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压缩机的维护保养措施分析
袁一涵 李月满 王锐
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
一、引言
在现代工业生产体系中,离心式压缩机凭借其流量大、压力稳定、效率高、结构紧凑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气体输送、工艺增压、制冷循环等核心环节。然而,由于设备长期处于高温、高压、高速运转的复杂工况下,易受到介质腐蚀、机械磨损、振动冲击等因素的影响,若维护保养不当,不仅会导致设备性能下降、能耗增加,还可能引发停机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约 70% 的离心式压缩机故障源于维护不及时或保养措施不合理。因此,深入研究离心式压缩机的维护保养技术,建立系统化的保养体系,对于保障工业生产的连续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离心式压缩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1 核心结构组成
离心式压缩机主要由转子、定子、密封装置、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及控制系统六大核心部分组成:转子:作为设备的旋转核心,包括叶轮、主轴、平衡盘等部件,叶轮通过高速旋转对气体做功,实现气体的增压与加速;定子:由机壳、隔板、扩压器、回流器等构成,用于引导气体流动方向,将叶轮传递的动能转化为压力能;密封装置:分为轴端密封和级间密封,常用形式有迷宫密封、干气密封、机械密封等,其作用是防止气体泄漏,保证压缩效率;
润滑系统:由油箱、油泵、过滤器、冷却器等组成,负责为转子轴承、齿轮等运动部件提供润滑,减少磨损,同时带走热量;
冷却系统:包括级间冷却器、油冷却器等,用于降低压缩过程中气体的温度和润滑油的温度,避免设备因过热损坏;
控制系统:通过 PLC、DCS 等自动化系统,实时监测设备的压力、温度、振动、转速等参数,实现机组的启停控制、负荷调节及故障报警。
2.2 工作原理
离心式压缩机基于 “离心力做功” 原理实现气体压缩:电机通过联轴器驱动主轴及叶轮高速旋转,气体从叶轮中心的进气口被吸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气体被甩向叶轮边缘,速度大幅提升(动能增加);随后,高速气流进入扩压器,由于扩压器的流通截面逐渐扩大,气体流速降低,动能转化为压力能,实现初步增压;若需达到更高压力,气体经回流器引导进入下一级叶轮,重复上述压缩过程,直至达到工艺所需压力后,从机组出口排出。
三、离心式压缩机常见故障及成因分析
3.1 振动超标故障
振动超标是离心式压缩机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当振动值超过设备规定阈值(通常为 0.08mm/s )时,会导致部件松动、密封失效,严重时引发转子碰磨、轴承损坏。其主要成因包括:
转子不平衡:叶轮磨损、积垢或叶片损坏,导致转子质心偏移;主轴弯曲或装配时定心不准,引发旋转失衡;
不对中:电机与压缩机主轴的同轴度偏差过大(径向或角向不对中),运行时产生附加力矩,引发振动;
轴承故障:轴承磨损、间隙过大或润滑不良,导致滚动体与内外圈接触异常,产生振动;
喘振现象:当压缩机实际流量低于最小允许流量时,气流在叶轮和扩压器之间出现周期性倒流,引发机组剧烈振动,同时伴随噪音增大、压力波动。
3.2 密封泄漏故障
密封泄漏不仅会造成介质损失(如易燃易爆气体泄漏存在安全隐患),还会降低压缩效率,增加能耗。常见成因包括:
密封件磨损:干气密封的动环与静环接触面因杂质颗粒划伤或润滑不足出现磨损,密封性能下降;迷宫密封的齿顶磨损,导致密封间隙增大;
介质腐蚀:输送的腐蚀性气体(如含硫气体、酸性气体)长期接触密封件,导致密封材料老化、腐蚀失效;
温度波动:机组启停过程中温度变化剧烈,密封件因热胀冷缩出现变形,导致密封间隙变化;安装不当:密封件装配时受力不均、压缩量过大或过小,破坏密封结构的密封性。
3.3 润滑系统故障
润滑系统故障会直接影响运动部件的润滑效果,加速部件磨损,甚至引发轴承烧毁。主要成因包括:
润滑油污染:油箱密封不严,导致灰尘、杂质进入润滑油;润滑油长期使用后氧化变质,产生油泥、积碳,堵塞过滤器或油道;
润滑油量不足:油泵故障、油管堵塞或漏油,导致轴承等部件供油不足;油箱油位过低,未达到规定液位;
润滑油温度过高:油冷却器结垢或冷却水量不足,导致润滑油冷却效果下降;轴承磨损产生的摩擦热量增加,超出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
3.4 叶轮损坏故障
叶轮是离心式压缩机的核心做功部件,其损坏会直接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常见成因包括介质冲刷:输送的气体中含有的固体颗粒(如粉尘、催化剂颗粒)长期冲刷叶轮叶片,导致叶片磨损、变薄,甚至出现穿孔;
气蚀现象:气体在叶轮进口处因压力过低产生气泡,气泡随气流运动至高压区破裂,产生冲击压力,导致叶轮表面出现蜂窝状损伤;
疲劳断裂:叶轮长期处于高速旋转状态,叶片承受周期性的离心力和气流冲击力,易产生疲劳裂纹,若未及时发现,裂纹扩展会导致叶片断裂。
四、离心式压缩机维护保养措施
4.1 日常巡检维护(预防性保养)
日常巡检是及时发现设备异常、预防故障的基础,需建立标准化的巡检制度,明确巡检内容、周期及责任人:
参数监测:每 1-2 小时记录一次关键参数,包括进口 / 出口压力、进口 / 出口温度、轴承温度、润滑油温度、振动值、电机电流等,对比历史数据,若出现异常波动(如温度骤升 5℃以上、振动值超过阈值),需立即停机检查;
外观检查:每日检查机组表面有无泄漏(油泄漏、气泄漏)、连接螺栓是否松动、密封件有无损坏、冷却系统有无堵塞(如冷却器进出口温差过大);
润滑系统检查:每日检查油箱油位(保持在油位计 1/2-2/3 处)、润滑油颜色(正常为淡黄色,若变黑或出现浑浊需更换)、油压(轴承供油压力通常为 0.2-0.4MPa),每周清理一次润滑油过滤器滤芯,防止堵塞。
4.2 定期保养维护
根据设备运行时间和工况条件,制定季度、半年、年度定期保养计划,全面排查设备隐患:
清洗级间冷却器和油冷却器,去除管程内的结垢(可采用化学清洗或高压水冲洗),确保冷却效果(冷却器进出口温差应控制在 10-15℃);
4.3 停机维护与保养
当机组因故障或检修需要停机时,需采取规范的维护措施,避免设备损坏:
停机前准备:逐渐降低机组负荷,关闭进口阀门,打开放空阀,待压力降至常压后,停止电机运行;记录停机前的设备参数(如温度、振动、压力),便于后续故障分析;
停机后检查:关闭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的进出口阀门,排放冷却器和油箱内的积水、积油;拆卸密封装置、轴承等部件,检查磨损情况,若发现损坏需及时更换;清理叶轮、隔板等部件表面的积垢,可采用压缩空气吹扫或化学清洗(需选用与设备材质兼容的清洗剂);
五、结论
离心式压缩机维护保养需构建全周期体系,涵盖日常巡检、定期保养、故障预警及停机维护四大环节:日常巡检以监测压力、温度、振动等关键参数为基础,及时发现异常;定期保养按运行时限制定计划,重点排查转子平衡、密封性能及润滑系统隐患;故障预警通过在线监测、油液分析、红外热成像等技术实现早期诊断,降低突发停机风险;停机维护需规范操作,做好清洁、防锈、防腐处理,保障设备再次启动可靠性。