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山东“柳琴戏”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作者

沈安鑫 蔡忠文

指导老师:姜咏辰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柳琴戏元素具备创新应用的,作为山东传统戏曲剧种,其唱腔、服饰、脸谱、纹样等元素承载地域文化与民俗记忆,需通过现代载体活化传承

独特性通过对柳琴戏文化的剖析,深入探讨其中的文化基础和其独特表达形式,并探讨其如何在现代服装中的创新与应用。进而构建出独具特色且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服饰风格,以满足现代消费者对服装审美与精神需求的双重追求,并为服饰设计的创新与进步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为传统戏曲元素的现代设计转化提供具体路径,也为地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落地提供案例参考。

一、柳琴戏文化与可应用元素解构

1.纹样元素

柳琴戏的文样元素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比如“云纹”常见于神仙或高贵人物的服装上,其流动的线条和抽象的形状给人超凡脱俗之感。“莲花纹”象征高洁的道德品质,常用于女性角色或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物服饰。宝相花图案多应用于宗教或神话色彩浓厚的剧目,表达神圣庄严的氛围。“火焰图案”可用于表现性格热烈或具有强烈情感冲突的角色。此外,还有一些花卉图案,如梅花、桃花等,象征纯洁、优雅和女性之美,常用于年轻女性角色的服饰。还有一些象征吉祥的“缠枝莲”“蝙蝠纹”等图案。

2.色彩元素:

柳琴戏的服装颜色既简单又鲜艳,带着民间戏曲的朴实和地方特色。它们遵循传统戏曲的颜色搭配规则,但因为鲁南和苏北的乡土背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可从角色象征、地域特色总结:

(1)象征角色:红色:象征喜庆、热烈或忠义,多用于新婚角色,正面英雄。蓝色:代表冷静、正直或平民身份,常见于书生、普通百姓的衣袍。绿色:关联生机、侠义或草莽气息,多用于年轻武将、江湖人物。黄色:仅限帝王、神仙角色,且因民间演出条件限制,多为浅黄、杏黄等

3.版型特点:

柳琴戏是在民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服装款式比较简单,没有太多复杂的装饰和结构。比如,普通人的衣服都是宽松的大袖子,用简单的平面剪裁,线条流畅自然,注重实用和舒适,体现出民间服装的朴实风格。柳琴戏的表演风格粗犷朴实,节奏明快,服装设计也会考虑到演员的动作舒展性。比如,女演员的衣服袖子通常比较宽大,舞动时能产生飘逸的效果,增强舞蹈的美感和表现力;男演员的衣服多为短打样式,方便做出各种大幅度的动作。服装设计还会融入鲁南苏北地区的文化元素。比如,一些衣服的领口、袖口、衣襟等部位会用当地特色的滚边、绣花工艺,图案多为当地常见的花卉、动物等,色彩搭配鲜艳大胆,体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通过服装款式可以区分不同的角色身份和性格。比如,帝王、贵族的衣服会采用长袍拖地的款式,显示其高贵身份;武将的衣服会在肩部、腰部等部位添加夸张的装饰,如护肩、腰带等,突出其威武的形象。等

二、“柳琴戏”元素与现代服装结构的融合。

1.版型转换

局部应用:把柳琴戏的立领简化,用在衬衫或针织衫上,领口内侧加隐形按扣,斜襟改不对称门襟,这样既能保持传统特色,又方便穿脱。参考柳琴戏的窄腰带束腰,现代连衣裙可以设计可拆卸的窄腰带,位置保持在传统的高腰,但不一定非要收腰,通过腰带的垂坠感来强调腰线,适合宽松的现代裙装。传统单色滚边可以用在现代 T 恤或牛仔裤的边缘,比如 T 恤领口、袖口用靛蓝或正红的窄条滚边,牛仔裤后袋边缘缝 1cm 宽的同色滚边,以极简的方式融入传统元素。

整体呼应:宽袍变成了现代风衣或连衣裙:保留了柳琴戏长袍的直身廓形,但把衣长缩短到小腿中部,肩膀加了简约省道,更贴合现代人体工学。袖子还是宽袖口,但长度缩短到手腕,把水袖的垂感变成了袖口的微喇叭形状,还加了隐形侧口袋,更实用。短打衣变成了工装夹克或卫衣:借鉴了武生短打衣的腰长比例,用现代工装夹克的立领和拉链代替了传统的布带系合,袖口保留了窄边滚条细节,用同色系织带包边,下摆加了抽绳,可以调节松紧,适应不同体型。

三、材质与工艺的创新结合。

1. 材质混搭:

传统技艺+现代工艺的“符号激活”柳琴戏服装的传统工艺是文化符号的重要载体,但存在“效率低、细节表现力弱、成本高”等问题。创新需用现代工艺“优化流程”或“强化细节”,让传统符号更易传播:

传统工艺“现代化改良”:保手工刺绣→“数控刺绣+手工补绣”结合:传统柳琴戏服装的缠枝纹、莲花纹多为手工平绣,耗时且纹样一致性差。可先用数控刺绣机绣出纹样轮廓,再手工用金线补绣纹样重点部位,既保证批量生产时的符号统一,又保留手工的“温度感”,成本降低 40%的同时,纹样细节更清晰;传统盘扣→“模块化设计+新型材料”改良:传统布扣手工盘制耗时,且易变形。可将盘扣拆解为“扣头+扣座”模块化组件; 现代工艺“反向赋能:数码印花“激活传统纹样”:柳琴戏服装的蓝印花布纹样传统是手工扎染,图案重复率低、细节模糊。可用数码印花技术;

2.工艺创新:

数码印花“激活传统纹样”:柳琴戏服装的蓝印花布纹样传统是手工扎染,图案重复率低、细节模糊。可用数码印花技术:先扫描传统扎染纹样,用 AI 修复细节; 再用分散染料印在棉麻混纺面料上(色彩饱和度比扎染高 30% ,且图案可精准重复),既能还原传统纹样的“蓝白基调”,又能让符号更具识别性——比如将修复后的“石榴纹”印在文创帆布包上,比传统扎染更适合大众审美。

四“柳琴戏”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创新应用中的结论。

柳琴戏元素的可转化维度:纹样、色彩、版型、工艺均可通过“简化抽象、结构融合、材质创新”实现现代设计落地创新应用的核心原则:以“文化内涵保留”为前提,以“现代审美与功能适配”为目标,避免“符号堆砌” 实践价值:验证了地域戏曲元素在服装设计中“活化传承”的可行性,提供了从“元素提取”到“设计落地”的完整路径。

课题项目:山东英才学院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山东"柳琴戏”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编号 2025YCXC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