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应用探究
马雪梅
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 730050
一、引言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与审美能力的关键内容。新课标明确提出,古诗词教学需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思想情感,积累文化常识”,这要求教师改变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搭建能让学生深度参与的学习场景。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与诗词内容相符的场景,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可感知的画面与情感体验。基于此,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观沧海》为例,系统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古诗词情境教学的应用,助力教学实践创新。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应用价值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契合“文化自信”素养培育要求,情境教学通过还原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让学生直观感受古诗词承载的文化基因,如通过《观沧海》的情境创设,学生能体会曹操“一统天下”的豪情,理解汉魏风骨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其二,落实“语言运用”素养目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中分析诗词的语言技巧,如《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夸张手法,在情境中更易被学生感知,帮助学生掌握诗词语言的表达规律,提升语言鉴赏与运用能力。其三,提升“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素养,情境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想象、体验诗词意境,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思考,如在《观沧海》的情境中,学生需结合画面分析诗人情感,既锻炼逻辑思维,又能在感受“大海壮阔”的意境中提升审美判断力,实现多维度素养的协同发展。
三、新课标背景下以《观沧海》为例初中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应用策
(一)历史背景情境:还原创作语境,理解诗词主旨
历史背景情境创设,是指教师通过梳理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经历,为学生搭建“走进诗人内心”的桥梁。古诗词的情感与主旨往往与特定历史情境紧密相关,只有让学生了解创作背后的故事,才能真正读懂诗词的深层内涵,这一策略完全贴合新课标“体会诗词思想情感”的要求。
在《观沧海》教学中,教师可先收集“官渡之战后曹操北征乌桓”的历史资料,制作成简短的动画视频:画面从“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切入,展现其统一北方的壮志,再过渡到“北征乌桓胜利后,曹操登临碣石山”的场景,配上旁白讲解“此时曹操已年过半百,却仍心怀‘囊括四海’的抱负,《观沧海》便是他心境的真实写照”。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引导讨论“结合历史背景,你认为诗人面对大海时,内心想的是什么”。学生能快速理解,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壮阔景象,不仅是对自然的描写,更是曹操胸襟与抱负的投射,避免将诗词简单理解为“写景诗”,真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主旨,实现对“文化自信”素养的初步培育。
(二)多媒体视听情境:激活感官体验,感受诗词意境多媒体视听情境创设,是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技术手段,将诗词中的文字转化为视觉、听觉等多感官体验。古诗词的意境具有“含蓄性、抽象性”特点,多媒体能将抽象意境具象化,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词的审美价值,契合新课标“培养审美创造能力”的要求。
教学《观沧海》时,教师可设计分层视听情境:首先播放海浪拍打礁石的音效,让学生闭眼倾听,想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声音画面;接着展示高清实景图——湛蓝的大海与突兀的山岛、天边的日月星辰,搭配低沉雄浑的男声朗诵,突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磅礴气势;最后播放根据诗词创作的动画短片,动态呈现大海的辽阔与诗人伫立山巅的身影。视听结合的情境中,学生仿佛置身碣石山,能直观体会“苍茫大海与天地共生”的意境。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从“大海很大,有山岛”的简单表述,逐渐过渡到“山岛在大海中挺立,日月星辰好像都从海里升起”的细致描述,语言表达能力与审美感知能力同步提升。
(三)角色扮演情境:深化情感共鸣,落实语言运用
角色扮演情境创设,是让学生通过模拟诗人或诗词中的角色,沉浸式体验诗人的情感与心境。这种方式能让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在互动中深化对诗词情感的理解,同时锻炼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符合新课标“语言运用”“思维能力”的双重素养要求。
在《观沧海》教学的巩固环节,教师可设计“诗人独白”角色扮演活动:先为学生提供“曹操登临碣石山时的心理活动参考”,如“北征胜利,四海将定,眼前这大海,不正是我心中天下的模样吗”;再让学生结合对诗词的理解,补充独白内容,模拟曹操的语气(雄浑、豪迈)进行表达。学生在准备过程中,会主动分析“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情感基调,思考“如何用语言传递诗人的豪情”。例如某学生这样独白:“秋风啊,吹过这辽阔的大海,洪波翻滚,山岛挺立!看看这日月星辰,好像都由我掌控——这天下,终将归于一统!今日登临此山,心中畅快,唯有高歌一曲,才能抒发我这壮志!”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不仅深化了对诗人情感的共鸣,还能灵活运用诗词中的语言元素,将对诗词的理解转化为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真正落实“语言运用”的核心素养目标。
四、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既是提升教学实效的方法创新,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以《观沧海》为例的实践表明,通过历史背景情境、多媒体视听情境、角色扮演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从“读懂诗词”走向“读懂诗人”“读懂文化”,实现文化自信、语言运用、审美创造等素养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骏.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汉字文化,2025,(18):145-147.
[2]杜国旗.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2025,(Z3):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