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团制”人才培养模式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维度探析
刘爽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511400
一、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1.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人才供给
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有助于根据国家需要以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紧密对接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针对行业企业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需求,以解决区域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转型、行业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和人才培养为根本,校企双方在人才、设备、场地等资源上全方位合作。
2. 助推产教融合,提供内容引领
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个由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平台。在产教融合模式下,中小微企业可以将自身的技术、经验和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实用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机会;而学校则可以将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高素质的人才储备和科技支持。
3. 助推技术研发,提升技能水平
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专业群集聚度和配套供给服务能力,与行业领先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助推直播技术、音频制作、演艺策划、影视拍摄、作曲编创等专业技术技能,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决策咨询、技术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使高水平高职学校成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的策源地和集聚地。
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平台功能定位不清晰
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定位比较模糊,缺乏对平台创新服务方向的调研,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呈现个人化、随机化。同时,平台管理部门对教师技术技能创新服务的方向性指导不足,技术技能创新服务缺乏过程管理和监督,导致很多课题和服务项目流于形式。
2. 平台运行机制缺乏系统布局
(1)缺乏与教学的深入联动。
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应该将技术平台和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将研发项目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应用,利用平台带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实现人才、专业、科研三位一体,目前高职院校的技术研发平台和教学并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学生参与平台的程度不够,平台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较好发挥。
(2)缺乏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目前校企融合机制运行不健全,导致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技术研发平台往往缺乏企业的有效参与,与企业共建研发平台往往流于形式,即使是有研发和服务项目,也未能深度参与具体研发过程。如果高职教师和企业员工能深入、长期、稳定地开展技术技能合作,形成聚合式、紧密型的研发团队,形成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高职院校的技术技能服务和创新工作也会更有成效。
3. 平台功能发挥有限
企业需要的是成熟、直接能产生效益的科技成果,而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院校以育人为主业,教师往往对技术技能服务重视不够,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较少从企业挖掘技术难题开展攻关,研发过程与市场脱节,科技成果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能力不足,缺乏市场价值较高、技术较成熟的科技成果。
4. 平台评价机制滞后
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院校绩效考核针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的考核点较少,主要集中在纵向课题的等级和横向课题合作的数量、到账经费的多少。院校对技术技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攻关、智库咨询、英才培养、创新创业的情况关注不够,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产品研发、工艺开发、技术推广、大师培育投入偏少。
三、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路径
1. 艺术团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找准技术技能平台的功能定位
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表演艺术类专业院校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初心和使命是以行业企业需求为立足点,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以满足产业升级的需求。因此,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院校应立足高职特点,找准服务定位。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优化平台的定位,精准对接区域需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应找准自身服务定位,以应用研究为落脚点,精准服务中小企业,着重在应用技术研发、应用对策研究方面发力。
2. 艺术团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技术技能平台运行机制
在艺术团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技术技能平台运行机制一是要融入产业发展,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配,凝练优势研究方向,建设科技攻关协同创新平台;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推动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品牌智库平台;服务区域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以专业群为依托,建设应用技术服务平台。
二是要融入行业企业发展。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一系列创新技术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促使行业企业不断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发展要融入行业企业,产出行业企业真正需要的创新成果。
三是要融入人才培养。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聚焦产业发展前沿和高端,汇聚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多方优质资源,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确保平台始终服务教学一线,确保平台研发成果服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3. 艺术团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发挥技术技能平台的多方面功能
根据平台的功能定位,结合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表演艺术类专业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技术技能平台的多方面功能,将其分成三类:一是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要求高职院校对接科技发展趋势,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于一体,重点服务对象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二是产教融合平台。需要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深度合作,兼具科技攻关、智库咨询、英才培养、创新创业功能,重点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技术技能平台。与行业领先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平台兼具产品研发、工艺开发、技术推广、大师培育功能,服务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发展。
4. 艺术团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完善技术技能平台评价指标体系
(1)企业标准:企业技术标准是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等方面所遵守的一套技术规范 , 企业技能水平的评价,对于各种技术和操作技能 , 应有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 评价时需综合考虑技能水平、经验和实际表现等因素。
(2)行业规范:进一步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机制,以应用为导向,项目要立足行业需求,提升成果源头供应质量,同时吸引更多企业组织联合研发,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的技术创新机制。
(3)学校执行:学校将科技成果经济社会效益作为教师能力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将成果转化收入与职称评定直接挂钩的评价机制;出台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结语
“艺术团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能够有效融入产业发展、行业企业需求以及人才培养过程。当然,随着区域经济战略的不断变换以及产业企业需求的更迭,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也应当随之动态发展。
刘爽,女,1996.6,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专业,任职,研究音乐传播
基金项目:2022 年度质量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艺术团制’人才培养模式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研究”(编号:2022[GYZL-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