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现实的电气自动化远程运维模式创新
周姗姗 叶小松 黄美江
广西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引言:
电气自动化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力、制造、化工等领域,其稳定运行直接决定工业生产效率。传统运维模式依赖工程师现场巡检、故障排查,存在跨地域设备响应滞后、高危环境作业风险高、新手工程师培训周期长等问题。随着工业 4.0 推进,远程运维成为趋势,但现有技术难以实现“沉浸式场景还原”与“精准操作交互”。虚拟现实技术凭借三维可视化、实时交互特性,可突破物理空间限制,构建虚拟运维场景。因此,探索基于 VR 的电气自动化远程运维创新模式,对提升运维效率、保障系统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电气自动化远程运维中的核心优
1.1 突破空间与环境限制,降低运维风险
传统电气自动化运维中,高压配电柜、化工车间自动化设备等场景存在高压、高温、有毒气体等风险,工程师现场作业易发生安全事故;同时,跨地域设备(如偏远地区变电站)需工程师长途奔波,导致故障响应延迟。VR 技术通过构建与真实设备 1:1 的虚拟模型,工程师可在远程终端沉浸式进入虚拟场景,完成设备巡检、参数查看、故障定位等操作,无需亲临高危或偏远现场,从根本上规避安全风险,同时消除地域对运维响应的影响。
1.2 实现三维可视化与精准交互,提升运维精度
电气自动化系统内部结构复杂(如PLC 控制柜接线、变频器模块),传统远程运维依赖二维图纸、监控视频,难以直观呈现设备内部细节,易导致故障误判。VR 技术可将设备三维模型与实时运行数据(如电流、电压、温度)融合,工程师通过 VR 手柄、手势识别等交互设备,可“拆解”虚拟设备查看内部结构,精准定位接线松动、模块过热等故障点;同时,可模拟操作设备按钮、调节参数,实时反馈操作效果,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运维误差。
1.3 优化培训与协同流程,降低运维成本
传统电气自动化运维培训依赖实物设备,存在设备损耗大、培训场景单一的问题;跨团队协同需多方人员现场汇合,沟通成本高。VR 技术可构建多样化虚拟培训场景,新手工程师通过反复模拟设备拆装、故障排查,快速掌握运维技能,培训周期缩短 50% 以上;同时,支持多工程师异地登录同一虚拟场景,实时共享设备数据、标注故障位置,通过语音、手势交互协同解决问题,减少差旅与沟通成本,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二、基于虚拟现实的电气自动化远程运维创新模式构建
2.1 运维流程重构:从“现场主导”到“虚拟-现实联动”
通过传感器采集电气自动化设备运行数据(如电机转速、控制柜温度),同步传输至 VR 平台,构建动态更新的虚拟设备模型,工程师远程查看虚拟设备状态,实时识别参数异常;发现异常后,在虚拟场景中调取设备历史数据、故障案例库,通过模拟设备运行工况,定位故障原因(如电容老化、程序逻辑错误),并推演维修方案效果;若故障可远程解决(如参数重置、程序升级),工程师通过 VR操作直接控制真实设备执行指令;若需现场维修,将虚拟故障位置、维修步骤同步至现场工程师的AR 终端,指导其精准操作,形成“虚拟指导-现实落地”联动。
2.2 核心功能模块设计:构建一体化运维平台
采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取电气自动化设备物理参数,构建包含内部结构、接线关系、运行逻辑的高精度虚拟模型,支持模型与真实设备数据实时同步,确保虚拟场景真实性;整合传感器、物联网数据,在虚拟设备上直观标注关键参数(如异常电流以红色闪烁提示),设置参数阈值,当数据超标时自动触发 VR 场景预警,推送故障提示至工程师终端;提供手柄操作、语音控制、手势识别等交互方式,支持工程师在虚拟场景中完成设备拆装、线路检测、程序调试等操作,内置故障诊断算法,可根据设备异常数据推荐维修方案;支持多用户同时进入虚拟场景,提供数据共享、实时标注、语音沟通功能,满足团队协同运维需求;同时内置培训课程,包含设备原理讲解、典型故障维修模拟等内容,助力工程师技能提升。
2.3 典型应用场景落地:验证模式可行性
针对偏远地区 110kV 变电站,通过 VR 平台构建虚拟变电站,工程师在市区运维中心即可查看变压器、开关柜的实时运行状态。当某开关柜出现温度异常时,在虚拟场景中拆解设备,发现接线端子松动,远程指导现场人员按虚拟标注位置紧固接线,故障解决时间从传统 4 小时缩短至 1.5 小时;某汽车工厂焊接车间的机器人电气控制系统故障,运维团队通过 VR 场景还原设备运行逻辑,发现 PLC程序存在逻辑冲突,在虚拟环境中修改程序并模拟测试,确认无误后远程下载至真实设备,避免停产等待工程师现场调试,减少损失超 10 万元。
三、基于虚拟现实的电气自动化远程运维模式保障措施
3.1 强化数据安全与传输稳定性
VR 远程运维依赖设备数据实时传输与存储,需构建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体系:一方面,采用加密传输协议(如 SSL/TLS)保护设备运行数据、操作指令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另一方面,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将部分数据处理任务下沉至设备端,减少数据传输延迟,确保 VR 场景与真实设备状态同步误差控制在 0.5 秒以内,避免因数据滞后导致操作失误。
3.2 完善技术标准与人才培养
当前 VR 与电气自动化融合缺乏统一标准,需联合行业协会、企业制定虚拟设备建模规范、数据接口标准、运维操作流程,确保不同品牌、类型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可接入 VR 运维平台;同时,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通过高校课程设置(如“电气自动化+VR 技术”交叉课程)、企业内部培训,培养既掌握电气自动化原理,又熟悉 VR 技术应用的运维工程师,解决人才供需矛盾。
3.3 推动设备智能化升级适配
部分老旧电气自动化设备缺乏数据采集接口,无法与 VR 平台实现数据交互,需推动设备智能化改造:对具备升级条件的设备,加装传感器、智能网关,实现运行数据实时采集;对无法升级的老旧设备,通过三维扫描构建虚拟模型,结合定期人工巡检数据更新虚拟场景,逐步实现全设备接入 VR运维平台,确保模式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结论:
基于虚拟现实的电气自动化远程运维模式,通过重构运维流程、设计一体化功能模块,突破了传统运维的空间、环境与精度限制,实现了“虚拟诊断-远程交互-现实落地”的闭环运维。该模式不仅能提升故障响应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与风险,还能优化工程师培训与团队协同效果,为电气自动化运维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行路径。
参考文献:
[1] 王立 , 梁斐 .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J]. 电子技术 ,2022,51(3).
[2] 徐菊香 . 智能建筑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J]. 河北农机 ,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