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数学整体教学循“序”渐进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路振虎

阜阳市实验小学 236041

引言

本文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和实际课堂实践,系统探讨小学数学整体教学循序渐进的策略、操作方法及应用效果,并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可行的教学参考。

一、小学数学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与价值

1.1 整体教学理念与数学学习特点

整体教学理念源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关联性,注重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点具有递进性与层次性,不同数学概念、方法与技能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如果教学缺乏整体性,学生容易陷入记忆式学习,难以形成完整的数学认知结构。整体教学通过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明确知识衔接顺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从具体操作到抽象理解的认知链条,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1.2 循序渐进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循序渐进原则强调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能力逐步推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概念理解、技能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发展各有阶段。例如,数的认识应先从具体物体数量感知入手,再逐步过渡到抽象数位理解,最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理解断层,保障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路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果。

1.3 整体教学价值的体现

整体教学不仅关注知识传授,更强调思维培养和能力提升。通过整体规划,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概念理解、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整体教学有助于教师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使课堂环节安排合理,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统一,为学生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数学整体教学循序渐进的实践策略

2.1 教学内容设计与知识结构优化

在实践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应分阶段安排,使学生在前一阶段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拓展新知识与技能。例如,在四则运算教学中,应先确保学生对加减法运算概念和操作熟练掌握,再引入乘除法的规律性理解,最后结合综合应用题训练学生运算策略与逻辑思维。知识结构优化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还能够减少重复学习和认知混乱,提高整体学习效率。

2.2 课堂活动设计与教学环节安排

课堂活动的设计应体现整体性与渐进性特征。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合作讨论等方式,将数学知识融入实际情境中,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例如,学习长度单位时,可设计测量教室、计算家具尺寸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单位换算和加减运算的实际应用。课堂环节应循序渐进,从引入概念、演示操作、学生实践到总结反思,保证每个环节既有知识传授,又有能力培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

2.3 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

整体教学强调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结合。在实践中,教师应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学习记录等方式,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持续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调整。同时,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解决问

题能力,而非单纯依赖考试成绩。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教师能够有效掌握整体教学的实施效果,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优化。

三、小学数学整体教学循序渐进的实施效果分析

3.1 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升

在整体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通过情境设计和实践活动,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逐步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学习行为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课堂观察显示,学生参与度和课堂互动频率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为后续知识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3.2 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增强

循序渐进的整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知识结构,实现概念的深度理解与迁移应用。实践表明,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后,能够更好地理解复杂概念和解决综合问题。例如,在几何图形与面积计算教学中,学生能够将基础的图形面积计算技能应用于综合问题解决中,体现出知识理解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

3.3 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发展

整体教学强调从具体操作到抽象理解的认知递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实践表明,学生在面对应用题或开放性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分析、制定解题策略并进行验证,体现出思维能力的提升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增强。

四、实践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4.1 教学资源与时间安排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整体教学和循序渐进的实施需要更多的课堂时间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一些教师在时间紧张或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完整实施整体教学策略,影响课堂效果。对此,可通过优化课堂结构、整合校内外资源、利用信息化工具辅助教学,缓解资源与时间压力。

4.2 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设计能力不足

整体教学要求教师具备系统的知识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环节安排上经验不足,容易导致教学脱节或内容重复。为此,教师需加强培训与交流,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同时进行教学反思和实践调整,实现课堂效果优化。

五、结语

小学数学整体教学循序渐进的实践表明,通过系统化的知识设计、合理安排课堂环节以及有效的评价反馈,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知识掌握水平和思维能力。未来,小学数学教学应继续探索科学的整体教学设计方法,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多样化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和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 高文娟.单元整体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应用分析[J].理科爱好者,2023,(06):182-184.

[2] 王婷.大概念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实践研究——以“乘法”单元为例[J].理科爱好者,2023,(06):209-211.

[3] 刘秀华.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价值与实施——以“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3,(27):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