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积水库清淤扩容技术经济性评价与方案优选
常士信
阜阳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236000
引言
水库作为重要水利工程,不仅承担灌溉、防洪、供水和水能利用等功能,也是区域生态调节的重要设施。然而,长期运行过程中,泥沙淤积不可避免,导致库容逐年下降,降低调蓄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淤积问题不仅影响水库的功能发挥,还增加了洪水风险,降低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双碳”与水资源可持续管理要求下,水库清淤与扩容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与管理问题。清淤技术涉及工程施工、经济成本、生态环境影响及社会效益多方面因素,单纯依靠经验判断难以实现最优方案选择。本文将结合水库淤积特征和清淤技术现状,从技术经济性评价与方案优选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为水库运行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水库淤积特征及清淤需求分析
1.1 水库淤积特征及形成原因
水库淤积主要表现为底部沉积物厚度增加、库容减少以及淤泥分布不均。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流域侵蚀、水土流失、降雨径流冲刷及水流速度变化等自然因素,同时人为因素如不合理水土利用、上游采砂和土地开垦也加剧了泥沙入库。淤积过程具有长期性、累积性及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特征,部分库区泥沙堆积严重,而河道入库段冲刷相对轻微,形成复杂的沉积结构。这些特征直接影响水库调蓄能力,增加运行风险,并制约水库功能发挥,清淤扩容需求因此日益迫切。
1.2 清淤扩容的必要性与目标
清淤扩容的主要目标在于恢复水库库容,提升调蓄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并保证防洪和供水安全。此外,通过清除淤泥,可改善水质,减少污染物沉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清淤扩容不仅具有工程技术属性,也涉及经济投入、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评估。其必要性在于:第一,淤积导致库容下降,影响水资源调度和洪水控制能力;第二,淤泥堆积增加运行维护成本;第三,淤积改变水体环境,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第四,清淤扩容可为下游水资源利用创造条件,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因此,科学评估淤积状况与扩容方案,选择经济可行的清淤技术,成为水库管理的核心问题。
二、淤积水库清淤技术及经济性评价
2.1 主要清淤技术概述
当前水库清淤技术主要包括机械疏浚、液力疏浚、爆破疏浚及生态淤泥处理等方法。机械疏浚适用于淤泥较浅、水库库容不大且施工条件允许的水域,通过挖掘机、抓斗和吸泥泵进行物理清除。液力疏浚利用高压水流或泵吸方式,将淤泥稀释成浆体并排出,适合大规模水库,施工速度快但成本较高。爆破疏浚通过控制爆破振动碎解淤泥,提高疏浚效率,适合淤积密实区域,但存在安全与环境风险。生态淤泥处理注重淤泥资源化利用,如农田改良、堆肥或建材原料,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不同技术在工程适用性、施工效率、经济投入及环境影响方面存在差异,需结合具体水库条件进行选择。
2.2 技术经济性评价方法
技术经济性评价通常从工程可行性、施工成本、运行维护成本、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等维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净现值法、投资回收期法及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其中,成本-效益分析侧重量化经济效益与投入成本的比例,净现值法可考虑未来收益折现,投资回收期法评估资金回收周期,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则结合经济、环境及社会因素,形成全面决策依据。通过评价不同技术方案的经济性,能够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盲目投资,确保清淤扩容工程的经济合理性。
2.3 方案优选与应用实例
在方案优选中,应根据水库淤积特点、施工条件、资金预算和环境要求,确定最适合的清淤技术。例如,对淤泥厚度较浅、水域条件有限的中小型水库,可优先采用机械疏浚;对大型水库和淤泥稀疏、分布均匀区域,可采用液力疏浚提高效率;淤泥密实且具有利用价值的区域,可结合爆破疏浚和生态处理方法。案例表明,某中型水库通过机械疏浚与液力吸泥结合的方式,不仅有效恢复库容,还实现了淤泥资源化利用,工程投资回收期合理,环境影响较小,经济与生态效益兼顾。这类多技术组合方案体现了清淤扩容工程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类似水库提供了参考模式。
三、淤积水库清淤扩容的风险与管理措施
淤积水库清淤扩容过程中存在施工风险、环境风险及经济风险。施工风险主要包括设备损坏、施工延误及水位波动影响施工安全;环境风险涉及淤泥排放引起的水质污染及生态扰动;经济风险则包括工程成本超支及效益不达预期。针对这些风险,应采取系统管理措施:施工前进行水库淤积与地质条件调查,制定详细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监管与设备维护,及时应对水位变化;环境保护方面,采用沉淀池、生态缓冲带及淤泥利用措施,降低排放污染;经济管理上,严格预算控制,进行动态成本分析,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通过技术与管理的结合,可有效降低清淤扩容工程风险,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四、未来发展方向与优化建议
未来水库清淤扩容技术应向智能化、绿色化和综合化发展。一方面,应引入无人操作机械、远程监测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施工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应强化淤泥资源化利用和生态修复,降低环境影响,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此外,应建立标准化技术规范和多指标评价体系,将经济性、生态性及社会效益纳入决策体系,推动科学决策与方案优化。同时,应加强跨学科研究,结合水文学、土壤学、环境工程等领域,完善清淤技术理论与实践经验,实现淤积水库清淤扩容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
淤积水库清淤扩容是保障水库功能发挥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本文分析了水库淤积特征及清淤技术,提出了基于技术经济性评价的方案优选方法,强调通过实验分析、成本效益评估和多指标综合评价,实现科学决策。研究表明,合理选择清淤技术、优化施工方案、强化环境与经济管理,可显著提升水库库容恢复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并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的平衡。未来,应推动智能化、绿色化和标准化建设,提升清淤技术应用水平,为水库管理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杜浩.安徽省水库淤积现状分析与治理建议[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4,52(10):159-161+165.DOI:10. 14122/j.cnki.hskj.2024.10.005.
[2]温奕东.水库底泥淤积处置及清淤扩容技术研究[J].云南水力发电,2024,40(07):186-189.
[3]张旭.常庄水库淤积分析及清淤扩容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3,52(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