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大意义

作者

郭亮

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那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呢?本文认为,其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解决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对立统一问题。

1、互为前提,有机统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没有绿水青山,再多的金山银山最终都会化为泡影,并且人类作为自然的产物,其本身的诞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绿水青山。同时,绿水青山对金山银山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源供给、产业支撑、防灾减灾、保障健康等方面。例如,森林不仅提供木材,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还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灾减灾等生态服务功能。

经济发展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物质保障。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有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到生态保护中,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得以增加,从而有更多的资金可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政府可以加大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等;企业也能够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污染治理、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等。例如,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正是因为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大幅增加环保资金投入,使得长江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2、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要求的提高,绿色产业、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例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环保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等。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产业,为了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双碳”目标,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成为可再生能源生产大国。

经济发展可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的提升。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企业和政府有更多的资源用于研发和推广环保技术、治理环境污染。例如通过促进环保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管能力,培养和优化环保人才结构等多种途径,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的提升。

3、权衡取舍,动态平衡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进行权衡取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也不能因为过度强调环境保护而忽视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两者的协调发展。通过发展绿色产业、推动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途径,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基础等因素,合理确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和方向。例如再生态脆弱区(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以生态修复和保护为主,发展生态旅游、碳汇经济等绿色产业;在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重点发展高新企业、产业升级(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等。通过差异化策略,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区域经济潜力,最终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

二、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解决了自然资源有限性和人类需求无限性之间的对立统一问题。

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主要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1、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重要要素

生态环境为经济活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这些资源是生产过程的物质基础,优质的生态环境意味着更丰富、

更优质的资源供给,能够保障生产活动的持续稳定进行。同时,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重要要素,还体现在影响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

2、保护生态环境能提升生产力

保护生态环境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降低经济发展的风险和成本,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生态保护能够促进生产力要素的优化和可持续利用,避免因过度开发和浪费导致资源枯竭,保证生产力发展的长期动力。

3、改善生态环境能发展生产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吸引人才、技术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集聚。例如,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减少因环境污染导致的疾病发生,使劳动者能够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生产工作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并且,一个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地方,往往更能吸引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吸引企业投资建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4、美好生活的实现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实现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并且,美好生活不是简单的物质堆积,而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生态环境健康、社会公平共享的有机统一。因此,新时代的生产力发展需要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实现经济繁荣、生态健康、社会公平的协同共进,创造绿色、智能、包容的社会发展新模式。

三、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调共生的新路径,解决了发展的当前性与永续性的对立统一问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为人类破解发展与保护的二元对立提供了创新性的实践路径,其核心突破在于重构了二者的关系逻辑,并通过制度设计、技术革新和利益机制实现协同共生,其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理念创新——从“成本”到增值的进化

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文明将环境视为发展的“成本项”,往往陷入“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性循环。例如英国伦敦的“雾都污染”、日本的水俣病事件等,给相关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欧美国家环境的好转,往往是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人均 GDP 超 2 万美元后才实现拐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新路径的本质,是通过生态资本增值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使保护成为发展的“增值项”。如浙江安吉县通过竹林碳汇交易,每亩林地年增收超 200 元,实现“护林增收”的正向循环。

2、制度创新——多维协同机制

多维协同机制,指通过多个维度的制度创新,确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实现。其一维是空间重构。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基础等因素,通过划定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明确产业准入清单,规划国土空间。其二维是绿色技术创新溢价。即企业或项目由于进行绿色技术创新而获得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绿色采购、市场偏向等额外的价值或回报。其三维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即将生态产品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多种价值形式,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运行方式,如“森林生态银行”、“碳汇”等。其四维是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即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由生态保护受益地区对生态保护地区进行补偿的一种制度安排,如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京津冀水资源横向补偿等。

3、文明形态跃迁意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本质上是推动从“黑色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跃迁。其认知发生了跃迁,重新定义了“财富”的内涵,从将生态环境视为经济发展的“成本”转变为其本身就是“财富”;其社会治理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如河长制、林长制等制度的实施,将生态责任嵌入行政体系,实现了环境治理制度的重大变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层价值在于,它重构了发展逻辑,将生态要素纳入生产力系统的核心维度,从而在哲学层面、制度设计和实践路径上实现了三大突破,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