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户外自主游戏中幼儿风险评估能力发展的支持策略研究

作者

谭梨莉

重庆市开州区云枫第二中心幼儿园 405400

引言

在当代幼儿教育理念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户外自主游戏日益受到重视。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促进身体发展与社交能力,更在于为幼儿提供一个真实、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探索空间。在这一空间中,幼儿通过攀爬、奔跑、协作、尝试等方式主动建构对环境与自我的认知。然而,自主性增强的同时,潜在的风险也随之显现。传统教育中对安全的绝对化追求往往导致过度保护,抑制了幼儿面对风险时的判断与决策能力发展。

一、户外自主游戏中风险评估能力的内涵与价值

(一)风险评估能力的幼儿化理解

在幼儿发展阶段,风险评估能力并非指成人式的理性计算或概率判断,而是一种基于感知、经验与情绪反应的综合认知过程。它体现为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对潜在危险的觉察、对行为后果的预判以及对自身能力的初步评估。例如,当幼儿站在攀爬架高处时,其是否继续向上或选择安全路径,往往依赖于对高度的视觉感知、过往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记忆以及身体平衡感的即时反馈。

(二)户外自主游戏作为风险学习的独特场域

相较于结构化、规则明确的室内活动,户外环境天然具备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为风险评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践机会。自然地形的起伏、器械材质的差异、天气变化的影响以及同伴互动的不可预测性,共同构成一个多维风险情境。在自主游戏中,幼儿拥有选择权与决策权,这种自主性激发了其内在的责任感与控制感。当幼儿自主决定是否跨越小沟、是否从滑梯高处滑下时,他们实际上在进行一次微型的风险决策实验。每一次尝试与调整,都是对自身能力边界与环境风险边界的重新界定。

二、教师支持策略的构建与实施路径

(一)从“管理者”到“支持者”的角色转型

传统户外活动中,教师常以安全监督者的身份出现,通过指令、限制与禁止来规避风险。这种管理模式虽能短期降低事故率,却剥夺了幼儿学习评估风险的机会。有效的支持策略要求教师实现角色的根本转变:从风险的“控制者”转变为能力的“促进者”。这意味着教师需克制即时干预的冲动,转而通过观察、倾听与提问,引导幼儿自主思考。例如,当幼儿准备攀爬较高结构时,教师可询问:“你觉得哪里可能有点难?需要什么帮助?”而非直接说“不能爬那么高”。

(二)提问与对话:促进风险认知的思维工具

语言是发展幼儿风险评估能力的重要媒介。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可有效激活幼儿的元认知,促使其将隐性的风险感知显性化。提问应避免是非判断(如“这样危险吗?”),而应聚焦于过程与选择(如“你是怎么决定走这条路的?”“如果风很大,你觉得会发生什么?”)。此类问题鼓励幼儿回顾决策过程,反思行为后果,从而深化对风险的理解。此外,教师可在游戏后组织集体讨论,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冒险故事”与应对策略。这种叙事性反思不仅强化了个体经验,也使同伴间的策略得以传播与借鉴。例如,一名幼儿讲述“我看到木板有点晃,就蹲着慢慢走”的经历,可为其

他儿童提供具体的风险应对范例。

三、环境创设与家园协同的系统支持

(一)设计具有“挑战梯度”的游戏空间

物理环境是影响幼儿风险评估能力发展的基础性因素。理想的游戏环境不应是“零风险”的平整场地,而应具备层次化的挑战结构,即“挑战梯度”。这意味着同一游戏区域应包含不同难度级别的活动选项,使幼儿可根据自身能力与意愿选择适宜的挑战。例如,一个攀爬区可同时设置低矮稳固的木架、中等高度带扶手的结构以及较高且需平衡技巧的路径。这种设计允许幼儿在成功完成低阶挑战后,自然过渡到更高难度任务,实现能力的渐进式发展。此外,环境材料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松散的沙石、可移动的木板或随风摆动的绳索。这些非固定元素迫使幼儿在每次游戏中重新评估情境,避免形成机械化的应对模式。重要的是,环境的挑战性需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匹配,并定期调整,以维持其“可达成但需努力”的激励状态。

(二)引入“风险标识”与幼儿参与的环境管理

环境支持不仅体现在物理结构上,还可通过符号系统增强幼儿的风险意识。与成人化的警告标志不同,面向幼儿的“风险标识”应采用直观、可理解的视觉符号,如用波浪线表示“地面可能滑”,用虚线箭头表示“此处可跳跃”。这些标识不用于禁止行为,而是提供信息提示,供幼儿在决策时参考。更进一步,可鼓励幼儿参与环境风险的识别与标识制作。例如,在教师引导下,幼儿可共同讨论“哪里容易摔倒”“哪些器械需要小心”,并绘制自己的安全提示图。这种参与式管理不仅提升了幼儿的责任感,也使其对风险的理解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建构。当幼儿自己发现并标记“这块石头很松”时,其印象远比教师告知更为深刻。

结论

户外自主游戏中幼儿风险评估能力的发展,是安全与成长辩证统一的体现。有效的支持策略不应以消除风险为目标,而应致力于构建一个既能提供适度挑战又能保障基本安全的教育生态。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变、提问式引导的运用、动态观察的实施,以及环境挑战梯度的设计和家园理念的协同,可系统性地促进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发展风险识别、判断与应对的能力。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更深层地促进了其认知整合、情绪调节与社会性发展。真正的安全教育,是赋能而非限制,是引导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与风险共处,从而成长为更具判断力、责任感与韧性的个体。

参考文献:

[1]刘怡杉.幼儿园大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的策略研究[D].吉林外国语大学,2025.

[2] 刘丹 丹. 促 进幼儿 深度 学习 的户外 自主 游戏策 略[J]. 读写算,2025,(01):26-28.

[3]陈滇.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中风险及其管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