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难点与实践
吴青燕 高文敏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南昌大学附属小学红谷滩分校 江西南昌 330013
引言:
课程思政,主要强调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从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在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凸显,必须紧密把握高等数学教学的基本知识原理,为学生学习能力不断强化和综合素质有效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考虑到经济类专业建设实际情况,以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为核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刻价值,为帮助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提供支持,同时也对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整体质量提升起到积极促进和推动作用。本文简单分析了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实施策略。
一、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
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正在面临一定的挑战,为了帮助学生强化学习体验,必须充分关注和重视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功能和定位,融入思政元素促进高等数学教学活动的创新与突破。相较于传统的教育实施手段,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高等数学教学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这是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保障。此外,根据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要求,教师能够将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感受数学背后蕴含的深刻哲学思想,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与知识探究过程中提高参与度,最终实现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整体质量的目的。
(二)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基础
立德树人是贯穿高等数学教学全过程的一项根本任务,随着当前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和实施策略难以满足学生成长需求,教师应当正确认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功能定位,以经济类专业建设需求为导向,从多角度出发加强对学生的全面指导,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实施提供支持,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将数学基本知识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同时,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感受高等数学知识内涵,促进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发生转变,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难点
(一)教师思政教育能力不足
当前部分教师在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的推进过程中缺乏对思政教育的创新尝试,虽然能够将高等数学基本知识作为指导学生的依据,但是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整体投入仍然有待提升。在高校高等数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没有真正加大教师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对教师的培训管理落实不到位,由此导致现阶段教师队伍结构难以优化,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与知识探究中积极性容易受到影响。面对经济类专业学生的成长需求和表现,部分教师缺乏较强的适应能力,很难将高等数学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此情况下,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高质量实施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二)思政教育资源整合不足
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资源整合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在素材开发方面缺乏针对性,部分强调基础性的高等数学知识原理,忽略了学生在思想政治素养方面的综合发展优势,导致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际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主要强调对高等数学教学基本知识的讲解,忽略了课程思政教育素材的开发和利用,没有做好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全面整合,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知识探究过程中积极性受到打击。面对素材资源开发相对单一的情况,高等数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实施效果容易受到影响。学生学习能力与体验认知不够成熟最终影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优化与高质量发展。
(三)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不足
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实施方法缺乏创新,教师大多从说教的视角出发对学生进行指导,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深入协作及配合,这是影响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开展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相关活动时,仍然以传统的讲解方式为主,忽略了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学生的个性指导,这就导致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际成效和预期目标存在差距,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效果难以满足预期。面对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教学过于生硬的问题,教师应该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呈现高等数学中挖掘的思政元素。
三、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
(一)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关键所在,因此需要对教师思政教育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根据高等数学教学的学科定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创新课程思政培训模式全面加大高素质人才引进力度,并且针对学生思政素养进行考核,从多个方面着手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预期效果。
1. 创新课程思政培训模式
课程思政为导向的培训机制构建正在受到关注,因此需要对高等数学教师提出较高要求,将教师需要具备的思政教育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并且根据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施情况有效改进培训策略和实施方法,确保课程思政作为培训内容,在高等数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作用,为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育能力奠定坚实基础。高校应当针对高等数学教师组织和开展各类型培训活动,比如通过邀请专家开展讲座的方式,帮助高等数学教师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且在案例分析等一系列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提高高等数学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2. 加大高素质人才引进力度
全面加强高素质人才引进,需要考虑到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切实需求,根据目前高等数学教师队伍结构特点,加大教师人才引进力度,将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作为人才引进的重要依据,为后续深入落实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全面支持和保障。加大高素质人才引进力度需要对当前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并且在教师队伍人才引进中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同时也要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对高等数学教学能力以及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等方面素质提出要求。
