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信息技术融合背景下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创新模式

作者

王丽君 丁美霞

凉州区西苑实验小学 733000

引言:

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启蒙期,听力作为语言理解与输出的前提,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以往的听力教学往往采取“播放录音—回答问题”的模式,流程机械、内容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听力理解的积极性。而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在提升语言教学互动性、任务性、反馈性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如何通过融合多元技术手段,突破传统教学瓶颈,重构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流程,已成为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小学英语听力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教材内容滞后,缺乏真实语境

目前多数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听力材料设计以对话或短句为主,内容偏向程式化、语境较为单一,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缺乏代入感和情境感。例如学习“go to the park”主题时,音频中缺乏环境音效或真实语速变化,学生只能机械识记词汇与句型,无法将其转化为实际沟通能力。同时,部分材料未能体现语言的情感色彩和文化背景,使学生难以在语音输入中理解语言背后的交际功能和思维逻辑。

1.2 教学方式传统,缺乏互动反馈机制

在实际课堂中,听力教学仍以“放音频—做题目—对答案”为主要流程,教学过程被切割为几个环节,缺少整体性与逻辑推进。学生普遍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无法在学习中形成自主听辨、预测、回顾等听力策略。同时,教师对学生听力水平的掌握多依赖考试或纸笔反馈,无法进行即时评估与指导,容易造成教学滞后与个体差异被忽视。此外,班级人数较多时,教师难以逐一了解学生听力理解过程中的具体困惑,教学精准度不足。

二、信息技术赋能听力教学的路径探索

2.1 多媒体资源丰富语境呈现方式

信息技术提供了大量真实语料资源与辅助工具,有效拓展了听力教学的表达手段与感官通道。通过引入儿童英文动画、实拍生活短片、外教教学实录等素材,教师可以营造丰富的语境氛围,帮助学生将语言与场景、人物、动作进行自然关联。例如在教学“buying snacks”主题时,教师可播放超市购物场景短片,学生通过观察顾客表情、手势与语言互动,增强语义理解能力。同时,视频暂停、慢放、回放等功能支持教师对语言重点进行精细拆解,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节奏。此外,字幕切换功能也有助于学生建立“声音—文字—意义”的多通道连接,提升整体听力感知。

2.2 智慧平台支持交互与即时反馈

融合智慧教育平台如ClassIn、希沃白板、智慧课堂等系统,可以有效提升课堂交互效率和反馈质量。教师在课前可设计个性化听力任务包,学生在课中通过终端设备进行作答,系统实时记录并分析答题情况,帮助教师精准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策略。例如在“weather report”教学中,教师设置选择填空、语音排序、小组对话等任务,平台自动统计学生完成数据并反馈错误分布图,教师可在课后针对性设计补救练习,实现精准教学。

同时,平台内置的语音识别功能还能辅助学生进行跟读模仿,提高语音语调与听辨敏感度,让听说能力同步提升。

三、构建信息技术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

3.1 “情境导入—任务驱动—反馈评估”的三段式教学流程

融合信息技术的听力教学需从内容组织到教学流程进行整体优化,构建“情境导入—任务驱动—反馈评估”的教学流程,促进学生在真实任务中发展听力能力。第一阶段,通过播放主题视频、动画片段或VR场景营造交际情境,如模拟“机场候机”或“快餐店点单”场景,引导学生沉浸式进入语境,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阶段,围绕情境设置任务,如“找出顾客点的饮品种类”“完成对话排序”等,让学生在任务引导下主动提取关键信息,提升目的性听力能力。第三阶段,依托平台数据与AI语音分析工具,对学生听力表现进行即时反馈与评估,教师可据此进行分层指导、分类讲解,推动听力教学个性化发展,真正实现“学—练—评”闭环。

3.2 AI语音识别与智能评价促进“听说结合”

AI语音识别技术为听后训练与表达拓展了新的空间。学生在完成听力任务后,可通过语音助手或专属APP进行跟读、角色扮演、场景复述等口语输出训练,系统实时评估其发音准确率、语调自然度、句子完整性等维度,并给予量化反馈。例如,在“ordering food”听力教学后,学生可模拟顾客点单进行语言输出,AI评测系统在后台生成分析报告,指出发音错误、语义遗漏等关键问题,教师据此实施个性化纠错与指导。这种以AI为支撑的“听—说—评”结合路径,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重听轻说”“只讲对错”的弊端,让学生在语音输入中逐步形成语言输出能力,提升英语综合素养。

总结: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变革动力。从多媒体营造真实语境,到智慧平台增强课堂交互,再到AI识别技术推进个性化训练,教学方式已从传统的“机械输入”转向“智能互动”,学生角色也从被动“听者”转变为主动“建构者”。教师作为课堂设计者和引导者,更应强化技术素养,善于融合平台与内容,重构教学流程,提升教学精准度与生成力。未来,小学英语听力教学应继续朝着“技术+学科”深度融合的方向前行,构建以任务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以评价为驱动的教学新范式,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也为英语教学的智慧升级提供持续动能。

参考文献

[1]尚佳琪. TTS语音合成技术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延安大学, 2024. DOI:10.27438/d.cnki.gyadu.2024.000369.

[2]朱旭. 智能语音合成技术在小学 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J]. 英语教师, 2023, 23 (06): 97-100.

[3]王英.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 [J]. 校园英语, 2021, (49): 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