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执法队中卫星信号监测系统的使用方法
迎春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阿什罕苏木人民政府 024513
摘要:卫星信号监测需要从信号源、上行传输、下行接收全链路各节点进行信号采集并分析,并对异态作出警示,根据典型广播电视卫星传输链路,监测信号涉及基带、IP、射频各类型信号。本文分析了卫星信号监测系统在乡镇执法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当前乡镇执法队在系统使用中存在人才缺乏、技术落后、部门协作不畅等问题,提出了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强系统升级改造、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等优化对策,为提升基层执法信息化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镇执法队;卫星信号监测;执法信息化;协同机制
引言: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快速发展,卫星信号监测技术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乡镇执法队作为基层执法和维稳的重要力量,借助卫星信号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精准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已成为提升执法效能的必然选择。受制于基层人才、技术、机制等方面的限制,乡镇执法队在卫星信号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困境,为发挥卫星信号监测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效用,亟需系统诊断乡镇执法队卫星监测系统使用现状,围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协同共享等关键领域精准发力,全面提升乡镇执法信息化应用水平,为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筑牢坚实基础。
一、卫星信号监测系统在乡镇执法中的重要性
乡镇执法面临治安防控任务重、违法犯罪手段隐蔽等特殊困难,卫星信号监测系统能够实时获取、分析处理执法对象的位置、轨迹等关键信息,为乡镇执法队伍科学决策、精准打击提供有力支撑,有利于第一时间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卫星信号监测系统通过对可疑目标的持续跟踪监控,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发现非法集会、聚众斗殴等治安问题,为及时处置、控制局势赢得先机。有利于准确定位违法犯罪地点,卫星定位的高精度特性,可以实现对流窜作案、乡村盗抢等违法犯罪行为的米级定位,大幅提升现场勘查、证据固定的效率和准确性。有利于深入分析违法犯罪规律,结合时空数据挖掘技术,可以追踪违法犯罪团伙的活动轨迹、组织网络,深入揭示作案规律,为部署防控措施、开展专项打击提供决策支持。有利于有效控制执法办案风险,通过对执法人员、警用装备的实时定位监控,能够掌握警力部署、装备使用情况,前瞻研判风险隐患,最大限度保障一线民警执法安全。因此,在日益复杂的治安形势下,充分运用卫星信号监测手段已成为提高乡镇执法预见性、针对性、科学性的必然要求,卫星信号监测系统与乡镇警务机制的深度融合,将有力提升基层执法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二、乡镇执法队使用卫星信号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国、多系统融合的卫星信号监测网络,但由于乡镇执法基础薄弱,在具体应用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专业人才匮乏,乡镇执法队多数民警缺乏计算机、通信等相关专业背景,对卫星导航定位原理、系统操作等缺乏系统培训,影响了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监测设备落后,基层财力有限,无法及时更新软硬件设施,部分监测设备系统版本老旧、定位精度不高,难以适应数字化执法的新要求。数据共享不足,乡镇执法信息系统独立运行,与区县级公安、应急等部门缺乏互联互通,难以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集成和综合应用。协作机制不畅,受制于条块分割、本位主义的思想,乡镇执法队与当地电信、无线电管理等部门的横向协作不足,无法形成卫星监测信号的联合监管合力。
三、加强乡镇执法队卫星信号监测系统使用的对策
面对新时代乡镇治安管理的新形势新挑战,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卫星信号监测系统应用的长效机制,推动执法信息化与执法实战深度融合,不断开创乡镇执法工作新局面。
(一)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提升队伍专业水平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公开选调卫星导航、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人才,优化乡镇执法队伍知识结构。强化人才培训培养,通过案例教学、实战演练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卫星监测基本原理、操作规程、设备维护等专业培训,鼓励民警参加执法技能竞赛,以赛代训提高实战水平。健全人才使用机制,建立卫星监测人才库,根据专长特点合理安排岗位,探索建立技术津贴、职务与职级并行等激励机制,调动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加强警校战略合作,与公安院校共建卫星监测实训基地,为在校生提供见习锻炼平台,培养懂技术、善实战的应用型人才。
(二)加强系统升级改造,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提高软硬件系统性能,结合乡镇实际,分类分步推进监测设备更新换代,使用北斗等多模兼容终端,提高卫星信号捕获率,优化服务器集群、存储阵列等设施配置,增强数据处理、并发访问能力。升级完善应用功能,按照实战需求,开发特定区域监测、目标特征识别、轨迹可视化等功能模块,提高对非法"黑广播"等突出问题的精准打击能力[1]。强化系统安全防护,认真贯彻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健全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安全防护措施,防范系统被非法入侵、监测信息泄露的风险。应用新技术新装备,引进合成孔径雷达、光电成像等先进对地观测手段,建立天地一体、多维感知的立体化监测体系,进一步拓展执法应用场景。
(三)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加强系统互联互通,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推动乡镇卫星监测系统与区县级公安、应急指挥平台的互联互通,并与电信运营商、无线电管理部门建立数据交换接口,实现重要监测信息的实时共享。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清单,明确共享主体、内容、方式、频次等,形成常态化的数据共享机制,建立统一的卫星监测信息资源库,为预警研判、应急处置、案件侦破等提供数据支撑。完善信息共享标准,研究制定卫星监测信息采集、处理、交换、使用等环节的数据标准,提高跨部门、跨警种信息共享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通报工作情况,研究解决信息共享中的重大问题,完善联合执法、案件会商、重大活动安保等工作机制,形成执法合力[2]。
结语
随着卫星信号监测系统在基层执法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对乡镇社会治安防控、应急管理、风险预警等方面的赋能作用日益凸显。新形势下,乡镇执法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对卫星信号监测系统的实战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卫星信号监测系统在基层执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把系统建设纳入执法信息化总体规划,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参考文献
[1] 高文林,马永超.卫星通信网络信号智能监测系统设计[J].无线互联科技, 2023, 20(7):14-16.
[2] 黄展刚.IP架构下广电卫星传输信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影视制作, 2023, 29(7):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