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的探索

作者

郑佛才

广东省博罗县横河中心小学 516142

合唱作为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是培养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1]。所以在此情况下教师需明确新课标要求,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制定更完善有效的合唱教学策略,在不断实践中促进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提高合唱能力,增强学习体验,进一步实现全面发展。

一、巧用微课教学,降低合唱学习难度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一些技巧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口述或图文讲解难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到位,因此教师可巧用微课,利用音频、视频等形式创新课堂,降低合唱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可爱的小象》音乐教学时,教师可制作微课视频,将腹式呼吸、胸腹联合呼吸等呼吸技巧通过音频、卡通人物动态图显示等方式进行细致示范讲解,同时微课视频还具备暂停、重复播放等功能,更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有利于学生更快了解学习呼吸技巧。在发声训练、音准训练等方面也可用微课视频教学,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在基础知识技巧学习后,微课通过翻唱视频,可清晰呈现歌曲的二声部,直观展示两个声部的旋律线条,有助于学生有效掌握各自声部的音高与旋律走向[2]。相比于教师板书或口述讲解来说,微课视频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学生可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方式学习掌握知识技巧,为后续合唱训练打好基础。

二、组织小组合作,提高课堂合唱效果

合唱需要学生相互配合,其具有集体性等特点,所以为提高课堂合唱效果,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增强学生合唱动力。比如在《农场的早晨》音乐教学时,该曲目利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声音,组成三条节奏,营造出农场特别热闹的场景。为帮助学生建立多声部的节奏观念,教师可按声部将学生分为多小组,不同声部按不同节奏唱读,这样既能引导各小组进行相互聆听,又能在节奏合读过程中培养多声部感觉,且用不同节奏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的节奏合读更有趣味性,不再是枯燥的“DA”、“TITI”等声音。或者在《雪绒花》音乐教学时,教师可先对二声部等知识进行讲解,再根据学生的音域、音色将学生分为两个声部,让学生在更适合自身的区域参与合唱训练,这样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合唱压力,也能更好地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合唱效果。另外,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在曲目合唱教学后开展课堂小游戏,组间进行合唱比拼,看看哪组声部音色、节奏、旋律等把握更精准,演绎更优美。

三、开展多样活动,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教师还应设计开展更具实践性、创新性、综合性的合唱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在多样实践体验中提高合唱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水平[3]。① 开展音乐舞台剧表演活动,在《你我都是好朋友》合唱曲目学习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按学生自主意愿和兴趣需求,部分学生参与合唱表演,部分学生参与舞蹈表演,通过音乐舞台剧表演可锻炼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强学生的友谊意识,提高学习互动性与趣味性。② 学校及教师定期开展校级合唱比赛,可分年级、分主题进行合唱比拼,以及设置相应的比赛奖项,以此激励学生,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合唱训练比赛中。③ 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如与语文学科融合,选取合适的古诗改编与合唱曲目,组织学生参与合唱活动,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合唱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④ 学校还可成立合唱社团,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定期由社团及教师开展多样的音乐合唱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另外,学校还应完善教学资源及设施,配置多种器乐道具、建设多媒体音乐教室等,为课堂教学与音乐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学校也需积极与其他学校进行合作,定期开展联校音乐合唱活动,以及选拔音乐特长生,组建校级合唱团,代表学校参与更多市级、省级合唱比赛。

四、注重评价交流,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音乐合唱训练教学期间教师也需要做好评价交流工作,在促进学生反思总结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学生音乐素养发展水平,优化后续教学工作[4]。首先,强调过程性评价。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参与活动积极性、学习过程中相关音乐要素的表现力等情况进行评估,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评价时把控好评价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多认可鼓励学生的积极行为,让更多学生能够对合唱学习产生兴趣和信心,主动投入。其次,增加评价主体。教师可制作多个评价量表,组织学生进行自我点评、组内评价、组间评分等,进一步实现自我总结,相互交流经验方法,实现共同进步。最后,优化合唱教学。教师需将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及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评价结果进行整合分析,做好教学反思,对现阶段及后续的合唱教学方案进行优化改进,并结合评价结果动态调整学生具体对应的声部,让学生能够始终处于适合区域内实现高效学习与全面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合唱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所以新课标背景下,为突出育人作用,教师需优化教学,通过巧用微课、组织小组合作、开展多样活动等方式提高合唱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与音乐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 彭红梅. 新课标下微课在小学课堂合唱教学中的应用[J]. 小小说月刊,2025(3):46-48.

[2] 殷海琼. 以情激趣循序渐进搭建音程桥梁——试论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J]. 俏丽,2025(12):67-69.

[3] 金熙. 浅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合唱教学的策略[J]. 中国民族博览,2025(10):172-174.

[4] 王治平.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 科普童话,2023(4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