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融合驱动小学音乐个性化教学的模式研究
赵妍
苏州工业园区文景实验学校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个性化教学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小学音乐作为美育的关键载体,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但其当前教学仍面临诸多局限:课程内容按统一标准设计,难以适配不同音乐基础与兴趣的学生;教学评价侧重期末考核,忽视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成长;教师对学情的判断多依赖主观经验,缺乏精准数据支撑。数智融合凭借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动态调整的优势,为小学音乐个性化教学提供技术支撑与模式创新可能。本文立足小学音乐教学实际,系统研究数智融合驱动个性化教学的核心逻辑、现存问题与实践路径,以期推动音乐教学从“标准化供给”向“个性化满足”转变,提升育人实效。
一、数智融合驱动小学音乐个性化教学的核心逻辑
数智融合驱动小学音乐个性化教学,核心是通过技术赋能构建“数据-分析-适配-优化”的闭环教学体系。首先,依托智能终端采集学生全维度学习数据,包括课堂互动行为、乐器练习轨迹、乐理知识掌握情况、音乐偏好倾向等,打破传统教学中数据采集碎片化的局限,构建完整的学情数据库,为个性化教学奠定数据基础。其次,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情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识别学生的学习优势与薄弱环节,精准勾勒学生个性化学习画像,明确不同学生在音乐感知、演奏技能、创作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化需求。最后,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教学资源与策略的智能适配,根据学情画像为学生推送定制化学习内容,动态调整教学进度与评价方式,确保教学始终贴合学生发展需求,同时通过教学效果数据反馈持续优化教学方案,形成循环递进的教学逻辑,推动个性化教学落地见效。
二、数智融合驱动小学音乐个性化教学的现存问
(一)数智技术与教学需求适配性不足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数智技术应用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技术与教学需求脱节现象突出。部分学校盲目引入智能教学设备与系统,未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目标、学生认知规律进行功能适配,导致技术工具难以发挥实际效用。同时,教师对技术的应用多停留在基础层面,仅用于播放音乐、展示课件等简单操作,未能将数智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欣赏、演奏、创作等核心环节深度融合,无法借助技术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个性化供给难题,反而因技术操作复杂增加教学负担,使得数智技术未能真正服务于教学质量提升。
(二)学情数据采集与应用存在局限
学情数据是个性化教学的核心依据,但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在数据采集与应用上存在明显短板。数据采集维度狭窄,多聚焦于乐理测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显性数据,对学生音乐感知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隐性数据采集不足,导致学情画像不够全面。此外,数据应用缺乏科学性,部分学校虽积累一定学情数据,但缺乏专业分析模型与人才支撑,仅能进行简单数据统计,无法深度挖掘数据背后的学习需求,难以将数据转化为个性化教学策略,导致数据资源闲置,无法为教学优化提供有效支撑。
(三)教师数智素养与教学创新能力欠缺
教师作为教学实施主体,其数智素养与创新能力直接影响数智融合教学效果。当前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存在数智素养不足的问题,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方法认知有限,在使用智能教学平台、学情分析工具时操作不熟练,难以高效开展个性化教学。同时,教师教学创新思维薄弱,仍受传统“教师主导”教学理念束缚,缺乏将数智技术与音乐教学深度融合的设计能力,无法借助技术打造沉浸式、互动式教学场景,导致个性化教学流于形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力。
三、数智融合驱动小学音乐个性化教学的实践路径(一)构建“技术-教学”双向适配的数智教学体系
构建双向适配体系需从技术选型与教学融合两方面发力。技术选型上,组建由音乐教师、教育技术专家、学生代表构成的评估小组,结合 认知特点,筛选兼具实用性与适配性的技术工具,优先选择操作简便、符合小学 端设备[1]。教学融合上,针对音乐教学不同模块设计技术应用方案: 沉浸式场景,增强学生感知体验;乐器教学环节借助智能辅助系统实时反馈演奏问题;音乐创 环节运用人工智能工具辅助学生创作。同时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定期收集师生反馈,优化技术应用方案,确保技术与教学需求持续适配。
(二)完善学情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机制
完善该机制需拓宽数据维度并优化分析能力。 数据采集方面,构建“显性+隐性”双维度采集体系:显性数据通过智能平台自动记录测试成绩、 别技术捕捉学生音乐欣赏时的情感反应,通过音频分析技术评估合唱中 集范围与用途,保障学生隐私。数据分析方面,引入专业教 测模型,深度挖掘数据价值,为学生推送个性化资源,预测学习 干预[2]。搭建数据可 平台,将分析结果转化为直观图表,帮助教师快速掌握学情,精准制定教学方案。
(三)提升教师数智素养与教学创新能力
提升教师能力需构建“培训-实践-交流”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培训环节,设计分层课程:基础层开展技术操作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智能平台使用方法;进阶层聚焦技术融合教学设计,结合案例讲解数智技术与音乐教学的融合策略,采用“理论+实操”模式,确保教师学以致用。实践环节,建立数智教学创新基地,定期举办课例展示活动,组织专家点评指导,鼓励教师参与数智教学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创新路径。交流环节,搭建校际交流平台,通过研讨会、线上分享等形式,促进教师间经验交流,共享优质课例资源,推动教师共同提升数智素养与教学创新能力。
结语
数智融合为小学音乐个性化教学突破瓶颈提供重要机遇,其核心价值在于以技术赋能实现教学精准化、个性化,助力学生音乐素养全面发展。本文通过梳理核心逻辑、剖析现存问题、提出实践路径,构建了数智融合驱动小学音乐个性化教学的完整框架。实践中需坚守 “以生为本” 理念,避免技术异化,让数智技术真正服务于教育本质。未来还需持续探索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优化教学模式与保障机制,为小学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参考文献
[1]王文静,李艺.人工智能赋能音乐教育:内涵、价值与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2(5):89-95.
[2]陈洁,张明.大数据驱动的小学音乐个性化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23(12):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