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现行税收学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

孙文凯 热依汗姑丽·吾斯曼 庞茗月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市松江区

引言: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税收学专业作为培养税收专业人才的核心载体,其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人才的质量和能力。近年来,我国税收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出现对税收征管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现行税收学培养模式仍存在诸多滞后性问题,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本文聚焦现行税收学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旨在为税收学专业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一、现行税收学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过于侧重税收理论知识的传授,如税收经济学、税法原理等纯理论课程占比较高,而涉及税收征管实务、税务稽查、纳税筹划实操等实践性课程不足,导致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难以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学科交叉融合不够:税收学与会计学、法学、金融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不足,课程内容相对独立,缺乏综合性课程,难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内容更新滞后:课程内容更新速度跟不上税收制度改革和征管技术的发展,如数字税收、反避税、税收大数据应用等新兴内容未能及时纳入课程体系,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

1.2 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以传统讲授为主:教学方法仍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讲授式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案例教学和实践模拟不足:虽然部分课程引入案例教学,但案例多为简单的理论分析题,缺乏真实的税务稽查、纳税申报等场景模拟;实践模拟软件和平台建设滞后,学生难以通过实操掌握税收征管流程和软件操作技能。缺乏数字化教学手段:对线上教学、虚拟仿真、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不足,未能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

1.3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基地建设不足:高校与税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等单位的合作不够深入,校外实践基地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大规模实践的需求。实习质量不高:实习多为分散式自主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不足,实习内容多为简单的资料整理、凭证装订等辅助工作,学生难以接触核心的税务申报、稽查、筹划等业务。实践考核机制不健全:对实践教学的考核多以实习报告为主,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实操技能的科学评价体系,难以有效检验实践教学效果。

1.4 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实践经验不足:大多数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缺乏在税务机关、企业等一线岗位的工作经验,难以将实际案例和操作技能融入教学过程。科研与教学脱节: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科研成果,将主要精力投入论文发表和课题研究,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投入不足,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知识更新缓慢:教师对税收制度改革、征管技术创新等前沿内容的学习和研究不够深入,知识结构更新滞后,难以向学生传授最新的税收理论和实务知识。

二、税收学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建议

2.1 优化课程体系

平衡理论与实践课程:适当压缩纯理论课程比重,增加税收征管实务、税务稽查案例分析、纳税筹划实操等实践性课程,构建"理论+实践"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增设"税收与会计""税收法学" "国际税收与国际贸易"等交叉学科课程,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将数字税收、税收大数据分析、反避税、跨境电商税收等新兴内容纳入课程体系,邀请税务部门专家和企业实务骨干参与课程设计,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接轨。

2.2 创新教学方法

推广互动式教学: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专题辩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选取真实的税务稽查案例、纳税筹划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提升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强化实践模拟教学:建设税务模拟实验室,引入纳税申报软件、税务稽查模拟系统等,模拟真实的税务工作场景,让学生通过实操掌握税收征管流程和软件操作技能。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开发线上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辅助教学,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2.3 强化实践教学

深化校企合作:与税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校外实践基地,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为学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实习岗位。规范实习管理:建立"学校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明确实习内容和目标,确保学生参与核心业务实践。完善实践考核机制:构建"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的实践考核体系,将实习日志、实操表现、实习报告、企业评价纳入考核指标,科学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到税务机关、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税务稽查、纳税筹划等实际工作;邀请税务部门专家、企业实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促进科研与教学融合:引导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围绕税收实务问题开展研究,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提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税收制度改革、征管技术创新等专题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教学水平。

结论:

现行税收学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已难以适应税收事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改革对策,能够有效提升税收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魏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税收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经贸实践.2022,(14).

[2]覃庆寅.适应社会需求的税收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21.04.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