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课程思政视角下航空服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

王达梓

成都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

引言:技工院校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实训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教师设计专业实训方案,应坚持价值引领与技能训练融合的原则,从学生成长发展和职业规划视角分析问题,设计实训情境、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训练形式,在实践中塑造专业人才的价值观。

一、航空服务专业实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破解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航空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道德素养能力兼备的人才,在实际从业中维护国家安全,提升行业竞争力,因此航空服务专业应将思政目标与实训环节融合,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要求。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思政课与专业课实训内容各自独立,教师未能凸显专业技能培养中的思政教育效果,导致素质教育理念难以落实,课程思政改革旨在打破二者之间的壁垒,发挥协同育人的合力作用,培养“德技兼备”的人才。

二、课程思政视角下航空服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深入挖掘航空服务的思政元素,设计实训思政目标

航空服务专业的实训教学内容广泛,包括客舱服务技能实训、形象设计与化妆技巧实训、客舱安全演示与紧急撤离等实训内容,在训练学生综合技能的同时,应根据实训内容,设置敬畏生命、勇于担当、团队协作、坚守职业道德等训练目标[1]。

以“客舱应急处置训练”为例,应急处置旨在保障旅客的生命安全,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教师应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这一训练内容深刻体现了党和国家“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立场,因此立足于课程思政视角,应着重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的价值观。客舱应急处置属于高度协同作战的内容,在学生实训过程中,一些教师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以及集体主义精神设置为思政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高效沟通、默契配合、明确分工的能力,学生以思政目标为指引,灵活处理了高压和混乱的客舱情况,培养并强化了符合职业要求的心理素质。

(二)设计项目化任务,提高突发场景的应变能力(项目化模块思政融入)

航空服务专业实训内容复杂,需要以具体场景为依托,在训练中设置突发状况,观察评估学生技能掌握水平,以及道德素养能力。项目化任务教学,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教育模式,有助于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情境,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性地培养道德素养[2]。

例如在训练客舱服务技能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结合训练内容,以及学生的综合情况,设计了“直接准备阶段”“特殊旅客服务”等项目任务。学生在“直接准备阶段”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为其设计了航班前 1 小时模拟情境,进一步细化了训练任务,学生扮演乘务组,在协作中完成紧急设备检查、餐食核对等任务,教师观察记录不同学生的操作流程,同时分析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是否遵循职业标准规范,对应急设备的检查能否达标,从而培养其规则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特殊旅客服务是客舱服务训练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应变能力要求较高,在项目任务训练中,一些教师引导部分学生扮演三类特殊旅客,并设定“无陪同儿童”“轮椅老人”“孕妇”等具体场景,要求学生结合现场情况,制定全流程服务并提高执行能力,在这一情境中,学生可以在与乘客沟通过程中,以尊重对方的语言表达方式处理问题,保持职业态度,避免出现焦躁或欠缺沟通耐心的问题,训练个性化的服务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尊重、包容、关爱”的服务理念,将中国民航“真情服务”理念融入操作,达到培养人文关怀、同理心的思政育人目标。

(三)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完善

首先,技工院校应着眼于双维度评价层面,建立“技能 + 素养”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专业技能方面,应结合实训教学的结果,综合分析学生在行李托运、客舱服务流程、安全演示等专业操作方面的技能熟练度,同时分析全体学生对待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是否能够灵活应对航班延误、旅客冲突、紧急撤离等突发状况。在素养维度,应观察记录学生在实践训练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其是否具备职业忠诚、社会责任感、安全与服务意识的思想政治素养。

其次,技工院校应开展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工作,在各项实训活动开展过程中,详细记录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处理矛盾的态度,并关注其职业素养的动态变化。例如在过程性评价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结构化观察量表,动态分析学生在模拟舱服务、应急演练过程中的言行举止,观察学生在处理分歧的过程中,能否清晰理性地表达不同意见,是否可以认真倾听对方的观点,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和依据。在发展性评价方面,教师应要求学生定期记录参与实训项目的过程,详细描述团队协作中的分歧和困难,以及最后采取了何种处理方式,反思自己的处理方式是否符合素养要求。

(四)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挖掘与融合能力,直接影响专业与思政内容的融合效果,因此技工院校应着眼于教师视角,从专项培养和跨学科协同教研方面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例如技工院校为教师提供专项培养和实践机会,组织教师深入到航空公司或机场一线岗位参与高规格的行业培训,在培训工作中深刻感受航空服务的职业精神,以及行业标准的权威性。同时可以构建专项教学能力工作坊,将航空服务课程思政划分为安全思政、服务思政、应急思政等各个模块,邀请思政专家或者行业模范开展教育讲座。跨学科协同教研是全面发展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关键,技工院校可以立足于宏观层面,构建多元化的协同教研团队,以专业核心教师、思政部骨干教师、相关通识课教师、行业专家为团队成员,基于课程思政视角开展实训课程。

三、结束语

作为技工院校航空服务专业的老师,推动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实训教学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契合行业需求的必然选择。实训内容是航空服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在专业实训过程中,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引领与专业实训深度融合,通过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设定思政教育目标,从项目化任务思政融入、完善评价、提升师资等方面着手,实现技能与价值观协同培养。虽在改革中存在挑战,但持续深化探索,能为技工院校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注入思政活力,培养更多德技并修的高素质航空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池锐宏.课程思政视域下民航服务类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以“客舱应急处置训练”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4(3):121-124.

[2]李志彦.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航空服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