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中职教育管理改革对策研究
黄娟
长沙市健康科技中等职业学校 湖南长沙 410300
引言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重塑了社会经济结构与生产模式,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在适应性、效率及人才培养精准性方面面临瓶颈,亟需依托数字化手段推动系统性改革。
1 信息时代中职教育特点
信息时代的中等职业教育呈现出与传统模式显著不同的特征。其核心在于教育过程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模式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变。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能够精准识别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与能力倾向,为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提供可能,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教育资源的形态与获取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虚拟仿真、在线课程等数字化资源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在管理层面,信息化手段渗透至招生、学籍、教学、实训及就业等全流程,促使管理决策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驱动,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与科学化水平。更为深刻的变化体现在产教融合范式的升级,信息技术构建了校企协同的新生态,通过实时共享人才需求数据与远程协作平台,学校能够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确保人才培养规格紧贴产业技术变革与岗位能力要求。这一系列变革对职业教育的管理理念、组织架构及教师角色提出了系统性重构的挑战,要求建立更具弹性、开放性和响应能力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2 信息时代中职教育管理现状
2.1 管理模式转型滞后于技术发展步伐
当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体系仍带有浓厚的传统行政化色彩,未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相匹配。虽然部分学校引入了诸如校园一卡通、线上教务系统等基础信息化工具,但其管理思维内核仍停留于事务性处理与层级化审批,未能实现向数据驱动决策的根本性转变。各部门信息系统往往独立运行,形成诸多“数据孤岛”,难以实现跨业务领域的协同管理与全局优化。这种滞后性导致管理效率提升有限,无法有效支撑个性化教学、精准化实训等新时代教育场景对敏捷管理和高效协同提出的更高要求,技术应用的潜力未被充分释放。
2.2 数据资源利用浅表化且治理能力欠缺
信息时代的中职学校在日常运营中积累了海量的教学行为、学生成长、实训表现及就业追踪等数据,然而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数据的价值多局限于基本的查询与统计功能,未能深入应用于教学过程优化、学生潜能挖掘、专业设置评估等核心环节。缺乏统一的数据治理标准与整合平台,导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格式各异,难以进行有效的关联分析与深度挖掘。这一现状使得管理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既往经验而非客观数据洞察,制约了学校教育管理科学化与精准化水平的提升。
2.3 产教融合管理协同性不足与生态构建薄弱
信息时代要求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建立更为紧密和动态的联结,然而现行管理机制在促进深度产教融合方面面临显著挑战。校企合作的信息沟通多依赖于传统的人际联络与项目对接,缺乏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的实时、高效、透明的协同平台。产业端的技术迭代趋势与人才需求变化无法迅速转化为教学端的培养方案调整与课程内容更新,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时差”与“管理壁垒”。这种协同性的不足阻碍了真正意义上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使得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与产业发展的需求侧难以实现同频共振,影响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3 信息时代中职教育管理改革对策
3.1 构建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破除数据孤岛
该平台需从根本上打破各部门信息系统长期存在的隔离状态,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与安全可靠的接口协议,实现招生注册、课程安排、实训记录、就业追踪等核心业务数据的无缝流通与深度融合。借助平台的数据集成能力,管理者可实时获取从课堂教学互动、技能实训考核到顶岗实习表现的全流程动态信息,并利用商业智能工具进行生源分析、学业预警、资源使用效率等多维度交叉分析。这不仅为专业设置的市场适应性优化、课程体系的动态化调整、教学效果的多维度评估、个性化学习路径的精准规划以及实训基地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更能从根本上推动学校管理机制实现深刻变革,促使其从传统的事务性、被动响应模式,全面转向基于大数据的主动预警、智能研判和科学决策的新型运行范式。这一转变将有效覆盖招生就业、教学过程、学生发展、质量监控等核心环节,最终构建起一个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引擎,以提升管理效能和教育质量为目标,并以真正服务于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和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的现代化、精细化职业教育治理新模式。
3.2 深化数据治理与赋能,推动决策科学化
在实现数据整合的基础上,必须建立系统化、专业化的数据治理体系,制定涵盖数据采集规范、清洗流程、安全存储与授权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切实保障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及隐私安全。仅仅完成基础统计远非终点,深入挖掘数据内在价值以实现管理赋能才是核心目标。需积极引入学习行为分析、技能掌握轨迹建模、就业质量预测等高级分析工具,将数据洞察深度应用于课堂教学质量诊断、学生综合素质画像构建、课程体系优化以及实训设备智能调度等关键领域。通过开发可视化数据看板与智能报告系统,将分析结论清晰呈现给管理者、教学团队与企业导师,促使各方基于客观证据而非经验直觉制定教学计划、调整培养策略、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全面推动管理决策向精细化、科学化方向转型,有效提升育人质量与服务水平。
3.3 创新产教融合协同机制,打造数字生态共同体
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与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构建开放且互信的校企协同数字平台,已成为破解产教融合深层障碍的重要路径。该平台应成为集成行业人才需求数据、技术演进动态、岗位能力标准以及学校课程资源、实训项目、双师队伍信息的核心枢纽。通过建立实时数据共享机制与云端协作环境,企业技术专家可远程参与专业标准制定、课程开发与教学评价;学校能够及时捕捉产业技术变革趋势,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内容;学生则可获取基于个人能力画像的个性化岗位推荐、职业发展辅导与终身学习支持。这种以数字技术为纽带、以共赢机制为支撑的深度互联,旨在构建一个涵盖学校、企业、学生、行业协会等多方主体,信息实时互通、资源高效配置、责任共担价值共享的职业教育数字生态共同体,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在规模、结构和质量上的全面适配与协同共进。
结束语
信息时代中职教育管理的改革需以技术赋能与管理创新双轮驱动,通过构建智能化管理平台、完善数据治理机制、强化师资数字素养,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迭代升级。未来,中职教育应持续深化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推动管理范式向协同化、个性化、精准化转型,为培养符合数字经济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系统性支撑。
参考文献
[1] 盛少林. 信息时代中职教育管理改革对策研究[N]. 山西科技报,2025-06-12(B05).
[2] 劳 炳 杏 . 信 息 时 代 中 职 教 育 管 理 改 革 对 策 研 究 [J]. 科 技风,2023,(26):59-61.
[3]丁伟.信息时代中职教育管理改革的思考[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一).巨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2:66-69.
[4] 欧尔 鹏. 浅 析信息 时代 中职 教育管 理改 革策略 [J]. 科幻画报,2021,(01) :215+217 .
[5] 刘贻 超. 信 息时代 中职 教育 管理改 革的 思考[J]. 教 育现代化,2019,6(60):286-287.
【
作者简介】:黄娟(1992.03-)女,人,汉族,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