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洪涝灾害的几点思考
杨志强
武警警官学院训练基地 广州
近段时间,榕江县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损失惨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当地政府迅速组织救援,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灾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置,这次洪涝灾害值得我们深思。
1.增强认识,准备充分
洪涝灾害突发性比较强,危害比较严重,平时要认识到位,积极应对,做好准备,尽最大限度控制灾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升全社会的水患意识和避险能力。
1.1 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广播、抖音、新媒体、社区宣传栏等多种媒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防灾减灾知识,让群众弄明白灾情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珍视生命。一是正确认识灾情。要明白灾情的意义,向人民群众持续宣传洪涝灾害的成因、危害,便于做好预防措施。二是快速远离灾情。灾情发生后要及时撤离灾情发生区域,不能留恋一些财产,保命要紧,有命就会创造财富,无命一切空谈。在榕江洪灾中组织撤离时,有些群众不愿离开家园,延误时机。三是从容应对灾情。通过宣传,灾情发生后人民群众能够弄明白灾害预警信号,及时开展自救互救,适时按照紧急避险要求,主动实施撤离,从容不迫。
1.2 延续拼搏精神。我国灾害频发,每次救援人员都是顽强拼搏,特别是上一线、打头阵的军人,应传承那种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合力抗灾。一是搞好抗灾总结。处置灾情后,应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好的经验要传承发扬,特别是要弘扬危情险情中的拼搏精神。二是落实激励措施。任务完成后,一定要按照激励措施抓好落实,激发驱动力,发扬有红旗就扛的精神。三是做好先进表彰。对于救援中表现的好的集体和个人,应及时进行表彰,口头表扬和通报表扬相结合,也是对他们英勇拼搏精神的肯定和认可,更能激发后人跟进。
1.3 增强忧患意识。对于河流较多、降水较多的地区,时刻都要保持警惕水患的意识,克服麻痹思想。一是认识到位。多河流可能会发生洪灾,遇到极端天气,洪灾频发已成为常态,充分认识到水患的危害性,切不可心存侥幸。二是时刻观察。常关注雨季变化,特别是气候反常时,更应注意同期降水量,及时预警做好灾情预判,不可掉以轻心。三是做足预防。根据季节和不同天气情况,预判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做好防范措施,特别是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切实常抓不懈防灾减灾工作。
2.加强治理,提高能力
灾害无情人有情,天灾无可避免,但人是创造者,可以改变现状,可以通过强大的硬件设施和高效的应急体系,减少和降低灾害的影响,有效抵御洪涝灾害。
2.1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好城乡基础设施,是应对洪涝灾害的根本,也是提高泄洪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是加强排水网络建设和改造。对于城乡新开发建设的设施,应做好排水系统设计和建设,对于前期建设的管道设施,应做好升级改造,防止损坏老化,防止堵塞淤积。二是发挥吸水储水设施功能。城市建设中,有条件时,建设透水路面、湿地公园等,提升城市的储水能力。三是定期检查河道和堤防。制定检查机制,定期对河道和堤防进行检查,主要是加强洪河道清淤疏浚,加固堤防,确保洪水沿河道顺流而下。
2.2 加强应急救灾体系建设。有效应对洪涝灾害,需要建设强有力的应急救援体系,发挥体系效能,有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一是预案要科学。平时有预案,战时心不乱。制定并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是快速应对灾情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根据当地现状和季节气候特点,制定科学性并具有可操作性的预案。二是演练要求实。演练设计要符合应急救援需求,演练内容要立足当地情况、可能灾情、环境等现实状态,演练要素要齐装满员,演练过程要实战化,重点凸显救援装备、物资保障。三是队伍要过硬。建设素质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是应对灾情的关键。掌握必备的技能,特别是专业队伍,应做到
指挥科学,操作熟练,技术精湛。
2.3 加强职能部门组织协调。 灾害现场复杂,多种力量交织一起,需求增多,现场协调尤为关键。一是明确职能分工。及时下发预案,进一步明确应急管理、水利、气象、交通、公安、消防、军地救援专业力量等各部门在灾前、灾中、灾后的职责分工,并在演练中不断的强化。二是加强沟通协同。建立协调机制,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协商沟通,尤其是平时发挥机制功能,战时凸显机制效能,将各部门有机联系在一起,发挥最佳合力。三是发挥科技赋能。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有效建立集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应急指挥、救援调度、物资保障于一体的智慧防汛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各自为战,确保指令畅通、组织科学、联动高效、救援有序。
3.多举并措,保护生态。
洪涝灾害的根本是水的问题,追其根源在山上、在土地上。保护生态环境,固本清源,减轻洪涝灾害发生及影响。
3.1 强化生态保护意识。习主席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家园,维护好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一是做好宣传。各级应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森林、湖泊、湿地、草地等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洪水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让绿色发展成为我们共识和行动自觉。二是学习典型。通过观看《美丽中国》《地球脉动》等典型纪录片,大好河山,郁郁葱葱,感受生态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福利,学习为保护生态而奉献一生的模范事迹,自觉提高保护生态的意识。三是参与活动。自觉参加当地环保部门组织举办的河流清洁、道路清理、植树造林等活动,切实体会到保护生态对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发挥重要作用,不断增强保护生态意识。
3.2 履行生态保护职能。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空间,人人都要当保护生态的主人,都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日常起步,从自身做起,特别是职能部门,理应履职尽责,保护好生态。 一是凸显职能使命。职能部门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水土保持工程,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保护并恢复湿地、湖泊等天然滞洪区,为洪水提供足够的蓄滞空间。二是做好日常实践。大家应把保护生态环境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特别是职能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组织社会活动,把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自觉担起保护生态环境重任。三是搞好检查指导。职能部门应督促所属单位和个人保护好生态环境,对于存在的困难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还要采取定期检查和临时抽查的方式,对负责的生态区域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应建立问题责任清单,并在一定时限内完成。
3.3 落实保护生态责任。保护生态人人有责,作为职能部门,更要勇于担当保护生态重任,主动承担保护生态责任。一是建立领导责任制。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制度,主动抓好生态建设,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要把生态保护修复和防灾减灾成效纳入相关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终身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加大执法力度。职能部门应担起巡查检查所属生态区域的责任,勤到河道走、湖边看,对非法侵占河道、围垦湖泊等破坏生态行为,要及时给予制止,严重时应追究刑事责任,切实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三是倡导社会监督。全民监督是对职能部门的一种预警,也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鞭策,从思想上主动接受大众监督,从心理上认可监督会促进生态保护工作,从行动上做好保护生态这个利国利民之事。
参考资料:
1.许有鹏等.《流域城市化与洪涝风险》.2012.
2.李建生.《中国江河防洪丛书·总论卷》.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