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材料有“心”,游戏有“意”:农村幼儿园小班益智区材料分层投放的实践与方法研究

作者

张梦帆

奇台县古城乡中心幼儿园南湖村分园 831800

引言

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益智区一直被视为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逻辑思维训练的重要阵地。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动手能力与逻辑思维均处于起步阶段,益智区材料的投放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活动效果。农村幼儿园在环境创设、资源获取和师资水平等方面普遍存在一定局限性,益智区活动往往存在材料单一、层次不足、更新滞后等问题,导致幼儿在活动中缺乏持续探索的动力,游戏价值难以充分发挥。为此,教师应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出发,探索分层投放益智区材料的有效路径,使幼儿能够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中逐渐提升思维水平和操作能力,从而实现“材料有心、游戏有意”的教育目标。这不仅有助于弥补农村幼儿园在教育资源上的不足,更能通过科学的教育设计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一、农村幼儿园小班益智区材料投放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不少农村幼儿园的小班益智区在材料投放上存在明显不足。首先,材料的选择过于随意,教师多依赖市场上购买的成品玩具,缺乏对幼儿兴趣和发展需求的深入考量。这种模式往往导致材料的教育价值有限,幼儿在短暂的新鲜感之后失去兴趣。其次,材料的层次性不足,缺乏从简单到复杂的递进设计,使得幼儿在活动中要么感到太难而失去信心,要么感到太易而缺乏挑战,难以在活动中获得思维发展的机会。再次,材料更新不及时,农村幼儿园因资源限制,常常一套材料长期不更换,幼儿在反复操作后缺乏探索欲望,导致益智区活动流于形式。最后,教师的指导方式单一,往往只停留在活动前的简单讲解,缺乏在活动过程中及时、适度的支持与引导。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幼儿园益智区的教育功能,也影响了小班幼儿文化创新意识与思维品质的形成。

二、益智区材料分层投放的理论依据与价值

分层投放材料的核心在于遵循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体现教育的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班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具有具体性和直观性,学习主要依赖于感知和动作。因此,益智区材料必须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从直观形象到抽象符号,从操作简单到规则复杂,逐步递进。分层投放不仅能够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提供适合的操作内容,避免“一刀切”式的统一要求,还能在挑战与成功之间建立良好的平衡,增强幼儿的学习动力和自我效能感。同时,分层投放能充分体现“材料有心”,即材料设计有教育意图、有发展指向,通过科学选择和合理安排,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转化,最终使“游戏有意”,即幼儿在游戏中不只是消遣,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维训练与能力提升。这种方式对于农村幼儿园而言尤为重要,它能够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发挥材料的最大价值。

三、农村幼儿园小班益智区材料分层投放的实践探索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农村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分层投放方式。首先,教师可以按照操作难度分层,将同类材料设计为初级版和进阶版。例如拼图材料,可以先提供四到六块的大拼图,帮助幼儿建立整体与部分的概念;随后逐渐增加拼图块数,提升幼儿空间感知与逻辑推理能力。其次,可以按照游戏规则的复杂度分层,先提供自由拼搭类材料,如积木、木棒,让幼儿自由探索,随后引入有规则的建构任务,如搭建特定形状的房屋或桥梁,引导幼儿在遵循规则中发挥创造力。再次,可以按照思维方式分层,提供既有需要模仿的材料,又有鼓励创新的材料。例如,先让幼儿模仿范例搭建图形,再逐渐引导其进行个性化创造,促进思维的灵活性。教师还应注重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利用自然材料和废旧资源进行创意设计,如石子、玉米棒、木片等,这些材料不仅贴近幼儿生活,还能在朴实中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

四、分层投放过程中的教师支持与引导

在益智区活动中,材料只是载体,教师的支持与引导才是活动得以生成和深化的关键。教师在分层投放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前期引导要明确,教师在活动开始时要向幼儿介绍材料的基本特点和操作方式,并示范简单的玩法,为幼儿提供进入活动的“台阶”。第二,活动过程中的支持要适度,教师要观察幼儿操作中的困难,及时给予点拨,但避免过度干预,保持幼儿自主探索的空间。第三,后期延伸要引导,教师可在活动结束时引导幼儿分享操作成果和经验,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思路和发现,促进语言与思维的双向发展。此外,教师还应关注不同层次幼儿的个体差异,为能力较强的幼儿提供更高难度的挑战任务,为能力相对薄弱的幼儿提供更多的鼓励与帮助,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在自己的发展区间内获得成长。

五、农村幼儿园益智区材料分层投放的优化路径

为了进一步提升益智区活动的教育价值,农村幼儿园应从多方面优化分层投放的策略。首先,要建立材料资源库,充分利用农村环境与废旧物品,结合教师的创造性设计,形成丰富多样、可循环使用的材料体系。其次,要建立材料更新机制,定期更换和补充新材料,保持幼儿的新鲜感与探索欲望。再次,要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在益智区活动中的观察、指导与评价能力,使其能够科学地实施分层投放。最后,要注重家园共育,引导家长认识到益智区活动的重要价值,鼓励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些家庭自制的益智材料,延伸幼儿在家庭中的探索与创造。通过这一系列优化措施,农村幼儿园益智区活动才能真正实现“材料有心,游戏有意”的目标。

结论

农村幼儿园小班益智区材料分层投放的实践与方法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分层投放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操作热情,还能在活动中有效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创造力与合作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指导力,把握材料的教育价值与幼儿的个体差异,实现教育意图与幼儿发展的统一。未来,随着农村幼儿园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信息化手段的逐渐普及,益智区活动应进一步融合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材料投放的方式与内容,使农村幼儿在丰富的教育环境中全面发展,从而推动农村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朴庆娜.农村幼儿园小班幼儿一日活动常规教育现状研究[D].延边大学,2024.

[2] 丁丽.农村幼儿园微课程创生路径探索——以小班微课程“嗨,火龙果”为例[J].福建教育,2023,(03):25-27.

[3] 吴燕飞.浅谈农村幼儿园小班幼儿言语发展现状——以角色游戏为视域[J].好家长,2021,(8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