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杨冬莲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列宁学校 412403
引言
立德树人教育维度下,为更好地渗透德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师应认识到德育渗透的可行性,并巧妙采取不同的渗透策略,使德育思想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为学生构建全新的德育学习成长环境。
1 丰富课堂教学,感悟德育内涵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设置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其获得深刻的德育价值引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使学生在获得轻松愉快的实践参与感受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获得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同步发展。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猎人海力布》为例,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后,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或者围绕课文的中心思想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刻感悟“海力布”人物形象蕴含的道德品质。
2 以教材为根本,融入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在进行教学内容编排和设计时,均是依据小学阶段学生能力水平与性格特点进行设计规划的。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均设置有充满童趣或富有情感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是围绕单元主题选取的,所使用的写作手法与技巧也不尽相同。小学语文教材含有丰富的德育元素,包含了编写者的良苦用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教材入手,挖掘文章中的思想情感与文化精神,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人文素养。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有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也有长征路上老红军的身影。他们是历史的丰碑,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学习历史文化与英雄人物时,需引导学生从那些英勇无畏的英雄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养分。借助这些故事和主人公,向学生宣传爱国主义思想以及英雄主义。此外,在进行这类故事的教学时,教师可播放相关的爱国歌曲或视频,以营造感人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英雄人物高尚爱国精神,从而使德育教育充分融入语文课堂当中。例如在学习《黄继光》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黄继光用生命谱写爱国篇章的英勇事迹,让学生对人物形成基础认知的情况下进行课文阅读,加深他们对课文、情感和事件的代入感,通过对课文内容进行移情的方式,进一步感受黄继光的爱国精神,教育学生即使是处于现代和谐社会,也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保持对国家的忠诚,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此期间,还可以组织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升华个人思想感情。如此,不仅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索和引发深刻感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与体会,还能最大程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道德修养和认知水平。
3 运用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方式,强化德育体验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 18 课《慈母情深》一课时,教师可设计“母亲的眼泪”情景剧,组织学生分别扮演“我”和“母亲”两个角色,扮演“我”的学生要准确把握小说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体验向母亲要钱时的不安与愧疚,领悟自己长大成人、不应再向母亲索取的成长;扮演“母亲”的学生则要揣摩“母亲”的内心活动,感受“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与付出以及希望孩子成才的殷切期望。通过亲身扮演,学生能设身处地感知母爱的伟大,深刻认识母亲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学会换位思考,懂得感恩母亲。教师还可组织学生根据小说情节,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如分别编排“我初到母亲工厂”“我向母亲要钱”“我给母亲买水果罐头”等情节片段,通过角色扮演再现母子间的矛盾冲突与心灵交流,加深学生对母爱主题的感悟。在创编、排练、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要反复揣摩人物心理,思考母爱的意义,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升华认知。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播放感人的母爱影像,营造感恩教育氛围,渲染母爱的感人场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的教育。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迭代升级速度不断加快。一些小学生在电子产品影响下,养成了碎片化阅读习惯,以致于在学习中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不转变观念,无法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多媒体的发展,各类教学设备的引进,让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为教育现代化注入动能。多媒体可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拓宽教学路径,成为教师常用的手段。德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无法一蹴而就,绝非一日之功。德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循序渐进。更要多管齐下,春风化雨,持之以恒。在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德育需求的情况下,教师可将多媒体应用到德育中,借助多媒体突破德育的局限,强化德育效能,使德育真正根植于学生心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德育与多媒体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德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为学生道德素养提高赋能。
结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是教学的根本任务。小学语文教学则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对学生道德素质及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以德育为根,将德育渗透其中,通过德育渗透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面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确保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教师要加强德育渗透方式与策略研究,深挖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将德育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德育与读写、多媒体的巧妙结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助推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
参考文献
[1] 陈亚梅 . 让德育元素拨动情感之弦——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J]. 小学生 ( 中旬刊 ),2021(9):106.
[2] 王珠君 . 爱在阳光下 , 让阳光照进孩子的心灵——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策略分析 [J]. 课外语文 ,2021(27):83-85.
[3] 田春玲.“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现实路径解析[J].华夏教师 ,2023(31):45-47.
[4] 孟丽萍 . 植根课堂 立德树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J]. 新课程 ,2021(3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