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记忆理论视域下提高小学生语文背诵能力的策略初探

作者

汪丹萍

江苏省常州市华润小学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与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语文背诵作为语言学习的核心环节,其教学优化对于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认知能力与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背诵教学仍面临理论指导不足、方法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亟待教师基于记忆科学理论,结合不同学段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构建科学化、多元化的背诵指导体系,实现背诵效能的优化,为学生在信息时代的语文学习与终身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问题缘起

在语文学习中,背诵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许多学生对背诵存在畏难情绪,普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记忆效果不佳,难以形成长期记忆。此外,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不足,教学方法多以机械重复为主,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导致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随着年级升高,背诵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学生背诵压力增大,进一步影响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现今,教育神经科学蓬勃发展,脑科学与记忆理论的深度融合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脑科学的进步揭示了记忆形成的神经机制,为记忆理论提供了坚实的生物学基础。记忆理论也不断深化,从早期的多存储模型到复杂的工作记忆模型,为理解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框架。这些理论表明,间隔重复、深度加工等策略能有效增强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

因此,本研究将聚焦于记忆理论与语文背诵教学的结合,探索科学的背诵策略,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背诵能力,为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二、理论支撑

记忆理论认为记忆是一个动态的、多阶段的信息处理过程,主要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环节。编码是信息输入大脑的过程,深度加工比浅层加工更能增强记忆效果。存储是信息保持的过程,分为短期存储和长期存储,长期记忆的形成依赖于神经连接的强化。提取是信息调用的过程,提取线索和提取策略对提高记忆效果至关重要。

双重编码理论由加拿大心理学家帕维奥提出的,认为人类的认知系统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编码系统:表象系统(非言语系统)和语义系统(言语系统)。表象系统处理图像、声音等非语言信息;语义系统处理语言文字信息。两个系统相互影响,通过同时用视觉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可以增强信息的回忆与识别。

根据双重编码理论,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以通过语言编码和视觉表象编码相结合。语言编码侧重于文字和韵律结构,视觉表象编码通过构建生动画面加深记忆。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韵律节奏感强,易于记忆。同时,通过联想黄河之水从天而降的壮丽景象,视觉表象与语言编码结合,使记忆更加牢固。这种方式不仅加深记忆,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涵。

三、记忆理论视域下提高小学生语文背诵能力的策略建议

基于记忆理论,本研究针对小学生古诗词和文现代文背诵,分学段提出策略建议。

1.古诗词背诵策略

(1)低年级:成为歌颂者,循环大声朗诵,感受韵律美

依据痕迹衰退说,重复学习能巩固记忆痕迹,熟读使信息在大脑中重复呈现,加深记忆。从信息加工理论看,熟读是信息编码和存储的过程。重复诵读法适合各年段,尤其适合低年段学生,他们注意力难长时间集中,此法简单直接,能加深印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遍数多,音韵和文字意思、道理自然懂。

(2)中高年级:成为沉浸者,领悟诗意,深度理解内涵

心理学记忆规律表明,记忆效果与理解程度成正比,有意义材料遗忘速度慢。学生理解越深,效果越好,遗忘越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易掌握知识联系。在背诵古诗时,了解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诗词含义,体会情感和意境,有助于深刻记忆。理解记忆法适用于中高年段学生。如背诵陆游《示儿》,了解宋代统治集团屈辱求和,陆游主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愿望,临终写下绝笔诗。学生了解背景,更能理解诗人期盼的心情,有助于记忆全诗。

(3)中高年级:成为联想者,借助意象,体悟诗词意蕴

依据信息加工理论,联想背诵是在编码阶段建立丰富联系,把要记忆的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结构、过往经验关联的背诵方式。如背诵古诗时,联想描绘画面、作者生平经历等,多维度编码,能使信息更好进入长时记忆存储系统,提取更容易。

2.现代文背诵策略

(1)巧妙借助关键词,构建背诵图式

关键词记忆依据提取线索理论,让关键词充当记忆仓库路标,激活相关记忆网络。关键词记忆法适合三个年段,尤其适合中高年段。如指导《秋天的雨》背诵时,引导学生抓色彩、气味、声音三个方面。色彩方面,关注表示颜色的关键词,记住这些词,能联想起秋雨带来的五彩画卷及相关语句。气味方面,抓关键短语,从这些气味关键词回忆起秋雨藏着好闻气味的内容。声音方面,关注秋雨声音关键词,回忆相关内容。通过关键词背诵,减轻了记忆负担,还能增强内容关联性理解

(2)依据想象画面,优化背诵过程

画面想象法依据双重编码理论,想象画面背诵时,同时激活言语系统和非言语系统。画面与句子相互联系,双重编码使记忆更深刻。画面想象法适合三个年段学生,尤其是写景状物类现代文。如《观潮》中描写大潮来临情景,想象自己置身钱塘江,联想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画面,根据画面回忆内容。画面信息与课文句子同时编码存储,增加提取线索,使记忆和提取更容易。

(3)合理划分段落,把控背诵节奏

分段背诵法依据组块理论,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将较长内容分成段落背诵,降低记忆难度,能使大脑更有效编码、存储和提取信息。分段背诵法适合三个年段,尤其适合中高年段长篇课文背诵。如五年级上册《白鹭》,让学生先背诵外形描写部分,再逐步背诵活动画面,降低背诵难度,提高记忆准确性。

四、研究展望

本研究对小学生语文背诵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未来研究将在完善策略基础上,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延伸拓展。纵向方面,探索记忆策略向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迁移,分析其在不同难度材料中的适用性和长期影响。横向方面,尝试开发校本记忆训练课程,结合记忆理论和认知心理学成果,设计适合不同年段学生的记忆训练模块,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记忆策略。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记忆理论视域下小学生语文背诵能力的策略初探,提供了多种记忆策略以提高背诵效率和兴趣。小学语文背诵教学是一个复杂且不断发展的领域,需要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未来将进一步完善记忆策略体系,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并向非背诵类语文任务迁移。希望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高效、愉悦的背诵学习体验,助力他们提升语文素养。1

1 本论文为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教科研课题《记忆理论视域下提高小学生语文背诵能力的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