情感互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情感教育融入初中师生沟通,能够打破传统沟通模式的壁垒,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沟通环境,不仅有助于提升师生沟通的效果,更能对学生的品德发展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一、营造积极情感沟通氛围

营造积极情感沟通氛围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教师要树立尊重与关爱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以及思想观点。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以平等的姿态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理解。教师的尊重能够激发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为积极情感沟通奠定心理基础。同时,教师要展现出真诚的关爱,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对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生活中面临的烦恼给予及时的关心与帮助。这种关爱并非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学生内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是营造积极情感沟通氛围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摒弃传统的 “满堂灌” 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想法与情感的机会,让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要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努力与进步,即使学生回答错误或表现不佳,也应给予包容与引导,避免批评与指责,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参与师生沟通。利用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积极情感沟通氛围。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文化节、运动会等,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情感氛围。

二、优化情感沟通方式

优化情感沟通方式是提升情感教育效果的关键。在语言沟通方面,教师要注重语言的艺术性与情感性。使用温和、亲切的语言与学生交流,避免生硬、命令式的口吻。在表达观点时,采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尊重学生的感受。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积极的语言激励学生,对学生的优点与长处给予真诚的赞美,对学生的努力与付出给予充分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动力。在非语言沟通方面,教师要充分运用肢体语言、表情等传递情感信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微笑、一次轻轻的拍肩,都可能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要保持专注的神情,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认真倾听。同时,注意自己的肢体动作,保持身体前倾,展现出对学生的关注与尊重。此外,教师的表情要丰富且真诚,用表情传达对学生的喜怒哀乐,增强情感沟通的感染力。例如,当学生分享喜悦时,教师用开心的表情回应;当学生倾诉烦恼时,教师用关切的表情给予安慰,使学生在非语言沟通中感受到教师的情感支持。

另外,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情感沟通渠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师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在线学习交流平台等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这些平台,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兴趣爱好以及情感状态,与学生进行更加便捷、高效的沟通。同时,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分享学习资源、生活感悟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拓展情感沟通内容

拓展情感沟通内容能够进一步深化情感教育的内涵。在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生活情感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同伴交往等方面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例如,当学生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宽容与沟通,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情感。

同时,注重对学生品德情感的沟通。通过讲述道德故事、讨论社会热点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责任感、同情心等品德情感。在沟通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与思想碰撞中形成正确的品德认知。此外,关注学生的理想情感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未来理想,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成功经验,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借鉴,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例如,在与学生交流中,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为实现理想需要付出哪些努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情感教育在初中师生沟通中的实施,通过营造积极情感沟通氛围、优化情感沟通方式以及拓展情感沟通内容等策略,为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在积极的情感互动中,学生的品德认知得到深化,情感体验更加丰富,行为养成更加规范。然而,在实施情感教育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师情感教育能力的提升、教育时间与精力的合理分配等。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教育技术的发展,情感教育在初中师生沟通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情感教育素养,完善情感教育评价体系,将情感教育全面融入初中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的品德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助力学生成长为具有良好品德与健全人格的社会栋梁。

参考文献:

[1] 李明 , 王丽 . 情感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价值与实践路径 [J].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0, 40(27): 54-56. 2.

[2] 张伟, 刘悦. 初中师生有效沟通策略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19, (33): 35-37. 3.

[3] 赵强, 陈丽. 基于尊重与关爱的初中师生关系构建[J]. 教育科学论坛 , 2018, (25): 45-4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