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开展

作者

陈玲

江苏省沭阳南洋学校

一、深度学习的特点

1.借助信息连接的有效模式进行学习

深度学习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学习, 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够从多维度发散。学生通过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后,在深度学习的帮助下,能够借助知识 新的思维模 而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各种技术高速发展,生 科知识难以解决,如果学生具备信息连接能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都 活运 用, 将现 成多个板块,分别应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则问题能够迎刃而解。这就是深度学习的 要意义,打造深度学习课堂,有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问题解决模式。

2.深度学习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建构

深度学习的另一个特质是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反思环节,不仅看重对错误方法的反思,还十分重视对正确思路的反思。在数学的学习中,教师时常会引导学生对做错的题目进行订正和总结,学会正确的解题思路。但是很少教师会重视正确解题思路的总结和反思,在数学的学习中,开展深度学习则要求学生能够从多维度去思考解题思路,在正确的解题基础上创新解题方法,丰富解题策略,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利用这种反思式的深度学习,学生所构建的知识体系会更加全面而系统,这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策略

1.深入预习,促进新知学习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高质量预习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新知的过程中更好地进入“学”的状态,无论对于教师实现深入教学目标、还是对于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目标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应给予预习足够的重视,科学布置预习任务,向学生发送合适的预习素材,要求他们独立、深入、提前学习相关内容。这样一来,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对新知形成一定了解,还能将自身自学能力提升到新的层次上,进而在课堂上带着了解和问题以及良好的自学能力,更轻松地对知识展开深层次的学习。例如,在讲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自行在生活中寻找与小数有关的数字,并将其总结下来,自主提前分析“小数的简单运算规律”,并将提前录制好的讲授相关内容的微课视频发送给他们,在视频中列举4.3、8.9、7.6 等小数,要求他们尝试进行加减运算。

2.以合作方式开展深度学习

数学知识有较为庞大宏观的体系。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识点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求,但其中也不乏需要学生通过提升思维进行深度研究 新教师面对此类教学问题时常会采用跳过或强制教学的方式,其结果只 则能够依据学生的水平差异来设计教学内容。学生通常只能理解知识的结构特点, 要由教师作为指导者完成深度“加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具有难度的数学知识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但同时也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准把握。

例如,在进行“表内除法”教学时,为了提升教学效率而采取合作学习模式,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设计以下探讨问题:某一能够被2和5整除的数字,我们能够在该数末位找到规律,那能够被3整除的数字是否也能够从末位中找到规律?请同学们展开讨论。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各组学生出现分歧后,教师出示几组例子,如2、5、8和1、3、6等,让学生继续围绕数字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虽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出正确答案,但却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未知答案的求知欲,而此时教师便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采用合作方式完成对于问题的探讨和解答。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结合深度学习的概念和方法,能够使学生在精神上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在讨论环境中思维提到提升,在交流和沟通中实现经验的相互交换。

3.抓住问题本质,提高学习深度

数学课堂学习中,追问的关键点便是知识点如何生成、知识点如何理解与知识点如何探索,追问对应关键点,可深层次研究学习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辅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体系,加快数学知识点迁移效率。学生在学习中全面思考,获取全新的规律,满足深度学习的需求。比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3 的倍数”知识点学习,教师要综合教学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点背后的规律,针对性地设计学习活动。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怎样判断2 和5 的倍数,怎样判断3 的倍数,这几个数字的倍数规律是否相同?给学生引出学习的关键点问题,学生可更为认真的探索。深度学习以关键处为入手点启迪学生思维,不间断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头脑灵活运转,全面提高深度学习的综合效果。

4.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练习

小学是培养学生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初始阶段,虽然教材中所介绍的知识点较为基础,但教师仍然应该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以实践的形式开展练习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生活问题来促使他们进入到深度学习的状态中,并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这章节知识点时,因为小数在实际生活中十分常见,因此教师可以以实践的形式开展练习。当同学们学习完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请他们联想日常生活中到超市购物的场景,其中一些商品的价格为小数,假设自己在超市中购买了几个商品,并且知道每种商品的价格,随后请学生计算出需要支付的钱数。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请同学们在课后与家长一同到超市中进行购物,并切实地计算采购商品的金额,由此在实际生活中发挥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上述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课堂练习环节的方法,同学们能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而在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数学教师要结合教材知识和生活实际创新数学实践活动,同时帮助学生积极创造更多自主学习与深度探究的机会,如此才能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养成数学思维习惯,并有效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小检.“深度”拓展思维,“学习”体验求知——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1(14):44-45.

[2]张玉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模式分析[J].天津教育,2020(3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