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
于怡
山东高速青岛物流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00
引言
近年来,党中央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协同推进提出明确要求,为二者融合提供政策指引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承担着保障国家战略实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临转型升 级 创新发展的 任务,仅依靠单一的党建工作或企业文化建设,难以充分凝聚员工力量、应对复杂市场环境。在此背景下,研究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路径,既是响应国家战略部署的必然举措,也是国企适应数字化新环境、破解发展瓶颈、增强内生动力的现实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一)融合共识不足,战略定位模糊
在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认知困境中,管理层往往更关注短期经济效益,忽视融合工作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价值,因此未将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纳入国企整体发展规划进行统筹部署。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对党建与企业文化的内在联系存在认知偏差,将党建简单视为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将企业文化当作仅用于对外展示的形象工程,这种错误认知使得二者在实际推进中难以形成有机联动,最终导致“两张皮”现象的出现,阻碍融合工作的深入开展,也无法充分发挥党建对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和企业文化对党建的支撑作用。
(二)活动形式单一,融合深度不足
在党建活动开展层面,多数国有企业仍以传统会议宣讲、理论知识学习等形式为主,这类活动缺乏足够的互动性与创新性,难以契合年轻员工的认知习惯与参与偏好,导致年轻员工主动参与的意愿较低[1]。而在企业文化活动推进过程中,不少活动未能与党建内涵形成有效衔接,未能将党建所蕴含的红色基因融入其中,使得企业文化活动仅停留在表层的文体娱乐等形式上,无法与党建工作形成深度联动,进而影响二者融合的实际效果,也难以让员工在文化活动中感受到党建的引领价值。
(三)制度保障缺失,协同效率低下
在机制层面,多数国有企业尚未设立统筹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统一协调机构,导致党组织在推进融合工作时与文化部门存在权责交叉重叠的情况,部分融合事项又因权责空白出现无人负责的局面。与此同时,企业针对二者融合成效的考核评价体系长期缺位,既未将融合工作成效纳入企业整体绩效指标进行考量,也没有建立起对融合过程的动态反馈与调整机制,使得融合工作推进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并修正,最终造成协同效率低下,无法为二者深度融合提供稳定制度支撑。
(四)信息化应用滞后,数字赋能不足
在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技术困境中,多数企业尚未搭建起党建与企业文化一体化的数字平台,党建学习相关的线上资源与企业文化传播的渠道相互独立,各类信息无法在统一平台内高效流通,信息共享效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同时,企业在数据应用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未对员工参与党建活动、企业文化活动的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难以精准把握员工在学习、活动参与中的实际需求,进而导致后续开展的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活动难以贴合员工期待,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受到严重影响。
二、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构(一)强化思想引领,树立融合共识
为从源头破解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认知困境,国有企业需将二者融合纳入顶层设计,在“十四五”规划等核心战略文件中明确融合的具体目标与推进优先级,让融合工作不再游离于企业整体发展框架之外[2]。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理论+案例”相结合的宣讲活动,依托“红色讲堂”深入解读党的先进理论与融合的内在价值,结合行业内国有企业融合发展的典型实践帮助全员深化认知。同时,利用企业内刊、内部宣传栏以及官方公众号等多元渠道,持续传播“党建引领文化”的核心理念,逐步消除不同部门间对融合工作的认知差异,推动形成全员主动参与融合的共识。
(二)创新活动载体,丰富融合场景
为破解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实践困境,国有企业可先打造“党建+文化”特色活动,组织员工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的同时搭配团队协作训练,让员工在接受思想政治洗礼时强化企业文化中的团队精神,举办党建主题文艺晚会时融入企业文化价值观解读, 理念以更生动的形式传递给员工[3]。在此基础上,将融合嵌入岗位实践,设立“党员先锋岗” 党员责任区”,让党员在岗位中践行党建要求并带动身边员工,使党建要求逐步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此外,还需结合行业特色设计活动,像能源类国企可开展“节能降耗党员带头”“安全文化党建护航”专项行动,让融合活动更贴合企业实际业务。
(三)完善制度机制,构建保障体系
为构建稳定的融合保障体系,国有企业需先建立专门的融合组织架构,成立党建文化融合专项工作小组,明确党组织负责人、文化部门及人力资源 的具体权责 避免因权责界定不清出现交叉或空白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优化针对融 参与率”“员工文化认同感”“党建引领成效”纳入企业整体绩效指标,让融合 [4]。同时,健全双向反馈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季度座谈会、发放员工问卷等方式收集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动态调整融合策略,确保融合工作能持续适配企业发展需求。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数字平台
为搭建适配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需求的数字平台,国有企业可先着力构建一体化线上平台,开发专属的“国企党建文化 APP”,将党建学习资源、 融合活动 口以及企业文化展示内容整合至同一平台,让员工无需在多个渠道间切换即可获取所需信息 还需强化数据赋能,通过分析员工在平台内的学习时长、活动参与类型等行为数 文化内容的需求偏好,进而推送匹配的内容。同时,应进一步拓展新媒体传 “党建文化云宣讲”活动,既扩大党建文化内容的覆盖范围,也通过直 的积极性,切实破解技术应用滞后的困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在实践中存在融合共识模糊、活动形式单一以及制度保障缺失等困境,这就需要通过构建针对性的路径,推动二者深度融合,进而为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未来国有企业可进一步结合自身行业特性,深化融合路径的差异化设计,为国企强化政治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参考文献:
[1]刘思源. 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路径[J]. 现代企业文化, 2025, (19): 4-6.
[2]潘兆广. 国企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J]. 中外企业文化, 025, 05): 72-174.
[3]李建果. 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分析与路径[J]. 现代企业, 2025, (05): 160-162.
[4]刘宁. 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J]. 社会与公益, 2025, (06): 52-54.
[5]李斌. 抓好“三个融合” 推动党建与企业文化协同发展[J]. 企业文明, 2025, (03): 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