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变废为宝培养大班幼儿创造能力的策略研究

作者

林可欣

北京市延庆区康庄幼儿园 北京市延庆区 102100

学前阶段作为个体发展的初步阶段,创造力的培养意义重大,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曾说“培养创造能力应得到大力提倡,从幼儿阶段就要抓起。幼儿天生具有创造的欲望,我们要做的是启发诱导,抓住关键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应从幼儿阶段抓起,这对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新品质和创造能力,对于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大班幼儿经过小班、中班的学习和成长,爱学、爱问、有强烈的求知欲,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造性都得到不断的增强,其心智在不断培养的过程中,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成熟,幼儿创造性思维体现在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萌芽,他们不仅能够敏感的发现事物的独特性,还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推理、概况和创新,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在变废为宝的动手操作活动中,通过借形联想的方法进行一系列活动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创设丰富、适宜、层次多样的教育环境,为开发幼儿的创新潜能提供机会和条件。

(一)投放各种材料,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

幼儿教育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幼儿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即是教育。

1. 创设具有审美价值的活动环境 。

幼儿的艺术行为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孩子一起布置我们自己的瓶子作品。在创设区域环境时,我们注重的是启发引导,而不是去做,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我们还组织幼儿商讨:这些漂亮的瓶子放在在哪里?需要添加什么材料?怎样摆放就更好看了?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体现了老师和孩子的互动。如:我们把以前指导的大、中、小班幼儿富有创意的作品保留下来,不好保留的拍成照片,摆放一些具有艺术色彩的作品请大家欣赏,并启发幼儿:我们可以怎样利用这些作品?幼儿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有的说:“可以把它们摆在窗台上”,有的说:“可以把它们布置在墙上”,还有的说:“发给每小朋友看看”、“把照片做成相册放在瓶子区,我们想看就看”。大家选取了最好的意见,一起布置了泥塑区。

2. 提供丰富多样、层次多样的活动材料。

为了满足幼儿创作的需要,从幼儿的特点出发,为他们提供了各种不同颜色、形状的瓶子。此外还与孩子一起准备了各种辅助材料,纸盒、塑料刀、火柴棍、小棒、牙签、羽毛、贝壳、各种彩纸等等,并将这些工具与材料分门别类地摆放,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这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兴趣和表现需要,而且有利于幼儿在探索中独立地获得学习的经验。

(二)营造宽松、和谐、自由、开放利于创作的精神环境 。

宽松、和谐、自由、开放的精神环境,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及个性的发展。在班里我们努力为幼儿创设理解、接纳、民主的氛围,给幼儿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一个孩子的表现与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我们在指导幼儿瓶子制作时,坚持解放幼儿的双眼,让幼儿充分地观察;解放幼儿的头脑,让幼儿有自己的思想感受;解放嘴巴,让幼儿尽情地交流。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使孩子有话愿意与老师说,有问题愿意与大家商量做,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自由、自主地学习、游戏。

二、在装饰瓶子、借形想象的过程中,培养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

利于幼儿欣赏受到美的熏陶的环境有效落实了,可是孩子们的动手活动的兴趣却并不特别的高,我们最主要的装饰工具是毛笔,毛笔的使用需要很控制力和精准力,大班孩子们运用起来,仍然十分困难,经常是想法很好,却实践得很糟,瓶子上的线条装饰得一塌糊涂,体现不出真正的教育内涵。针对孩子表现问题的出现,做了一下调整。

1. 改善和丰富动手进行创造的工具。

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装饰内容以及我班幼儿的具体情况,我们从装饰工具开始改善,必须先降低装饰工具的难度,因此我们丰富了一些有些硬度的工具,如棉签,棉花棒、涂改液、水彩笔等,并随着孩子能力的发展,装饰的工具从棉签、海绵棒到大号、中号、小号刷子再到毛笔,随着软硬笔工具的形状、质地、大小循序渐进地变化和支持,装饰工具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迎刃而解了。

2. 动手操作过程中,借形想象的瓶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随着孩子们对装饰工具使用的适应,我利用孩子已有的中班经验进行设计装饰花纹和线条的价值,让孩子们继续探索,然后再在瓶子上实践自己的创意和想法,避免孩子们因为盲目装饰而涂乱画乱的现象发生。再次,我们在半成品的瓶子实物作品上用铅笔做一些细线条或小花纹作为引导,让孩子们凭借这些技能上的部分支持能够用软笔和广告色等材料的进行发挥和创造,大胆的酝酿和装饰自己的佳作。

三、搭建“大胆想象”与“借形想象”的桥梁,让幼儿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创造能力。

1. 乐于说、敢于说—— 表达中的表现。

瓶子创意活动是一种集视觉与动觉于一体的动手动脑的审美操作活动,那么幼儿在动手创意之前, 首先他会通过视觉来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幼儿观察的兴趣和习惯是为各种创造性活动积累的素材,在瓶子的联想与创意活动之中不断地培养幼儿的大习惯的形成,那么在幼儿有了充分的观察之后,我们要给幼儿大胆的、充分的说和表达的空间,为幼儿的创意联想奠定基础。

2. 大胆想、勤于想——营造想象的空间 。

选择适宜的瓶子材料与内容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是发展孩子们创新能力的前提。千奇百怪的瓶子给了孩子们更多的惊喜和联想空间;在材料的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去主动思考,从而进一步引发幼儿产生主动表现的欲望,让孩子们在瓶子联想的艺术创造过程之中去思考、想象、尝试和发现,体验联想所带来的无限乐趣所在。这种留有创作空间的材料和内容为孩子提供了想象的依据,使孩子不是脱离实际凭空想象,不受瓶子材料的单一的局限而限制想象能力的进一步发挥,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没有“对”与“错”,“像”与“不像”,“好”与“不好”的局限,从而能促进幼儿加大胆的表现,挖掘自己的潜能。

四、搭建展示平台,让幼儿在大胆展示和讲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和再创造的愿望。

1. 结合一日生活各项活动,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在各个环节中进行展示和表现。

幼儿只有处于相对宽松的环境里,他才有可能打开自己活跃思维的空间,去快乐的创造与展示。如利用早来园和晚离园的自由时间。让孩子们去美工区去不断地发现与创造,今天瓶子创意区又多了哪些作品,你最喜欢哪一个?他是如何装饰创意的,让幼儿充分的去联想、去想象,并从中不断地积累和借鉴创意经验,从而更加积极地区创造,更加自信地去交谈和表现。

2.巧妙结合节日和各种开放活动给幼儿搭建展示的平台。

幼儿的成长与自信不仅需要来自家庭及幼儿园等内部环境中家长、老师及幼儿同伴的关注与赞扬,更需要来自外在环境的支持和肯定。因此借助一些开放活动让孩子们适时的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创意,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他能给幼儿更多更大的成长舞台和自信发展。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对于幼儿来说,创造力孕育在新颖奇特的幻想之中,也在不断的动手操作的过程当中,只要教师时时处处做到以幼儿发展为前提,把幼儿放在正中央,给幼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在游戏学习和生活中,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并能够在过程中积极鼓励幼儿进行想象、创造,教师适时的给予恰当的引导,一定会提高幼儿动手能力,最终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