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生态适应性与应用策略

作者

费小新

浙江美亿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313000

一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生态适应性现状

(一)乡土植物的种类与分布

乡土植物种类丰富,分布广泛。以某城市为例,常见乡土植物如银杏、国槐等,在城市街道及公园绿地广泛分布。垂柳于河边及湿地附近较为多见。经调查,该城市乡土植物可达数百种,涵盖乔木、灌木、草本等多个类别。不同区域因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同,乡土植物分布各具特色。山区多有松柏类乡土植物,像在一些山区,松柏类植物覆盖率可达 40% 左右。平原地区常见杨树、榆树等,比如某些平原地段,杨树、榆树的数量占当地乡土植物总量的 30% 左右。这些丰富的种类与分布,为城市园林景观营造提供了多样选择。

(二)乡土植物对城市环境的适应机制

乡土植物对城市环境的适应机制丰富多样。其部分植物根系颇为发达,能够深入地下以获取水分与养分。杨树,根系可深达数米,能较好地适应城市土壤环境。一些乡土植物的叶片呈现特殊结构,可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就像夹竹桃,叶片表面有蜡质层,这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分散失。还有些乡土植物能在空气污染环境下,借助自身生理调节来抵抗污染。这些乡土植物的适应机制,不仅使其自身在城市环境中扎根生长,更为城市园林景观增添了绿色生机,丰富了城市的生态系统,营造出独特的城市自然氛围,为城市居民带来美的享受,也提升了城市的生态品质。

二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乡土植物应用比例偏低

当前,乡土植物于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比例偏低。相关调查显示,部分城市园林里乡土植物种类占比不足总植物种类的 30‰ 。如某大型城市公园,引进的外来观赏植物数量繁多,占据主要景观区域,乡土植物大多仅分布在边缘地带。此情形致使园林景观缺失地域特色,难彰本土生态文化。在城市道路绿化方面,同样过度依赖外来绿化植物,乡土植物使用甚少。这使得城市生态系统无法充分发挥乡土植物的生态服务功能,有碍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乡土植物比例低,或因对其重视不足,未深入挖掘其价值。一些城市园林建设更倾向于追求新奇的外来植物,忽视了乡土植物的优势。

(二)缺乏科学的规划与设计

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应用中存在科学规划与设计不足的问题。部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未充分考量乡土植物特性,植物配置杂乱无章,难以营造和谐美感。有的区域过度追求外来植物的新奇,而忽视乡土植物的生态价值,导致乡土植物应用受到限制。以某些公园为例,在植物选型时未结合场地气候与土壤条件,大量选用不适宜的外地植物,不仅养护成本高昂,景观效果也欠佳,乡土植物应有的作用未能得到发挥,造成了资源浪费,影响了城市园林景观的整体品质与生态功能。相关研究表明,乡土植物对本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更强,能更好地促进生态平衡。若能科学规划设计,合理运用乡土植物,不仅可降低养护成本,还能提升景观的地域特色与生态效益。比如有的城市通过合理配置乡土植物,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园林景观,既展现了地方风貌,又为市民提供了优质的生态空间。因此,重视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科学规划与设计至关重要。

三提升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应用效果的策略

(一)加大乡土植物推广力度

加大乡土植物推广力度,可多渠道展开。举办各类乡土植物展览、科普讲座等活动,某城市举办的大型乡土植物展览,吸引众多市民参观,有效提升了公众对乡土植物的认知度。建立乡土植物示范园,展示不同乡土植物的景观效果及生态价值,如另一城市的示范园,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提供了参考样本,使得设计师和建设者能够直观了解乡土植物的应用方式。加强媒体宣传,利用网络平台推广乡土植物应用案例及优势,营造良好推广氛围。比如通过短视频、公众号文章等形式,详细介绍乡土植物在节水、适应本地气候等方面的优势,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乡土植物的推广应用中来。通过这些举措,能提高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比例,使其在维护生态平衡、传承地域文化、降低养护成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城市园林景观增添独特魅力。

(二)优化乡土植物的规划与设计

优化乡土植物的规划与设计,需全面考量城市的地域特征与气候条件等因素。以北方城市为例,可选择耐旱耐寒的杨树、柳树等乡土植物,并合理搭配,营造出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设计时着重关注乡土植物的季相变化,春季柳树发芽、夏季杨树成荫、秋季树叶变色、冬季枝干苍劲,让园林四季皆有独特景致。同时,借鉴自然群落结构,构建多样化的植物群落,如乔木、灌木、草本相结合,以提升生态功能,增强园林的自我调节能力。还应结合城市文化元素,使乡土植物与当地历史文化相融合,像某些城市的园林中,将代表当地特色的乡土花卉与古老传说相结合,赋予园林景观更深厚的内涵与特色,进而增强其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整体美感与价值,充分发挥乡土植物在城市生态、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城市居民打造兼具生态与文化魅力的园林空间。

结论:乡土植物对于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然而,现阶段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状况却不容乐观。其应用比例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生态与文化效益。在规划设计方面,科学性欠缺,未能依据乡土植物特性进行合理布局,导致植物景观效果不佳。同时,养护管理水平有限,影响了乡土植物的生长与景观呈现。以某城市为例,在其新建园林项目中,乡土植物仅占总植物种类的 20% ,远低于理想比例。规划设计时,未考虑不同乡土植物的搭配与季相变化,景观单一。养护管理上,缺乏专业技术指导,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破坏了整体景观效果。为提升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成效,需加大推广力度,让更多人认识其优势。优化规划设计,遵循科学原则,打造层次丰富、季相分明的植物景观。加强养护管理,提高专业水平,确保乡土植物茁壮成长,实现城市生态与景观的协调共进,营造具有本土特色、生态宜居的城市园林景观,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佟思远,刘子朋,杨易晨,等.秦皇岛滨海地区几种乡土植物叶片色素的年变化动态[J].农业与技术,2025,45(12):142-145.

[2]韩晓瑞.乡土植物和亲生物设计对游客情感及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以新乡市南湖公园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47(06):248-256.

[3]冯汝榕,韦新宇,梁轩.乡土元素在新型乡居社区景观中的设计应用——以南国乡村农村综合旅游景区为例[J].石材,2025,(05):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