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数智化技术破解高中地理难点教学的案例研究

作者

师彩云

江苏省苏州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21502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智化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自然、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往往存在教学难点。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探讨数智化技术如何帮助解决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以期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数智化技术概述

1.1 数智化技术的基本概念

数智化技术是指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实现信息的精准处理与智能分析的技术体系。它融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旨在提升数据的应用价值和信息的处理效率。在教育领域,数智化技术被广泛用于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及促进个性化学习。通过数智化技术,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教学资源,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提供更为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1.2 数智化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数智化技术在各学科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教育创新带来了新的生机。在数学教学中,专门的学习软件可以提供即时反馈,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纠正错误,提升理解能力。在科学教学中,虚拟实验室和模拟工具使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体验。此外,在语言学习中,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并提供个性化的反馈。总的来说,数智化技术通过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和互动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各学科的融合与创新,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和灵活。

在地理教学中,数智化技术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三维可视化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地理信息,如地形、气候和人口分布等。这种可视化效果有效地减少了抽象概念带来的理解困难。另一方面,通过互动式在线平台,学生可以参与虚拟实地考察,增强对地理环境的真实感知。同时,数据分析工具有助于学生进行地理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锻炼他们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分析

2.1 学生学习地理的常见难点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学生常常面临抽象概念理解的挑战。这些概念包括地理环境的动态变化、气候类型的分类以及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等。这些内容往往需要学生进行高度的概念化思考,而缺乏直观的视觉支持,容易导致理解上的困难。此外,地理学科特殊的术语和符号也可能让学生感到陌生和困惑,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数据分析、图表解读时,学生很可能因为对数据和趋势的模糊理解而难以作出准确判断,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学习困难。

除了抽象概念的理解问题外,地理思维方式的培养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大难点。地理思维包括空间思维、系统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多种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在处理地理问题时缺乏必要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2.2 数智化技术破解难点的途径

可视化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抽象概念理解的困难。通过图形化和动态模拟,复杂的地理现象得到形象化呈现,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地理环境的变化。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虚拟现实(VR)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探索不同的地理区域,观察地形特征、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这种图形化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还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

开发互动式学习平台也是破解地理学习困难的重要途径。这些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实时反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在线测验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在互动中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互动平台还可以设计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提高他们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研究:数智化技术在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3.1 实践背景

本案例研究选取某市重点高中的地理教学实践,该校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的学生群体主要由家庭背景优越的中等专业学校及普通高中的学生构成,整体学业水平较高,学习意识强。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教育背景,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存在差异。许多学生对地理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抽象概念和思维方式的理解上,仍面临一定挑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明确了几个核心的教学目标:首先,通过引入数智化技术,提升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其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最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传统教学理念不同,学校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通过探究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3.2 案例实施过程

在实施数智化技术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选择与设计。以“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为主题,内容涵盖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等方面。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和课堂调查,发现学生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学内容不仅要确保科学性,还需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将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和实际调查等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还融入了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及其后果等,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现象。

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选择了一系列数智化工具。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气候变化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不同地区气候变化的趋势。此外,教师还引入了虚拟现实(VR)技术,创建沉浸式学习体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气候区域的环境特征。在线互动平台也被广泛应用于课堂讨论和知识测试,学生通过平台提交问题和观点,从而进行积极的交流和合作学习。这种多媒体和多平台的结合,不仅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还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

三、总结

研究探讨了数智化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了其在破解教学难点方面的有效性。数智化技术不仅帮助学生克服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还促进了地理思维方式的培养。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数智化工具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改善了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罗姗,张胜前,梁美容.数智化浪潮中地理教学的变革:多元互动与主体重塑[J].地理教育,2025,(08):8-18.

[2]周玄德,高燕.数智化背景下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22(08):151-155.

[3]陈实,田乐同.AI 赋能地理教材数智化的逻辑框架与实践策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5,(0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