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张颜颜

沐川县高笋学校

摘要: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核心素养不仅关乎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更涉及到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生物教学,作为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生活化

引言: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知识内容广泛涉及到生命现象、生态环境、遗传进化等多个方面。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生活化教学强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入生活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的特点

(一)情境真实性

生活化教学强调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这些情境可以是家庭、学校、社区等学生熟悉的环境。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生物学问题。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周边的公园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并记录观察到的生物种类、它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及相互关系。这种真实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内容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注重将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引入生活实例、生活现象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在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时,教师可以借助小狗喝奶、小狗对主人表示感谢等生活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些生活实例的引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生物学知识。

(三)实践性强

生活化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生物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结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材料,如花朵、叶子、根茎等,使用放大镜观察其结构。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形态特征,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两盆生长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绿萝进行对比实验。在课堂上,这两盆绿萝就像两个生动的“教学模特”,直观地展示了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学生们被这种贴近生活的情境所吸引,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被迅速激发。他们纷纷围在绿萝旁,仔细观察着两盆植物在形态、颜色等方面的差异,并积极讨论着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点,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他们今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生活实例,深化知识理解

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初中生物教学能够搭建起抽象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复杂的生物学概念变得生动而易于理解。以“遗传和变异”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如家庭成员的血型、身高、眼睛颜色等遗传特征,来讲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和家人的遗传特征,并引导他们探讨这些特征是如何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这种贴近生活的实例不仅让学生感到亲切和有趣,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他们更加直观地理解遗传学的核心概念,如基因、等位基因、遗传规律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遗传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探究能力

实践活动是生活化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为学生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宝贵机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植物扦插实验”为例,教师可以精心策划和组织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植物扦插,并亲自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亲身体验到植物生长的奇妙过程,还能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记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数据收集能力。同时,通过对比不同扦插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情况,学生还能学会分析数据,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融入社会责任教育,提升综合素养

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融入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鼓励他们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水仙花水培养殖实验。学生需要挑选健康的水仙鳞茎,进行剥皮、去泥、去枯根等处理,然后将其放入清水中进行水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水仙花的生长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这样的实验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水仙花的生长过程,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同时,通过水仙花的养殖,学生还能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美丽,从而培养他们的生命观念和环保意识。

结语: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不仅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新,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积极响应。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入生活实例、开展实践活动等多元化教学策略,我们成功地将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深化了知识理解,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琪健.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J].教育探讨,2024,6(5):

[2]仉志英.活化课堂问题设计,启动学生多向思维——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漫谈[J].基础教育课程,2016,(14):30-31+37.

[3]林丕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高效教学探究[J].亚太教育,2022,(10):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