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向美而行,慢慢即漫漫

作者

吴迪

荥阳市第八小学 河南郑州荥阳 450100

岁月静好只是片刻,一地鸡毛才是常态。带班主任数年来,教育工作表面上进行的有条不紊,但我时常在想,工作中“快点”“再快点”总是挂在嘴边,有时候总是觉得手忙脚乱,只让学生一味追求速度,却忽略了这样做的本质,我不禁反思如何才是“牵着灵魂的手”行走?如何行走?

一、走的太快,灵魂就跟不上了

有人说: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教育是门慢的艺术。可回想这几年带班经历,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总是急于求成。当自己的期望没有实现时,心中就会充满失落与焦虑,这种失落与焦虑让我在教育学生中可能就失去耐心,取而代之的就是对学生的批评与责备。长期以来,自己身心俱疲,与学生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当我深入反思自己的这样一种教育行为时,我发现这是一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忽略了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我们好多时候都把学生当作了手段,而不把学生当作我们的目的。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规律,应该是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显摆。走得太快,灵魂就跟不上了。教师被学校推着走,学生是被家长、老师、社会驱赶着向前走,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学生想要的,有时候我们甚至不给学生自我思考的机会,我们更希望他像熟练的机器一样跟着我们的操作走,越快越好,可是我们忘记机器也有出故障的时候,被磨损的时候,老化的时候,然而一个班的学生最终不是组成了一条流水线。请允许他们慢下来,请允许他们不一样,让他们的灵魂跟得上行走的步伐,牵着灵魂的手行走,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或是成绩的提高,或是自信的提升,亦或是教育的浸润过程。

二、关注每一张笑脸,赞赏让梦想开出花

微笑是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元素,如果一个人不会微笑,那么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就是冷酷无情,这样的人常常被视为“冷血动物”。关注每一张笑脸,教育是慢的艺术,也是细的艺术。作为班主任要想更好的施展工作,首先肯定是要了解学生,这就需要平时的细心观察、仔细研究。了解学生每天的生活,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欢笑、悲伤与喜悦背后的故事。只有关注到每一张不同的脸背后的故事我们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我们才能清楚孩子的灵魂在何方,才能牵起灵魂的手行走。与此同时,教师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用一种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静静守护每一个孩子的梦想。

初遇“问题”孩子小Z,刚开学不久,他已经多次不交作业了,我得问个究竟。于是,我进班准备怒斥。他平静地望着我,一言不发,我强压心头怒气,问他原因,他轻描淡写“忘了”。我严厉地批评了他,并要求他以后单独交给我。此后,“老师,小Z打架”,“老师,小Z拿我得东西”,类似的状告层出不穷。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我决定深入了解他的家庭。经过家访和沟通,了解到孩子的父母离异,孩子跟着父亲生活,孩子父亲酗酒,自由职业,对孩子购物出手大方,孩子虽然物质上丰富,可时常一个人在家。魏书生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片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正当我在寻找一个契机时,运动会来了。我动员他报名多项运动,参与集体项目,并在当天拿了一大袋礼物,为运动员鼓劲,特意为他留下了大袋零食,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笑容,他的眼里闪了光芒。借此,后来我多次在课上课下有意无意的表扬他,尽管偶尔还会犯错,但他有了愧疚,有了向上的动力。生命的本质渴望被看见,当他被看见后,这一切都会变的顺利成章,我们不能督促他即刻成为最优秀的学生,通过“笑容”类似的感化,感受他们的成长。这个世上除了父母,老师是孩子最大的转机。小Z的故事让我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宇宙”,只要我们用“眼”发现,用“心”感受,用“爱”品读,赞赏他,让他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怒下眉头,爱上心头。

三、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

假如我是学生,其实就是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真的很难。作为班主任,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在学生面前是有权威感的,这种权威感会不知不觉地成为一种盲目的自我相信,很容易武断决定一些事情,不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所以经常就会出现以下批评学生的话语:你以为我不知道吗?我站在讲台,就知道你们心里想什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你的理由吗?别给我找理由?你这么做还有理由呢?这样一连串的灵魂发问后,学生沉默了,这个时候作为班主任就觉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内心得意自己站在了真理的一边。

假如我是学生,面对老师一连串的灵魂发问,自己真的会想要解释吗?我们常讲换位思考,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走的太急,却忘记换位思考。我想在这个时候我也会像学生一样选择沉默是金。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学会了“表演型道歉”,遇到老师发怒,第一时间先假装道歉,或是已经习惯了敷衍性的道歉,让老师内心得到平静。每每想到这些,我多多少少有些失落,原来不是我征服了他们,而是他们学会了配合我的表演却视而不见。假如把自己作为教室中与大家共同生活的一员,如果没能与教室中的任何一个学生共鸣的话,那么,真实而生动的观察是不可能的。其实我们曾经也确实是学生,不需要过多假设,只需要回想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就能发现一些学生的问题,并理解那些慢的孩子。让教室里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能得到关注的学习。换位思考,为孩子的成长铺平道路。

四、“互联网+德育”是延伸的沟通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传统的以学校为主体的封闭供给体系被逐渐打破,社会化协同分工。当下,“互联网+教育”是一个热门话题。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学习的方式方法、教育的内涵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他们是互联网的忠实粉丝,是无法分割的,他们更愿意和人在网络上沟通。作为班主任我们也可以利用好网络阵地,利用各种平台与学生沟通。比如班级圈表扬,奖牌争夺战,积分奖励赛等,以及重点问题在群里的讨论,分享劢志的故事,分享学习方法。让灵魂更加相近的方式,它让我们的德育真正地实现无时无地润物无声。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都在慢慢的影响一些慢热的孩子。漫步在花丛中,我们就可以欣赏到花朵的娇艳。让正能量充满班集体,让美好的事物影射到他人身上,“慢慢即漫漫”,时常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放慢脚步,感受生活,细嚼慢咽,品味人生,厚积薄发,最终实现价值。

教育是漫长的等待,教师和学生也可以是一场浪漫的相遇,慢慢了解,慢慢沟通,摸清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静静等待花开。教育需要我们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牵着灵魂的手行走。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希望自己脚踏实地为学生服务,在服务学生的过程中自我调节、自我检修,实现自我成长,不要迷失了教育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