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运用

作者

孙艳

身份证:412327198112250022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质量与居住体验的要求不断提升,防渗漏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管控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实用性与耐久性。当前部分建筑工程因防渗漏技术运用不当、施工流程不规范等问题,投入使用后易出现屋面渗水、外墙返潮、卫生间漏水、地下室积水等现象,不仅影响居民生活,还可能引发墙体开裂、钢筋锈蚀等结构安全隐患。

一、建筑工程常见渗漏部位及原因分析

1.1 屋面渗漏

屋面是建筑承受雨水冲刷的主要部位,渗漏多源于施工环节的技术疏漏。屋面找坡层坡度设计不合理,导致雨水无法快速排向排水口,形成局部积水,长期浸泡会破坏防水层;防水层施工质量不达标,如防水卷材铺设时搭接不严密、涂料涂刷不均匀,或防水层厚度未满足使用要求,易出现裂缝与空鼓;屋面管道、排气孔等节点处理不当,密封措施不到位,雨水从节点缝隙渗入屋面结构层。

1.2 外墙渗漏

外墙作为建筑立面防护层,渗漏与墙体施工工艺、材料性能密切相关。砌筑施工时砖块含水率控制不当,干燥后砖块收缩产生裂缝,或灰缝砂浆饱满度不足,形成缝隙通道;外墙抹灰层施工时基层处理不彻底,表面存在浮尘、油污,导致抹灰层与基层粘结不牢固,后期出现空鼓脱落,雨水沿缝隙渗入;外墙门窗安装时,窗框与墙体间隙密封不严密,或密封材料老化失效,雨水从门窗周边缝隙进入室内。

1.3 卫生间渗漏

卫生间因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用水频率高,渗漏问题较为突出。卫生间地面基层处理不平整,防水层施工时存在薄弱区域,或防水层未延伸至墙面一定高度,水沿地面与墙面交接处渗入;管道安装时,管道与楼板预留孔洞之间的封堵不密实,或管道接口密封不严,用水时水从管道周边缝隙渗漏至楼下;卫生间地面排水坡度不足,积水无法及时排出,长期浸泡地面导致防水层破损。

二、建筑工程关键部位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具体运用

2.1 屋面防渗漏施工技术

屋面防渗漏施工需重点把控找坡层、防水层与节点处理三大环节。找坡层施工,根据屋面排水设计要求,采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铺设找坡层,确保坡度均匀,排水方向明确,排水口周边应做加强找坡处理,避免积水;找坡层施工完成后需进行养护,待强度达标后再进入下一道工序。防水层施工,若采用防水卷材,需先清理找坡层表面杂物,涂刷基层处理剂,待处理剂干燥后,按照 “先高后低、先远后近” 的顺序铺设卷材,确保卷材平整无褶皱,搭接部位采用热熔法或冷粘法密封,搭接宽度符合规范要求;若采用防水涂料,需分多遍涂刷,每遍涂刷厚度均匀,前一遍涂料干燥后再涂刷下一遍,确保防水层整体连续无空隙。节点处理,屋面管道、排气孔等部位需做加强防水处理,在节点周边增设附加防水层,附加层宽度不小于规范规定,管道根部采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再铺设防水层,确保节点部位防水无死角。

2.2 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

外墙防渗漏施工需从砌筑、抹灰、门窗安装三个阶段入手。砌筑施工,选择含水率适宜的砖块,砌筑前提前浇水湿润,避免砖块干燥吸收砂浆水分;砌筑时采用 “三一” 砌筑法,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度,水平灰缝与垂直灰缝厚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严禁通缝现象;墙体砌筑完成后,对墙面灰缝进行勾缝处理,封闭灰缝缝隙。抹灰施工,抹灰前清理墙面浮尘、油污,对基层进行甩浆拉毛处理,增强抹灰层与基层的粘结力;抹灰分底层、中层、面层三次进行,每层抹灰厚度不宜过厚,待前一层抹灰干燥后再进行下一层施工,避免抹灰层因收缩过快产生裂缝;抹灰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防止抹灰层开裂。

2.3 卫生间防渗漏施工技术

卫生间防渗漏施工核心在于防水层施工与管道封堵。基层处理,卫生间地面与墙面基层需平整、坚实,表面无裂缝、空鼓,对基层表面的凹陷部位采用水泥砂浆修补平整,阴阳角部位做成圆弧角,便于防水层施工;基层处理完成后涂刷基层处理剂,提高防水层与基层的粘结强度。防水层施工,卫生间地面防水层应满铺,墙面防水层高度不低于规定高度,淋浴区墙面防水层高度需更高;防水层施工可采用防水涂料或防水卷材,施工过程中确保防水层连续无破损,墙面与地面交接处、管道周边等部位需增设附加防水层;防水层施工完成后进行闭水试验,试验时间满足规范要求,观察无渗漏现象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管道封堵,卫生间管道安装前清理预留孔洞,防止水从管道周边渗漏。

2.4 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技术

地下室防渗漏施工需兼顾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与外部防水层防护。一是抗渗混凝土施工,地下室底板、墙体采用抗渗混凝土浇筑,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水泥、砂石、外加剂质量符合要求;浇筑过程中采用分层浇筑、振捣密实,避免漏振或过振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规范规定,防止混凝土因收缩产生裂缝,增强混凝土自身抗渗性能。变形缝与施工缝处理,变形缝处安装止水带,止水带中心线与变形缝中心线重合,固定牢固,避免位移;施工缝处设置止水钢板或止水条,施工缝表面清理干净,剔除浮浆与松动石子,浇筑混凝土前铺设水泥浆结合层,确保施工缝处混凝土粘结密实,无渗漏通道。外部防水层施工,地下室外墙外侧与底板下部铺设防水层,施工时确保防水层与基层粘结牢固,防水层搭接严密。

三、建筑工程防渗漏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加强材料质量管控

防渗漏材料质量直接影响防水效果,施工前需对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密封材料、抗渗混凝土等材料进行检验,检查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对进场材料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样送检,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严禁使用过期、变质或性能不达标的材料,确保防渗漏材料质量符合工程要求。

3.2 强化施工过程监督

施工过程中建立专人监督机制,对防渗漏关键工序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如屋面防水层铺设、卫生间闭水试验、地下室抗渗混凝土浇筑等环节,检查施工工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施工质量是否达标;发现施工问题及时要求整改,整改完成后重新检查验收,确保施工过程无质量隐患。

3.3 严格验收检测

防渗漏施工完成后,按规范要求进行验收检测,屋面、卫生间、地下室等部位需进行闭水试验或蓄水试验,观察规定时间内是否出现渗漏现象;外墙部位可采用淋水试验,检查墙面是否有渗水痕迹;验收过程中做好记录,对验收不合格的部位及时返修,直至验收合格,确保建筑工程防渗漏效果达标。

结语

防渗漏施工技术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其运用效果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功能与耐久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需明确屋面、外墙、卫生间、地下室等关键部位的渗漏原因,针对性运用防渗漏施工技术,同时加强材料管控、过程监督与验收检测,形成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

参考文献

[1]徐晓斌.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运用[J].科技与创新,2025,(17):229-232.DOI:10.15913/j.cnki.kjycx.2025.17.065.

[2]夏久坤.防渗漏技术在住宅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5,16(14):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