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美育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探究
朱虹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引言
当前,新质生产力正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深刻改变着产业结构与就业市场,对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职业教育多聚焦于专业技能传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人文素养与综合职业能力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与人文情怀,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探究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美育如何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不仅是职业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顺应时代发展、服务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1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理论内.1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与人才需求逻辑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具有技术迭代快、产业融合深、绿色低碳化等核心特征,其发展不再单纯依赖传统要素投入,而是更加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跨界整合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意识。从人才需求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不仅需要掌握专业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更需要能突破技术瓶颈、适应产业变革、兼具人文素养与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人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快速掌握新技术、适应新岗位,同时拥有良好的协作能力与人文底蕴,以应对复杂的工作场景与社会需求。
1.2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与目标定位
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体现在其职业性与教育性的有机统一,既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满足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又要坚守教育的育人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质量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需实现多维度突破。从技能培养来看,目标应从“掌握现有技能”转向“具备技能更新与创新应用能力”,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技术与产业发展步伐;从素养培育来看,需强化人文素养、创新素养与职业素养的融合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与职业适应性;从价值引领来看,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将个人职业发展与产业升级、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只有明确这样的目标定位,高质量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使命。
2美育赋能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功能
2.1美育的本质内涵与教育价值
美育即审美教育,其本质内涵是通过引导受教育者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提升审美素养与人文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育并非单纯的艺术技能训练,而是渗透于教育全过程的育人活动,能帮助个体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感知美、理解美的能力。从教育价值来看,美育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缓解职业教育中过度注重技能训练带来的功利化倾向,同时激发人的创新思维——审美过程中对“美”的追求,往往能促使个体突破思维定式,产生新的想法与创意,这对职业教育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2美育与职业教育的内在耦合性
美育与职业教育存在显著的内在耦合性,二者在育人目标与内容上相互契合。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而技术的精进往往与对“工艺美”“产品美”的追求相伴,如机械设计中的结构美感、服装设计中的造型美感等,这些都需要审美素养的支撑。同时美育所培养的专注、严谨、创新等品质,与职业教育所需的工匠精神高度一致。此外美育能弥补职业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短板,通过融入专业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提升人文底蕴,实现“技能”与“素养”的协同发展,这与职业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目标完全契合。
3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美育赋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3.1目标维度:以美育重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
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教育需以美育为抓手,重构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摆脱传统“重技能、轻素养”的单一导向。一方面,将审美素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明确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使美育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如在机械专业 机械产品造型审美设计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美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 业价值观,将 ”的追求融入职业发展,培养学生对职业的热爱与敬畏,塑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学生在追求职业技能提升的同时,实现精神层面的成长,契合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全面素养的需求。
3.2内容维度:美育元素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机制
在内容维度,构建美育元素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机制,关键在于深入挖掘不同专业领域中的美育资源,并将其系统融入专业课程体系。首先需对各专业课程进行美育元素梳理,明确不同课程中可融入的审美点,如机械专业中的机械结构对称美、电子专业中的电路布局秩序美、烹饪专业中的菜品造型美等。其次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采用“专业知识+美育案例”的模式,将美育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例如在讲解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时,不仅传授设计原理与技术,还分析优秀设计作品的审美特征与文化内涵。最后开发专门的美育融合课程或模块,如“职业美学”“专业审美与创新”等,系统教授与专业相关的审美知识与创新方法,通过这样的融合机制,使美育内容与专业教育深度契合,避免美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
3.3实施维度:美育赋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在实施层面,需创新美育赋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推行“工学一体化”的美育实践模式,将美育融入实习实训环节,如在企业实习中,引导学生观察企业产品的设计美感、生产流程的秩序美,鼓励学生参与产品的优化设计,将审美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搭建多元化的美育实践平台,如举办专业技能与审美创意结合的竞赛、建立校企合作的美育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感受美、创造美的实践机会。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美育素养与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在日常教学中有效融入美育元素,推动美育赋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地实施。
结语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职业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美育作为重要的育人手段,在赋能职业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剖析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理论内涵,明确美育与职业教育的内在耦合性,进而从目标、内容、实施三个维度探索美育赋能的具体路径,可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实践探索,不断完善美育赋能机制,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培养更多兼具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高质量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杨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高职美育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5,(15):33-35.
[2]张利海,周化光,郝鑫岐.美育赋能职业教育新质人才培养的价值彰显、关键挑战与发展方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5,46(14):42-46.
[3]曹韦璇.职业教育融合式美育实施路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4,(07):92-94.
研究课题《以美提质--以美育赋能高职院校新质生产力思维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