3. 针对思政素养进行考核
针对思政素养的考核评价是促进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关键,因此需要对现阶段高等数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深入剖析,主要针对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和自身思政素养培育情况进行考核。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效形成适合教师的专业发展机制,为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预期效果起到一定的作用。全面推进思政素养为基础的考核评价,还应考虑到考核评价标准的合理设置,并且帮助教师正确看待考核评价相关要求,为高等数学教育工作者课程思政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二)全面整合思政教育元素
教育资源整合是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现阶段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模式不断优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课程思政建设本身的核心价值,将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数学教学需求相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强化学生高等数学课程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
1. 挖掘数学史中思政元素
数学史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因此需要在数学史的挖掘和利用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将数学发展历史作为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知识的入手点,并且紧密融入经济学专业特色,为学生正确看待高等数学在经济学专业中的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挖掘数学史中的思政元素,意味着现阶段人才培养工作模式的创新构建需要与时俱进,将先进思想政治理论和多元化教育实施方法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思政元素的合理利用和加工做好对学生的全面指导,以此为基础保障思政元素的全方位应用,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2. 紧密联系社会时事热点
社会实施热点是对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补充和延伸,教师应当准确把握现实生活中高等数学的应用方式,并且根据目前高等数学教学中经济学专业特点对社会实施热点项目选择作出调整,为帮助学生增强知识应有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发展情况和特点,教师应当考虑到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应用与学生专业发展之间的深刻联系,通过有效融入社会时事热点素材加强对学生的全面指导,为强化学生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认知水平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三)积极改进思政教育方法
积极改进经济学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是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需要考虑到高等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表现,对思政教育的融合渗透策略及方法加以调整,一方面听取学生学习意见和反馈,另一方面也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局限,将学生思政素养培育和高等数学教学现实需求相结合,确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强调基于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高等数学课程中的思政理念,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基本学习情况和成长特点,有效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案例教学法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对案例基本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有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以此为基础带给学生直观深入的学习体验,为保障案例教学法的优化应用提供有力支持。教师选择的案例应当具有经济学专业特色,案例分析过程中需要与企业真实项目相结合,通过学生对项目内容的深入探究和思考有效挖掘背后蕴含的思政教育价值,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以较强的学习能力应对高等数学课程中的各种挑战,在案例分析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 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对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创新尝试,项目式学习强调基于项目的深入探究和思考,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的重要性,因此需要把握好项目式学习在高等数学课程中的应用特点,将思想政治元素和项目设计相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学生的项目探究体验,为保障学生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提供支持。目前,学生在高等数学课程学习与知识探究中正在面临一定的挑战,大力推进项目式学习活动的优化设计应当明确学生的需求,在项目探究中融入思想政治要素,将社会生活中的经济学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作为指导学生项目探究的依据,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综合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
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是帮助学生强化高等数学课程学习体验的一种途径,同时也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塑造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当前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情况,必须全面推动高等数学课程知识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应用,根据学生基本学习规律改进教学实施策略,在帮助学生理解高等数学知识内涵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和价值观的不断成熟。唯有如此,课程思政建设才能发挥应有作用,为保障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创新实施与优化提供全面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琼 . 基于 BOPPPS 模式的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37(24):192-194+198.
[2] 王欣怡 , 王威 . 新文科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融入经济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以
南通理工学院为例 [J]. 现代商贸工业 ,2024,45(06):207-209.
[3] 张燕 , 王镁 . 经济类本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究 [J]. 科学咨
询 ,2023,(13):208-210.
[4] 顾艳红 . 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
革——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41(03):71-74.
[5] 乔岚 . 基于双引擎驱动的 BOPPPS 教学模式之探索与实践——经济类高等数学
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J]. 科技风 ,2023,(05):85-87.
[6] 马和平 , 王悦 , 庄蕾 .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高等数学课程创新研究实践
思考 [J]. 科技视界 ,2021,(16):161-162.
[7] 袁学帅 . 基于经济类专业需求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究 [J]. 高等数学研
究 ,2021,24(01):120-123.
[8] 陈媛 . 微课在体育经济专业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J]. 考试周
刊 ,2018,(08):68.
作者简介:吴青燕(1991—)女,汉族,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中级职称,研
究方向为应用数学。基金项目:江西省教学改革课题:融入课程思政的经管类《高等数学》教学设计的
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XJG-23-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