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析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

孙艳

身份证:412327198112250022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复杂,对工程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存在管理流程不规范、资源浪费严重、质量控制不到位、安全隐患较多等问题,不仅影响工程的建设进度和质量,还可能导致工程成本超支,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精细化管理强调以精、准、细、严为核心,通过对管理流程的细化、优化和规范化,实现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有效管控。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与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1.1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起源于企业管理领域,是一种源于日本丰田生产方式的管理哲学。其核心思想是将管理工作做细、做精,通过明确各岗位职责、优化管理流程、加强过程控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精细化管理具体表现为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包括项目策划、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等,进行细致的规划、严密的组织、精准的控制和高效的协调。它要求管理人员树立精益求精的管理意识,注重细节管理,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实现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的协同优化。

1.2 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精细化管理通过对管理流程的梳理和优化,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分工,避免了工作重叠和职责不清的问题,减少了管理环节中的内耗。同时,精细化管理注重对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使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开展工作,提高了工作的有序性和高效性。在施工进度管理中,通过精细化管理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明确各分项工程的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和关键节点,实时跟踪进度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进度偏差问题,确保工程按时竣工。

二、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 施工进度精细化管理

施工进度是工程交付的关键。首先需制定精细化进度计划,结合工程规模、工序逻辑、资源配置,将总工期分解为月、周、日进度目标,明确各工序的起止时间与衔接要求。建立动态监控机制,通过现场巡查、进度报表等方式,实时跟踪各工序进度;若出现延误,及时分析原因并调整计划,确保进度偏差控制在可控范围。协调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主体,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的进度滞后。

2.2 工程质量精细化管理

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线。需从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验收三方面落实精细化管理。事前,明确各分项工程的质量标准,对原材料、构配件进行严格检验,杜绝不合格材料入场;对施工人员开展质量培训,确保其掌握规范操作要点。事中,建立质量管控节点,对关键工序实行旁站监理,记录施工过程数据;采用现场检测、抽样送检等方式,及时发现质量隐患,避免问题累积。

2.3 工程成本精细化管理

成本控制直接影响工程效益。首先需制定精细化成本预算,结合工程量清单、市场价格,分项测算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明确各环节的成本控制目标。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资源消耗管控,人工方面,优化人员配置,避免窝工、怠工;材料方面,建立领用登记制度,减少浪费,同时跟踪材料价格波动,适时调整采购计划;机械方面,合理安排机械使用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闲置成本。建立成本核算机制,定期对比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分析偏差原因,及时采取调整措施,确保总成本不超预算。

2.4 施工安全精细化管理

明确安全责任,将安全目标分解至各岗位,落实一岗双责,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安全监督。加强安全培训与教育,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安全法规、操作规程,开展应急演练,提升人员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强化现场安全管控,对施工现场的临边防护、临时用电、机械设备等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设置安全警示标识,规范施工人员操作行为,避免违章作业。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处理流程,降低事故损失。

三、优化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策略

3.1 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

企业需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向管理层与施工人员传递精细化管理理念,明确其对工程质量、效率、效益的重要性;将精细化管理目标纳入绩效考核,激励员工主动参与,形成全员重视的管理氛围。可结合建筑行业典型案例开展培训,通过项目成败对比让员工直观感受精细化管理价值,同时利用工地宣传栏、内部工作群等渠道常态化宣传,让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确保从管理层到一线人员都能主动践行精细化要求。

3.2 完善精细化管理流程

梳理现有管理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职责边界与衔接要求,建立标准化操作手册;加强部门间协同,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确保进度、质量、成本等数据实时传递,避免信息孤岛,提升管理效率。梳理流程时可邀请一线施工人员、技术骨干参与,结合实际施工场景优化环节,避免流程与实操脱节;标准化手册需细化到具体操作步骤,如材料检验的抽样比例、进度报表的提交时间等,信息平台则需设置权限分级,确保各部门能快速获取所需数据,减少沟通成本。

3.3 提升人员专业素养

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参加精细化管理培训,学习先进管理方法与工具;引进具备精细化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带动团队能力提升;对施工人员开展技能与管理知识培训,确保其能配合落实精细化管控措施。培训可采用 “理论 + 实操” 模式,如针对管理人员开展成本核算工具应用培训,针对施工人员开展工序质量控制实操教学,同时建立培训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岗位调整、薪酬挂钩,激发人员学习积极性,保障培训效果切实转化为管理能力。

3.4 推进信息化技术应用

借助 BIM 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工具,实现工程管理的数字化与可视化。例如,通过BIM 技术模拟施工流程,提前发现工序冲突;利用物联网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数据,实现动态预警;通过大数据分析成本、进度偏差规律,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企业需合理分配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优先引入与项目需求匹配的工具,如中小型项目可先搭建基础物联网监控系统,同时组建专项技术团队,负责系统维护与人员操作指导,避免因技术应用门槛过高导致工具闲置,确保信息化技术真正服务于精细化管理。

结论

精细化管理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通过在施工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环节的精准管控,可有效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与综合效益。当前应用中虽存在认知、流程、人员、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但通过强化意识、完善流程、提升素养、推进信息化,可进一步发挥精细化管理的价值。未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精细化管理将成为建筑工程管理的主流模式,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花夏,卢宏波.浅析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25):33-35.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2525011.

[2]赵影.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5,(07):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