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作者

郭振唐

福安市第六中学 福建福安 355009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理念逐渐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路径。本研究聚焦于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旨在探索如何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通过科学规划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本研究,期望为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提供新的视角与策略,推动数学教学向更高效、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一、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要点

(一)明确单元主题与目标

明确单元主题与目标。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需深入研读数学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选定一个具有代表性、涵盖多个知识点的单元主题。单元主题的选择应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核心概念、定理和方法。同时,明确单元目标至关重要。这些目标应具体、可衡量,既包括知识层面的掌握,如公式、定理的记忆和运用,也涵盖技能层面的提升,如解题技巧、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此外,还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如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勇于探索的精神等。明确的单元目标将为整个教学设计提供清晰的导向,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整合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将单元内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机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在整合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挖掘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数学概念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 整合教学内容还包括对教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搜集和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辅材料、网络资源、生活实例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和情境,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设计教学活动

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应紧密围绕单元教学目标,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互动平台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策略

(一)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

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针对七年级上册《基本平面图形》这一章节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其研究策略应聚焦于构建深度学习目标,确保教学内容、方法与评估的高度协同。

首先,设定大单元教学目标时,需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平面图形(如点、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同时强调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目标应细化到学生能够识别并绘制各类基本平面图形,理解其内在关系,如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等。

其次,教学设计应注重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趣味问题引出平面图形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图形软件、实物模型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叠、拼接等活动,深化对图形性质的理解。 在评估环节,实施多元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重视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项目作业等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解深度、思维灵活性和合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促进反思与自我提升。

(二)构建大单元知识结构

构建大单元知识结构是核心环节之一。以该单元“有理数与代数式”为例,进行深度教学设计概述:

第一、明确大单元核心概念,即有理数的概念、运算规则以及代数式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结构图,展示有理数与代数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如何过渡到代数式的同类项合并、分配律应用等。

第二、教学设计时,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学生对有理数和代数式的理解。例如,在有理数运算部分,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正负数的概念,再逐步过渡到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强调运算顺序和符号规则。

第三、在代数式部分,则从具体的数值表达式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抽象出代数式的一般形式,理解代数式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注重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设计情境化学习任务,如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理数运算、构建代数式描述数量关系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第四、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思维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设计情境化教学活动

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针对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一章节“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教学设计时,设计情境化教学活动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实现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键。

首先,以生活实例为情境,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例如,设计“超市购物”情境:小明在超市购买了若干包零食,每包零食的价格是固定的,他总共支付了X 元。如果他再多买一包,就需要支付X+3 元。问小明原本打算购买多少包零食?每包零食的价格是多少?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能迅速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并解决问题。

接着,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在上述情境中,学生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等步骤,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方程概念的理解。

然后,组织小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方程,如移项法、合并同类项法等。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结语

综上,本研究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深入探讨了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与实践,揭示了整合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为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未来,将继续深化研究,探索更多创新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服务于初中数学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陈庭.“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设计 策略[J].初中生辅导,2024,(35):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