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初探

作者

王金刚

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助理讲师 473000

当下职业教育改革正处在深化产教融合,推广“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关键阶段。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要重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教学内容同产业需求实现深度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中职教育的传统强项,不过它现在碰上实训设备落后于行业发展走向,课程设置难以精准对应企业岗位需求等难题,要想改善教学质量,要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资源调配改良,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完善这些方面着手,采取系统化的改进策略。

一、当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现存问题

(一)教学体系滞后于产业技术迭代速度

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以及智能驾驶辅助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当下课程开发难以迅速适应行业动态变化,造成教学内容与产业前沿技术之间存在明显脱节现象。这种延迟现象使学生在校所学知识难以直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进而加剧了教育资源配置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1]。

(二)实训设备与真实生产场景存在代际差

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赶不上行业技术发展迅速推进的情况,一些实训场所依旧以燃油车辆为主的传统装备为主导,智能网联汽车之类的新兴领域专用设备配备明显不够,而且老旧型号也很多。这就造成实训教学无法准确还原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工艺流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应用水平处在初级阶段。

二、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路径

(一)优化实训设备配置方案

实训设备是实践教学的主要载体,配置是否科学合理影响着教学效果,教育工作者要根据专业发展动态和课程需求,动态调整设备布局,形成由基础技能到专项能力再到创新实践的递进式设备体系。通过功能整合和不断更新,营造出符合行业标准的实训环境,促使学生创新意识被激发出来,而且能明显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水平[2]。

以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检测实训为例,可以搭建起包含虚拟与现实要素在内的综合化实验教学体系,凭借便携式多功能新能源车故障诊断仪,做到跨品牌的车型数据采集和故障码解读,而且可以模仿高压电路短路、绝缘破损之类的工况情形,再配合 VR 虚拟维修平台,学生们戴上头显设备之后就能置身于三维仿真的驾驶舱里,从而直观地把握电池模块的结构排布,展开高压线束的链接调试以及传感器的状态监控等实际操作练习。实训开始之前,老师会利用校内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布置线上预习作业,促使学生用虚拟工具去剖析高压电路存在的问题,最后把电子版的故障诊断报告交上来。实训期间,教师按照学生虚拟实训时的数据记录,精心营造出真实的车辆故障场景,学生用诊断仪获取数据流信息,凭借前期虚拟实训积累的空间认识经验,准确找出高压接触器触点烧蚀之类的潜在故障部位,然后借助示波器分析信号波形特点,逐步推进故障诊断进程。这种教学模式通过设备虚实融合技术,冲破传统实训场地及设备资源约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有效改善了高压系统检修技能培育成果。

(二)创新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创新点是打破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之间的壁垒,教师需要探索课程内容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建立以“问题导向 - 任务驱动 - 成果反馈”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理论到实践的双向转化。

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教学中,教师可创设 “企业工单式”理实一体教学情境。教师从汽车 4S 店获取真实维修数据,选取怠速不稳定、动力下降等故障案例,再将其分解成具体的教学任务模块,学生接到任务之后,要借助维修手册、电路图资料等,深入探究电控系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信号传输途径,教师可以通过电控系统仿真平台重现氧传感器信号波动或者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电压异常等情况,然后指导学生利用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去测量传感器输出参数,再把测得的数据同理论值做比较分析,从而找到故障发生的原因和具体位置。 空气流量传感器输出电压出现较大偏差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采用数据流分析手段,仔细查看传感器的供电回路以及插接件的连接情况,逐步找出造成故障的原因,通常是由于热线式元件表面产生积碳造成的测量误差。学生在完成故障诊断之后,要按照企业的维修标准来撰写检测报告,报告中应包含现象描述,检验步骤,数据分析过程以及处理方案等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把理论知识同实际维修情形紧密联系起来,在解决企业工单问题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学生对电控系统运作机制的认识,又提高了他们进行规范化故障诊断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水平。

(三)拓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作为职业教育和产业需求之间架设桥梁的重要载体,可以通过整合“学校 -- 企业”双向资源来突破传统教学和真实工作场景之间的障碍,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深度衔接。在建设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学校需要主动地与行业的前沿技术和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对接,动态地调整实践教学的方向,以实现“教是为了生产,学是为了劳动”的沉浸式教育模式[3]。

某中职院校与区域内新能源汽车 4S 店共建 “新能源汽车智能诊断实训基地”, 并运用“订单式”的培训方式,由企业的工程师和学校的教师共同拟定了教学计划。高压电池系统检修课上,企业为退役动力电池模组,专用诊断设备及安全防护工具等提供了实训场景,实训场景根据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操作规范》完成电池包的拆解,单体电压的检测以及故障码的读取和分析。企业的工程师们每周都会在学校里举办专题讲座,介绍最新的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升级实例,并把4S 店的实际维修订单转化为教学实例。同学们通过对某款汽车电池续航里程突然下降这一故障实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该公司提供的维修数据库使用绝缘测试仪和万用表进行测试,仿真完成故障排查及修复的全流程,切实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

三、结语

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发展这一大背景下,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革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改良实训资源调配,改善教学办法,加深校企合作等途径,可以有效地解决当下教育体系里的主要问题,并且营造出契合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的人才培育机制。这样的探寻给达成职业教育同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给予了可行的路径,有益于塑造既有技术应用能力又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促使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昝强 . 行动导向模式在中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构建[J]. 时代汽车 ,2025,(12):82-84.

[2] 梁晓明 . 产教融合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J]. 科技风 ,2025,(14):42-45.

[3] 段凤刚 . 浅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 [J].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5,(10):33-34.王金刚 199605 男 汉族 河南省南阳市 硕士研究生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