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承到育人:潍坊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教师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劳鸿鹏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资源。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引领下,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持续深化,由最初的零散传承逐步迈向系统育人。教师作为文化育人的核心力量,其能力提升直接关乎文化传承能否有效转化为价值引领。潍坊作为齐鲁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和“世界风筝之都”,其在传统文化进校园中的探索具有代表性。本文以1978年以来的历史实践为背景,探讨潍坊市在党建引领下,教师如何实现从“传承者”到“育人者”的角色转变及路径经验。
一、起步阶段:教师作为活动组织者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提出“两个文明”建设,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潍坊教育部门积极响应,组织学生开展以传统节庆、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为主的校园活动。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活动组织者和管理者,如在春节、清明节时带领学生进行主题演讲或诗文诵读。
然而,受限于教育资源和专业背景,多数教师对传统文化缺乏系统性认知,教学多以简单传授或活动展示为主,价值引导有所欠缺。在此阶段,党组织主要发挥保证传统文化教育“不缺位”的作用,通过将红色教育与节庆仪式相结合,引导教师在有限条件下承担起基本的文化传承任务。
二、制度化阶段:教师逐步成为课堂引导者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发展先进文化”,文化教育开始进入制度化轨道。潍坊市中小学相继设立“国学角”,组织学生学习《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节选,推动传统文化由课外走进课堂。
在此阶段,教师的角色由单纯的组织者转变为课堂引导者,但也面临“两难”局面:有文化素养的教师缺乏思政把控能力,而思政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掌握不够充分。党建在这一时期发挥了显著作用,党支部通过开展教师培训、主题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在讲授传统文化时突出“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推动文化教育与价值教育相融合。潍坊部分学校还结合风筝、年画等地方文化开展课程实践,在党建引领下,教师能力得到初步提升。
三、深化融合阶段:教师成为价值引领者
自21世纪初,国家相继颁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若干意见》,这些文件不仅明确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还特别强调了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潍坊市顺势而为,推动教师能力建设进入新阶段。
一是课程开发能力提升。
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教师积极参与地方教材编写工作,例如《潍坊风筝艺术》《潍坊年画》等读本已进入校园,部分学校还开设了相关校本课程,推动文化教育实现常态化。
二是推动非遗进课堂实现常态化。
党组织推动建立“非遗传习基地”,邀请民间艺人与教师联合授课。教师从学习者逐渐转型为传承与引导者。截至2018年,潍坊市已有29所学校入选非遗校园教育传承实践基地,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这些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如开设特色课程、举办讲座和组织学生参与非遗文化活动,使学生受益,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三是“双素养”教师队伍初步形成。
在党组织组织的培训和课题研究推动下,教师逐步具备将文化知识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合的能力,育人成效愈发显著。
四、新时代的新提升:教师能力在党建引领下持续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提出“大思政课”理念。潍坊市积极跟进,推动教师能力建设进入新阶段。
一方面,教师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建设了传统文化教师培训基地,承担全市传统文化领域教师培训任务,每年培训中小学教师数百名,培训内容涵盖文化素养提升、思政教育融合及课程开发等方面。
另一方面,信息化手段拓展了教师能力边界。党组织推动“非遗+数字化”进校园,教师通过多媒体平台进行文化教学,使课堂更具吸引力。
党建引领不仅提供制度保障,还通过考核、评比、激励机制,将教师的文化育人成果纳入职称评价和绩效考核,形成了正向循环。教师逐渐成为文化与价值双重的“引领者”,推动潍坊文化育人模式不断升级。
五、三阶段演进的比较与党建作用
纵观历年发展历程,潍坊市教师能力提升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978—1991年:教师作为活动组织者,文化教育呈现零散化特点。
1992—2000年:教师角色转变为课堂引导者,文化与价值开始深度融合。
2001年以来:教师成长为价值引领者,实现了文化素养与价值素养的双重转型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大环境持续推动的结果——从精神文明建设的倡导,到文化制度化的确立,再到文化自信体系的构建。同时,党建引领是推动教师角色转型的主线:党组织既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倡导者,也是教师能力建设的组织者和保障者,使教师能够紧跟时代,实现文化与思政的深度融合。
潍坊市自1978年以来的实践表明,通过党建引领,教师能力的提升成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实现从“传承”到“育人”转型的根本保证。新时代背景下,继续坚持“党建统领+教师成长”的路径,才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走向深入,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研究课题:《在党的引领下的文化育人实践:潍坊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路径研究(1978—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