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在护理继续教育中的可行性分析
宋盈盈 苑晨曦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引言:
护理继续教育是护理人员更新知识、提升技能、适应医疗行业发展的核心途径。随着医疗技术迭代加速与护理专业化需求升级,传统线下集中培训模式存在“时间冲突、地域限制、资源不均”等问题。在线教育凭借灵活、高效、资源共享的优势,为护理继续教育提供了新路径。分析其可行性并探索实践方向,对完善护理继续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在线教育在护理继续教育中的可行性支撑
1.1 护理人员学习需求与在线教育模式高度适配
护理人员的工作特性决定了其对继续教育的“灵活性”需求,而在线教育可有效满足这一需求。一方面,护理人员多实行轮班制,工作时间分散且不固定,难以参与固定时间、地点的线下培训;在线教育支持“随时随地学习”,护理人员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课程学习,平衡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另一方面,护理人员的学习需求呈“个性化或管理能力提升;在线教育可提供模块化课程,允许护理人员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实现“按需学习”,提升教育针对性。
1.2 在线教育可突破护理继续教育资源供给瓶颈
传统护理继续教育受地域、师资、成本限制,存在资源分配不均问题,而在线教育可通过“资源共享”突破这一瓶颈。一是师资资源共享,在线平台可汇聚三甲医院专家、高校护理教授等优质师资,录制标准化课程供全国护理人员学习,避免优质师资集中在少数地区;二是内容资源丰富化,在线教育可整合多媒体素材,将抽象的护理知识转化为直观内容,弥补传统培训“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三是降低教育成本,在线教育无需租赁场地、组织线下会务,可大幅减少培训机构与学习者的时间、经济成本,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参与。
1.3 技术发展为在线教育赋能护理继续教育提供保障
当前信息技术的成熟度为在线教育应用于护理继续教育提供了坚实支撑。一是平台技术完善,主流在线教育平台具备课程点播、直播互动、作业提交、考核评价等全流程功能,可满足护理继续教育的“学、练、考”需求;二是互动技术优化,通过直播答疑、弹幕交流、小组讨论区等功能,护理人员可与师资、同行实时沟通,解决学习疑问,模拟线下培训的互动场景,缓解“孤独学习”感;三是实践教学技术突破,虚拟仿真技术可构建“模拟病房”“护理操作场景”,护理人员通过虚拟操作熟悉流程、规避风险,弥补在线教育“实践环节薄弱”的短板,提升学习效果。
二、在线教育在护理继续教育应用中的主要挑战
2.1 护理人员学习动力与自律性不足
在线教育的“自主性”特征对护理人员的学习动力与自律性提出较高要求,但部分护理人员存在“被动学习”心态。一方面,护理工作强度大、压力高,部分护理人员在工作后缺乏主动学习的精力与意愿,易出现“报名不学习、挂课刷时长”的形式化学习现象;另一方面,在线教育缺乏线下培训的“监督氛围”,部分护理人员难以制定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导致学习进度滞后、知识掌握不扎实,影响教育效果。
2.2 课程内容与护理实践适配性有待提升
部分在线护理继续教育课程存在“内容脱离实践”“更新不及时”的问题。一是内容设计偏向理论化,课程多聚焦护理基础知识、政策法规,对临床实操技巧(如新型护理设备操作、复杂病例护理方案)、前沿护理技术(如智慧护理、康复护理新方法)的覆盖不足,难以直接指导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二是内容更新滞后,医疗技术与护理规范迭代快(如新型疾病护理指南、药物使用标准调整),但部分在线课程未及时更新内容,导致护理人员学到的知识与当前临床实践脱节,降低学习价值。
2.3 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
当前在线护理继续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难以全面衡量学习效果。一是考核形式单一,多以“线上选择题、判断题”为主,侧重考查护理人员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忽视对实践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价(如无法考核护理操作规范性、病例分析能力);二是评价主体单一,考核结果多依赖平台自动评分或师资单向评价,缺乏同行互评、临床实践反馈(如护理人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后的效果评价),导致评价结果片面,无法真实反映护理人员的能力提升情况。
三、优化在线教育在护理继续教育中应用的策略
3.1 强化学习激励与监督,提升学习主动性
通过“激励+监督”双机制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动力。一是建立多元化激励体系,将在线教育学习成果与护理人员的职称晋升、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如规定年度完成一定在线学分方可参与晋升),同时设置“学习之星”“优秀学员”等荣誉,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二是完善学习监督机制,在线平台可设置“学习提醒”(如课程更新通知、学习进度预警),并建立“学习小组”制度,由护士长或资深护士担任组长,督促组员完成学习任务、组织小组讨论,营造“互助共进”的学习氛围。
3.2 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增强实践适配性
围绕“实践导向”重构在线护理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一是强化内容实用性,联合临床一线护士、护理专家共同设计课程,增加“临床实操模块”(如新型护理设备操作视频、典型病例护理流程解析)、“应急处理模块”(如突发病情护理预案、医患沟通技巧),确保课程内容可直接应用于临床工作;二是建立内容动态更新机制,与医疗机构、护理学会合作,定期收集最新护理规范、技术成果,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如每年更新 1-2 次核心课程),并根据护理人员的学习反馈调整内容侧重点,提升课程适配性。
3.3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衡量学习效果
构建“理论+实践”“过程+结果”相结合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一是丰富考核形式,除线上理论考试外,增加“实践操作考核”(如提交护理操作视频供师资评分)、“病例分析考核”(如在线提交复杂病例的护理方案),全面评价护理人员的知识应用能力;二是拓展评价主体,引入“三维评价”——师资评价(课程学习与考核结果)、同行评价(小组讨论贡献度、实践合作表现)、临床评价(护理人员将所学应用于工作后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提升情况),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全面,真实反映学习成效。
结论:
在线教育在护理继续教育中具备显著可行性,其灵活的学习模式、丰富的资源供给、成熟的技术支撑,可有效解决传统继续教育的痛点,为护理人员专业发展提供便利。尽管当前面临学习动力不足、内容适配性欠缺、考核体系不完善等挑战,但通过强化激励监督、优化课程设计、完善评价机制等策略,可进一步提升在线教育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佳,刘莎莎.医疗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的手术室护士继续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上海企业.2025.06.0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