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与实践

作者

郭佳

青海省西宁市虎台中学 810000

实数运算作为初中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是衔接有理数运算与代数式、函数运算的关键纽带。深度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主动建构与意义联结,本文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导,结合初中实数运算的教学难点与学生认知特点,通过优化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实数运算知识体系,为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质量提供实践参考。

一、选课背景

本节课是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实数》,实在学生学完实数这一章的全部内容进行的,在本节课的前一节课复习基础概念,本节课重点复习实数的计算,以及期末调研卷中的常见题型。从“知识重复”转向“思维重构”,通过结构化整合、问题化驱动、迁移化应用,实现知识的内化、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落地。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复习引入

1、开方:复习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运算符号。

2、公式:复习平方根的一个公式,算术平方根的两个公式,立方根的三个公式.

3、相反数:复习 ∝ ;-(α-b);- (a+b )的相反数是。

4、绝对值:复习|a|;|a﹣b|; ∣a+b∣

5、比大小:先估算;后平方、立方后,再比较

设计意图:将课前引入制作成导学案,通过先自主梳理后课堂强化的模式,提升复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将开方运算(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极其公式、相反数、绝对值、比大小等基础且易混淆的知识点整合呈现,引导其主动回顾旧知、梳理知识脉络,为后续复杂数学问题的解决筑牢根基。

教学引导:学生前一天填写。此部分知识点是将本章的易错知识点进行整合与浓缩,课堂上教师提问互动、即时纠错,精准定位学生对概念理解的盲区与运算误区。

(二)新课讲授

1、计算:每组设计两道题

第一组:设计基础的实数计算第二组:设计开平方和开立方的计第三组:设计带绝对值且有根号的运算

设计意图:遵循由浅入深、梯度递进原则,聚焦实数运算核心能力。第一组基础实数计算,覆盖加减乘除、乘方及分数运算,旨在夯实运算基础。第二组开平方与开立方计算,突破平方根、立方根运算易错点。第三组带绝对值且含根号的运算,综合考查学生对绝对值性质、根式化简及综合运算能力,培养其分类讨论的意识。通过分层训练,全面提升学生实数运算的准确性与熟练度。

教学引导:教师将每组题的第一题作为例题讲解,第二题让学生自主练习,可挑选三名同学上黑板解答,对于学生的错题,教师再加以纠正。

2、利用数轴进行实数化简

第一题:数轴上给出 a,b 两个实数,区分正负,化简题目包括绝对值的化简和去根号的化简;

第二题: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入 a,b,c 三个字母,加强难度。

设计意图:紧扣“数形结合”核心思想。第(1)题作为例题,通过两个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建立思维路径。第(2)题增加到三个实数,强化学生对多个变量的分析能力。整体设计由简到繁、梯度清晰,帮助学生理解绝对值性质,熟练掌握利用数轴进行实数化简的方法。

教学引导:第(1)题教师讲解,带领学生观察数轴上两点位置,分步分析:① 确定实数符号; ② 判断绝对值内式子的正负; ③ 依据绝对值性质去掉符号; ④ 合并化简。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教师对个别疑问进行指导。

3、 0+0=0 型

(1)已知 ,求 m2+n2 的平方根(2)若 ,则 7m+n 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设计意图:聚焦“绝对值、平方、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核心知识点,通过· ⋅0+0=0 ”型的典型例题展开教学。再通过补充练习巩固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非负性概念的理解。

教学引导:先复习绝对值、平方、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再将第一题作为例题,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

4、综合题

例:已知 a,b 互为倒数,c,d 互为相反数,∣e∣是﹣ 的绝对值,f 的平方根是±8.求 的值 。

设计意图:聚焦倒数、相反数、绝对值、平方根等核心概念的综合应用,明确“先求字母值,再代入计算”的解题逻辑。通过典型例题示范,强化学生对实数核心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培养学生严谨的审题习惯和综合运算能力。

教学引导:先提问倒数、相反数、绝对值、平方根等核心知识,纠正概念混淆、计算失误等常见问题,再将第一题作为例题,第二题留给学生独立完成。

5、平方根分类题

① 已知a﹣1 和 5-2a 是 m 的平方根, m 的值是多少② 已知 a﹣1 和 5﹣2a 是 m 的两个平方根, m 的值是多少③ 已知 m 的平方根是 a﹣1 和5﹣2a,m 的值是多少

设计意图:本设计围绕平方根核心性质,通过三组递进式分类题展开教学。题目通过对比 ①②③ 题的细微差异,引导学生精准辨析“是平方根”与“是两个平方根”的区别。通过典型例题对比、分类训练,帮助学生突破误区,提升审题的严谨性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

教学引导:此题可派学生上讲台讲解,教师把学生讲解不透彻的地方进行补充。

6、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设计成三问例题,数字包含无理数。第一问已知两点,求两点间的距离;第二问已知一个点和两点之间的距离,求另外的一个点要分类;第三问设计成含绝对值的化简,将未知数 x 给一个范围,去绝对值时有正负性。

设计意图:立足实数概念与数轴的融合,结合数轴距离公式,将抽象的实数运算转化为直观的几何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既帮助学生夯实概念基础、规范解题步骤,又引导其掌握“以形助数”的解题方法。

教学引导:提问实数概念及数轴距离公式,快速唤醒旧知。再设计成小组讨论,组内成员共同研究此题,再派小组的组长讲解,教师作为补充。

三、设计说明

1. 设计理念: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通过梳理核心概念的逻辑关联,引导学生将碎片化知识整合为结构化网络;同时注重知识的迁移应用,达成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 设计思路:一是知识唤醒与梳理,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回顾核心知识点,明确知识间的层级与联系;二是重难点突破与深化,针对高频易错点设计对比辨析、变式训练,结合例题精讲点拨思维误区,深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三是综合应用与提升,设置梯度化、综合性问题任务,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实现知识的深度内化。

3. 设计特色: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梳理、合作探究、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贯穿思维训练主线,从概念辨析到逻辑推理,再到综合应用,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严谨思维与创新意识,切实提升复习课的实效性与深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温展平.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为例,《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

[2] 陈伟涛. 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 略 [J]. 数理天地(初中版 ), 2024(5): 86-88[2024-06-25].

[3]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