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探究

作者

黄玉鹏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黄羊川大湾小学

一、优化调整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是影响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质效的主要因素,对此,需立足乡村振兴背景,通过增加经费投入、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以及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等多项工作的有序实施,在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调整的基础上,切实推动农村小规模学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在增加经费投入方面,政府部门需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通过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专项资金的设立,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改善、设施更新等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在此期间,还需依托经费分配机制的合理引入与应用,切实保障政府教育经费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中的分配合理性[1]。

其次,在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需以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的科学应用为基础,加快推进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设工作,并借此实现对于课程资源、课件资源等多项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以便通过农村、城镇教育资源共享的方式,助力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同时,还可借助在线教研等活动的组织开展,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带来更加丰富且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而借此有效拉近城乡教育差距。

再次,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方面,需根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发展要求,科学制定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以便在优化学校环境的同时,为农村小规模学校配备相应的标准化教室等教学基础设施以及食堂等基础生活设施,进而为农村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保障。此外,乡村振兴背景下,还需通过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依托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期间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并以此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同时,切实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为其建设发展提供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保障。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需针对教师补充机制进行科学创新,并依托教师专业培训活动的组织开展,全面充实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队伍。

分开来看,在针对教师补充机制进行科学创新时,需做好人才优惠政策制定工作,从政策层面出发,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对于专业教师人才的吸引力。如,适当调整教师薪资、合理予以特殊津贴等等。同时,依托定向培养等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为农村小规模小学定向输入专业教师资源。

在教师专业培训活动期间,需从乡村振兴背景出发,结合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要求,科学编制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培养方案,打造专业化教师培养机制,并在充分考虑教师自我提升需求的基础上,使专业培训活动的组织开展能够更具针对性。培训内容方面,应针对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确保在参与专业培训活动的过程能够及时转变教育理念的同时,借助全新的教育方法,为后续教育目标的实现做好铺垫。在此过程中,还需组织引导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研究等工作中,借此实现对于教师专业视野的有效拓展,最终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奠定良好的专业师资队伍基础。

除上述内容外,还应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重点关注教师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改善,通过教师宿舍、食堂建设,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日常生活水平,并结合教师评价机制的合理引入,及时发现并处理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与心理问题,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的同时,帮助教师获得良好的职业归属感,以便在确保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队伍稳定性的基础上,使其能够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主动贡献自身力量,进而助力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依托教学模式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需重点关注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依托教学模式探索、课程设置调整以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等多项工作的有序实施,在助力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提高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效率。

教学模式探索工作中,需从农村小规模学校具有的特点出发,通过小班化、复式教学等新兴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真正寻找到适合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小班化教学关键在于以学生为核心,通过密切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状况,依据学生提出的具体学习需求,制定具备差异化、个性化特征的教学方案。复式教学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弥补师资力量存在的不足及学科课程的缺失。在此过程中,需组织引导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积极展开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工作,以便借助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实现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高效培养,并以此助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进一步发展[2]。

课程设置调整工作中,需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指引,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在确保语文等主要课程教学工作开展质效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开设音乐、体育等其他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助力。同时,还需根据农村地区具备的独特教育资源,加快推进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以便通过拓展教育资源,助推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期间,需明确传统评价方式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学生学习过程、态度等多项因素,依托科学构建的多元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动态、全面评价。此外,还应通过强化教学质量监督反馈力度的方式,做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评估工作,进而及时处理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教育实践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以此助推农村小规模学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规模学校需紧握乡村振兴战略所带来的发展契机,加大发展探究力度,以便在优化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环境、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农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振华.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内涵发展:框架、困境与路径 [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 16 (04): 34-41.

[2]朱雷会.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小规模学校体育生存与发展路径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22.

[3]陈思.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与发展路径研究[D]. 华东交通大学, 2022.

注:本文系 2023 年度武威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课题名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WW[2023]GH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