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探究
董学元
甘肃省康乐县胭脂湖小学 731500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存在重技能轻文化、重应试轻素养的现象。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以语言知识教学为主,没有充分融入中国文化内容,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渐渐失去了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与兴趣。而新时代教育改革强调立德树人,提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这对英语教师来说也提出了新要求,不仅需要教会学生语言,更需要培养有文化自信的时代少年。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中国文化元素
在当下开展的小学英语文化教育中存在缺少中国文化的现象,英语课本里大多数都是英美国家的生活环境、语言背景及风俗习惯,忽略了融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明。文化方向比较偏颇,在学习英语时树立文化自信不充分,也限制了其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及用母语表达的能力,而且教材编订以及课堂教学所涵盖的文化内容范围过窄、深度不足,教师在编写以及课堂上重视程度和操作能力相对欠缺。
(二)教师文化教学能力有限
小学英语教学当中,教师文化教学水平不足是当下文化教育开展效果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英语教师在自身培训期间,着重于语言知识掌握以及教学技巧的掌握,缺少对中外文化差异深入认识的教学整合技巧,所以文化教育经常是浮于表面,并不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情感体验。还有就是一些教师在文化教学具体内容的设计与表现上缺少实际操作经验,缺少系统的文化教学办法与评价制度,致使文化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受到约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英语课程关于培育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整体效果与育人功能得以发挥。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一)培养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哲理智慧和道德规范,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文化根基,在教育当中融合传统文化,有益于学生认识民族历史和价值观,增进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形成对中华文化的情感联系,树立对民族身份的自觉认同,这种文化自觉有益于人格健全发展,也能激发学生积极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处在全球化环境之中,加大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优化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
(二)丰富英语教学内容与文化背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加入可以很好地充实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文化背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在英语教学中加入中国传统的节日、礼仪、诗词、历史人物等文化要素,既能加强教学的多元性和趣味性,又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建立起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切认识和自信认同。这种文化融入让学生在比较中外文化的过程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和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国际交流打好根基,而且传统文化的加入使英语课堂有了更多的本土色彩,增强了课程的文化深度和育人意义,做到语言学习与文化素养同步提高。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教材内容,巧设文化链接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之中,可利用结合教材内容,巧设文化链接的方式来达成有效融合。在教学进程当中,教师要深入发掘教材里蕴含中外文化对比意义的部分,围绕语言点或者主题规划文化拓展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认识中国文化。借助贴近教学目的的文化链接,加强学生的领悟能力以及兴趣,防止文化教学出现割裂或者生硬的现象,而且教师还要重视文化表现形式的丰富性,让文化内容自然而然地渗入课堂语言操练当中,做到语言教学具有实用性,文化育人具备深层次的价值,从而促使英语教学和文化传承协调发展。
例如,小学六年级英语人教版《Last weekend》教学中,学生周末的活动,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参与的春节扫尘、贴春联等传统节日活动,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语言表达当中,设计一些有关口语练习和写作任务,让学生用英语来讲述传统习俗,这样既可以复习课文内容,又能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来表现传统文化元素,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和文化感染力,促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文化认同感。
(二)开发文化主题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开发文化主题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化主题活动参与性强且趣味性高,能促使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展开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体会文化内涵,增进文化体验与认同感。活动的开展既充实了教学形式,又利于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文化主题活动的融入使英语课堂不再只是传授语言知识,而且成了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阵地。
例如,小学六年级英语人教版《Where did you go》中,教师可以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开发文化主题活动,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讲到过去参加过的活动,教师便可以开展“传统节日游记”活动,让学生用英语讲述自己或者家人节日期间参加过的传统文化活动,像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赏月等。学生在动手制作手工艺品、展现传统服饰或者品尝节日美食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活动还可加入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如此一来,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里用英语讲述中华文化,趣味性得到加强,文化认同感也得以增强。语言和文化双重素养发展得比较顺利。
(三)构建中英文双语资源,助力文化输入
创建中英文双语资源是把中华优良传统文明有效地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途径,经过编写并选用带有中英文表述的教材、课件以及辅助资料,既可助力学生领悟并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又能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双语资源给文化输入给予了充裕而直观的载体,有益于学生在语言学习进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并体验到自己的民族文化。双语资源的利用既推动了语言技能的同步提升,又加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促使语言学习同文化教育实现有机融合,从而为达成素质教育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形成稳固根基。
例如,小学六年级英语人教版《Then and now》中,课文中讲述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的生活,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双语的传统节日介绍内容,如春节的风俗习惯,古代的礼仪和现在的庆祝活动等,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化变迁。利用双语的图片短文、视频等,让学生学习英语用词的同时更了解中国文化,上课的时候老师也可以准备一些双语朗读翻译,帮助学生记忆文化内容。教师丰富了语言与文化的结合资源,促进语言技能和文化认识同步发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结论:
未来,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合会越来越深,越来越广。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传统文化不仅仅作为学习内容,更是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载体。教师会更加注重文化与语言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自信。家校社会共同合作,也会为文化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一定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承并创新中华文化,实现语言教育与文化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少波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以五年级下册 Unit2Myfavouriteseason 教学为例 [J]. 新课程 ,2024(33):17.
2. 乔佳男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J].2024(3):98-100.
3. 叶亚均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J].2024(9):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