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I赋能下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模式的优化研究

作者

周小华

浙江省金华市 兰溪市振兴小学 321100

引言:

语文作为小学基础学科,承担着语言表达、人文素养与思维培养的重要职责,但传统课堂互动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人工智能的发展为语文课堂注入新活力,其在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方面的优势,为互动模式优化提供了可能。面对“以学生为主体”与“突出实践性”的新课标要求,如何借助 AI 技术重塑互动机制,提高教学实效,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分析AI 赋能小学语文课堂互动的应用成效与改进策略,旨在为语文教学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可行参考。

一、AI 赋能背景下语文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较为普遍,课堂互动受限于教师提问与学生表达能力,形式单一、覆盖面窄,难以实现深度交流。多数课堂互动集中于“优等生”,忽视中下层学生,导致参与度不均衡。同时,教学反馈滞后,难以及时诊断与调节教学。AI 技术虽为改善互动提供了契机,但应用中仍面临教师技术素养不足、设备条件不完善、工具与教学融合度低等问题。此外,AI 在语文的人文性、情感教育方面尚显不足,存在技术形式化、异化教学本质的隐忧,因此亟需在推动技术融合的同时,坚守教育初心,强化人文关怀。

二、AI 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互动中的典型应用分析

人工智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学习行为追踪、智能评估反馈等方面。例如,在朗读教学中,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可实时监测学生的朗读准确率、语音语调、节奏变化,并给予个性化反馈,帮助学生自主纠正发音问题,提升语感与表达能力。在阅读理解教学中,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快速分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水平,智能推荐与其阅读能力相匹配的拓展读物,实现因材施教。在作文教学方面,AI 写作助手不仅能提供语法、词汇、结构等方面的即时建议,还能根据写作主题和逻辑结构引导学生进行内容生成与修改,提升写作质量。在课堂互动层面,AI 辅助问答系统可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动态生成差异化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碰撞,实现“人—机—人”的三维互动结构。此外,通过学习行为数据分析平台,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表现、学习轨迹与知识掌握情况,精准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响应效率。这些 AI 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课堂互动的深度与广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个性化关注中得到发展。

三、AI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互动的机制与路径探究

AI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互动的关键在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机协同教学机制。一方面,教师需转变角色定位,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引导者”,借助 AI 工具分析学生学习数据,精细化设计教学内容,精准把握教学节奏,动态调整互动策略,增强课堂的生成性与适应性。另一方面,学生则由“被动听众”转向“主动参与者”,在 AI 引导下参与到课堂的多层次互动中,通过与 AI 的对话、任务挑战、小组协作等多样形式提升语言实践能力与思维表达能力。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应重视任务型教学与项目化学习的结合,如借助 AI 平台布置探究性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资料收集、文本研读与观点表达,形成语文学习的真实语境与深度互动。在评价机制上,借助 AI 技术建立全过程、多维度的学习评价系统,不仅评估学生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与思维路径,注重语言能力、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AI 系统并不能替代教师的情感支持与价值引领,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强调技术的教育伦理,确保教学过程的温度与人文关怀不被忽略,真正实现技术与

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

四、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中的 AI 互动实践成效分析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为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讲故事、提出问题的方式推进教学内容,学生多为听讲者角色,缺乏充分表达与深入思考的机会。在引入 AI 技术后,教师通过智能语音系统布置课前朗读任务,系统自动评分并推荐优秀朗读片段,提升学生朗读兴趣;课堂中利用 AI 互动系统提出多元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与 AI 进行角色对话,通过“AI 扮演兔子—学生扮演农夫”的虚拟情境,增强语言表达的生动性与互动性;课后 AI 系统根据学生课堂发言与答题数据生成学习画像,反馈给教师与家长,帮助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与问题所在。通过以上环节的优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发言次数、思维参与度与语言表达质量显著提高,教师在教学反馈、作业布置与后续教学设计中更加精准有的放矢。此外,教师通过数据平台反思课堂互动结构,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偏低,进一步通过设置分层任务与互动激励机制,引导“沉默学生”进入学习过程,真正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教学理念。该案例表明,AI 技术能够有效打破传统课堂“互动孤岛”的局限,重构多维互动空间,推动语文课堂走向“数据驱动—智能引导—师生协同”的新格局。

五、AI 赋能语文课堂互动的制度保障与未来展望

实现 AI 赋能下小学语文课堂互动的全面优化,需从制度层面加强顶层设计与系统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政策引导与资源支持,推动 AI 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制定技术应用规范与师资培训方案,保障 AI 技术的科学、安全应用。学校应搭建“技术+教学”融合平台,建设 AI 教学实验基地,完善软硬件条件,提升教师操作能力。同时,强化教师 AI 素养培训,增强其技术应用意识与能力,推动教学方式转型创新。教育科研机构则应深入研究 AI 与语文互动机制,探索各年级、各课型的应用模式,构建可复制的教学范式。未来,AI 将在语义理解、情感识别、个性推荐等方面不断突破,助力语文课堂智能化升级。但再先进的技术也必须服务育人目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才能实现课堂互动的深度革新,推动语文教育向更开放、高效、人本的方向持续发展。

结论:

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有效推动了教学理念与课堂生态的转型升级。技术介入使互动更个性化、高效化,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与教师教学质量。未来应坚持以人为本,防止技术异化,持续优化 AI 应用机制,助力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茂莉.智慧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模式的创新与成效研究[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 2024 年度学术成果集.邹城市大束街道灰埠小学;,2024:122-124.DOI:10.26914/c.cnkihy.2024.07126

[2]吕南平.信息技术赋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路径探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4,(11):79-80.

[3]陈永杰,张小艺.小学语文教学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现状及优化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4,(28):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