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管廊中燃气管道布设与安全控制研究
牟英豪
荣成市滕家镇液化气有限公司 身份证:370686198506243417
引言
城市综合管廊是将电力、通信、给排水及燃气等市政管线集中敷设于统一地下空间的基础设施系统,能够有效解决道路反复开挖、管线维护困难和城市运行安全隐患等问题。燃气作为城市能源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其管道纳入管廊不仅有助于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线管理的集中性和规范性。然而,燃气管道与其他管线共廊布设时,由于其介质特性,极易受到外部环境及相邻设施的影响,一旦发生泄漏,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如何在综合管廊中实现燃气管道的科学布设与有效安全控制,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1 城市综合管廊中燃气管道布设的理论基础与特性分析
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旨在实现市政管线的集约化和系统化管理,而燃气管道的纳入需要遵循既有的规范与特殊的安全要求。从理论层面看,燃气管道布设需满足安全性、经济性和可维护性三大原则。安全性是首要考量,要求管道具备良好的耐压性、密封性和抗腐蚀能力,并在布设过程中保持与其他管线的安全间距。经济性强调在空间有限的管廊中合理配置燃气管道,既要避免浪费,也要预留未来扩容空间。可维护性则要求管道在运行中能够便于检测、检修与更换。燃气作为易燃易爆介质,对管道材料和接口设计有严格要求。其特性决定了在综合管廊中布设时,需要采取隔离措施,如专用舱室或独立管槽,以降低事故风险。
2 城市综合管廊中燃气管道布设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安全隐患
2.1 管廊空间布局与燃气管道布设冲突的表现
城市综合管廊通常分为电力舱、通信舱、给排水舱及燃气舱,但在实际建设中,空间划分往往受到道路条件、投资规模和规划限制的影响。燃气管道直径大、压力等级高,占据空间较多,而电力电缆、通信线路等也需要充足的布设区域,从而引发管线之间的冲突。尤其在老城区改造或道路狭窄地段,综合管廊空间有限,燃气管道的布设难以与其他设施保持足够安全距离,容易造成相互干扰。此外,燃气管道在维修和扩容时需要额外操作空间,但管廊整体空间设计固定,使得检修作业复杂化。部分管廊在设计阶段忽视了燃气管道的特殊需求,导致后期运营中出现管道改线困难、布设不合理甚至潜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2.2 燃气管道运行环境导致的安全风险因素
综合管廊位于地下,湿度较高,通风条件有限,这对燃气管道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潮湿环境加速了金属管道的腐蚀,缩短使用寿命,并可能导致管道破裂或泄漏。同时,温差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效应,可能导致接口处密封失效。管廊内的电磁干扰亦会影响管道监测设备的稳定性,使得实时监控存在盲点。一旦燃气管道发生泄漏,管廊内部的密闭性容易导致燃气积聚,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极易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特别是在管廊中电力、电信等设施与燃气管道并行布设时,电火花成为潜在的点火源,极大地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2.3 管廊运营管理机制不足引发的控制难题
燃气管道在综合管廊中的运行不仅依赖于合理设计,更需要科学管理。然而,目前部分城市在管廊运营中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监测手段不足的问题。管廊内的燃气监测设备数量有限或运行不稳定,导致隐患难以及时发现;巡检制度缺乏规范性,存在流于形式的情况。此外,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也是一大难题。部分地区缺少专门的应急演练机制和跨部门联动机制,使得在突发事故发生时,处置效率不高。管理责任分散也是制约因素之一,不同管线单位之间缺乏协同,导致燃气管道的安全保障无法形成合力。管理机制的不足直接削弱了燃气管道布设的安全性,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3 城市综合管廊中燃气管道布设优化与安全控制路径
3.1 基于管廊结构特性的燃气管道布设优化模式
针对燃气管道在综合管廊中所面临的空间冲突与安全隐患,优化布设模式的关键在于结合管廊结构特性进行合理规划。首先,应在设计阶段对管廊内部进行功能分区,明确燃气管道独立舱室的位置,避免与电力电缆、通信线路等高风险管线交叉或平行布设过近。通过空间隔离和通风系统的完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泄漏扩散与交叉干扰的风险。其次,采用模块化布设方式,将燃气管道划分为若干标准单元,既便于施工和检修,又能在未来城市能源需求增长时灵活扩展,增强管廊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同时,应利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和三维仿真技术,在管廊设计初期模拟燃气管道的布设与运行状态,提前识别潜在冲突点和隐患区域。
3.2 多维度安全控制技术的集成与应用
燃气管道的安全运行不仅依赖合理布设,更需要多维度的控制技术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首先,在硬件层面应布设智能传感器网络,实现对压力、流量、温度及气体成分的实时监测。通过分布式传感器的布点,可以全面覆盖管道关键节点与易损环节,确保任何异常情况能够被及时发现。其次,应配套建设自动报警与切断系统,当监测数据超出设定阈值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启动声光报警,并联动关闭阀门或切断气源,防止泄漏进一步扩散。在软件层面,应引入物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将实时监测数据上传至中心控制系统,通过算法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对管道运行规律和历史数据的学习,系统能够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并对可能出现的泄漏或异常状态进行预测预警。
3.3 运维体系与应急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燃气管道在综合管廊中的安全运行,最终离不开制度化的运维体系与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在运维体系方面,应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从设计、施工、验收到运行、维护形成闭环管理。建立专业化运维团队,明确责任分工,并制定统一的巡检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日常监测和检修不流于形式。应推广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管廊内部环境与燃气管道运行状态的数字化监控,提升信息化与自动化水平。应急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是降低事故损失的关键。应结合燃气管道的特点,制定多场景应急预案,如泄漏、火灾、爆炸等,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应对能力。
结语:本文围绕城市综合管廊中燃气管道布设与安全控制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分析理论基础与特性,明确了燃气管道布设需要遵循安全性、经济性和可维护性原则;通过剖析管廊空间冲突、运行环境风险及管理机制不足,揭示了当前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与隐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布设优化模式、安全控制技术集成以及制度化运维与应急管理等路径,为综合管廊中燃气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行思路。
参考文献:
[1]陈坤,林浩,陈洁,等.通风状态下综合管廊燃气管道小孔泄漏扩散模拟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23, 23(10):3545-3553.
[2]魏思达.城镇燃气管道入综合管廊的优缺点探讨[J].科技资讯, 2024(21) .
[3]冯涛.综合管廊内燃气管道抗震计算分析[J].煤气与热力, 2023, 43(3):V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